查看原文
其他

从大一就开始卷实习的大学生们,后来怎么样了?

宁瑜 三联生活周刊 2023-04-13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宁瑜

编辑|王海燕

每个大学生的朋友圈里应该都出现过这种场景,某同学在某大厂/知名公司/国家重要单位的LOGO位,带着自己的工牌拍照一张,配文是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同时总结自己经手的一些(自认为的)重要工作,并宣布实习结束。亲朋好友恍然大悟,原来ta这段时间去干这个了,纷纷点赞。
实不相瞒,我也发过这样的朋友圈。作为传媒专业学生,我的实习经历不多,“巅峰时刻”是在某央媒实习了三个月,晒的当然就是它了。然而这段实习成本极高,首先是没有实习工资,一点也没有;其次是,时间卡在我本科毕业前后,所以毕业后,我不得不在北京短租了一个月房子。

《垫底辣妹》剧照

付房租时,我才突然想到,大学四年有宿舍住,我早干啥去了,怎么没去好好找个实习。在实习上,我属于后知后觉那一类人,不过凭体感,也不完全是落后分子。我毕业是2019年,当时公布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是834万,但这两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一千万。
就业一卷,实习自然就卷起来。所以如今打开社交媒体,关于实习的话题简直层出不穷,有人断言,“没有实习,清北复交也找不到工作”。甚至分享实习经历也成了一大内容方向,那些有过“巅峰时刻”的实习生纷纷科普,实习为何重要,怎样找到实习,如何把握时间……
如今的大学生实习更卷了吗?抱着这样的问题,我和周围的实习生以及朋友们聊了聊。

《天才基本法》剧照

“找点事情做”

我联系的第一位实习生A在北京上学,今年大四,已经保研,在学校帮忙做行政工作,大二开始就在某纸媒的新媒体部门实习,至今仍持续,在此之前他只有一段实习经历。A形容自己随遇而安。
A说,他周围新闻专业的同学,基本都会从大二开始找实习,少数同学则从大一就开始了。
他总结,大家实习分两种,一种是有明确目的性,一种是被卷得跟风,他觉得自己属于后者。
有目的性的同学会筛选公司和岗位,比如有人对综艺节目感兴趣,会去娱乐公司,有人想转专业,也会跨岗位实习。比如A认识的一位同学,想转商科,大二就去了外企,做市场岗。
也有实习卷王,比如A认识的另一个同专业学妹,现在大三,已经有11份实习经历了,领域横跨公关公司、大厂、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公司。根据A的了解,B从大一开始实习,一开始在一家小的公关公司整理表格,后来又去一家小的商业媒体写稿,直接开启了实习和兼职撰稿人的生活。

《职场心计文学梦》剧照
大部分时间,B会同时做两段实习,比如目前,就同时在一家媒体和一家互联网大厂实习。对B来说,实习的标准很明确,就是尽量去有名的单位,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

不过到了大三,她发现自己其实对人类学更感兴趣,甚至开始后悔,“干了那么多实习,已经不想工作了,大一大二,应该用来好好玩玩的。”不过嘴上这么说,一旦闲下来,她还是会翻看实习公众号,遇到感兴趣的就去投一下。

找实习难吗?

对很多名校学生来说,找实习不难。A和B都来自北京的211高校,通过学校合作,学长学姐传帮带,实习机会不少,所以周围的同学,基本都在央媒和大厂实习过。
但机会是一回事,体验又是另一回事。那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单位,尤其是媒体,实习薪资往往很低,甚至没有,留用机会就更少了。“反正会有源源不断的学生补上空缺”,C说。

《实习生》剧照

C也在一家知名度很高的中央级媒体实习过,她称之为“打卡”。C即将研究生毕业,面临就业问题。C想做记者,觉得前几份实习就是积累经验,能拿到工钱,算意外之喜。
由于学校位置比较偏,C有同学搬到了市区租房。不过不租房也有解决之道,因为学校周围还有其他高校,离大厂聚集的西二旗又比较远,不少大厂专门开通了到这里的班车,出示工牌就能乘坐。
相比媒体行业,大厂实习的优势是薪酬高,C的同学有人拿到了180元一天左右的实习工资,还有各种补贴,包括房补。去大厂实习也没有想象中难,经同学介绍,总有机会。C说,她认识的大部分人,其实以后并不想去大厂工作,但还是想去刷刷简历,赚点钱,同时体验一把晚上11点还被叫去开会的生活。
不过拍下宽敞时髦的办公楼发朋友圈,与留不留得下并没有关系,真正有留用机会的大厂实习极少,想要正式入职,还是得过五关斩六将,笔试面试,甚至还得做题。也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怀疑人生:在大厂实习,见证了三次裁员,还听说部门领导考了两次公务员。

《现在的年轻人啊》剧照

正因为大厂残酷,C说,她周围的同学,尽管人手一段大厂实习经历,想选的还是央企国企和体制内。真去大厂的,C只认识一个,已经拿到offer,提前签了三方。
据C了解,这个同学因为经常熬夜加班,已经搬到了单位附近。这位同学跟C诉苦,说自己现在是公司地位最低的人,因为跟正式员工相比,职级太低,连跟实习生相比,又怕公司会毁约,于是只能小心翼翼“伺候”公司,只有写毕业论文时,才不得已请了一周假,就这,还怕领导不高兴。
这位同学总结,“实习生的地位实际上是很高的,想干就干,不想干可以撂挑子走人”。

“真正的卷王”

以上几位同学,当然是实习积极分子了,但听了我的朋友小张的讲述,我才知道什么叫“卷实习”
小张自己本科是学哲学的,保研进了top2学校的法学专业。本科时,小张喜欢参加英语辩论比赛,除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过一次攒学分式的实习外,别无经验。所以进入法学专业,对实习的事情,小张大开眼界。
小张的同学里,很多人的终极理想是进入收入最高的所谓“红圈所”以及“外所”(外资所),毕业起薪就能达到2.5到3万以上。想进律所,最常见的途径就是实习留用。而大多数红圈所的要求是,实习3到6个月后,才会告知是否留用,所以小张的同学们,实习战线拉得格外长。

《精英律师》剧照
小张介绍,“红圈所”的卷,首先在于门槛非常高,对实习生的要求是985、211及以上的法学专业,且已通过法考。学历还有要求,如果只是硕士学校好,本科学校不够优秀,也是会被刷掉的。
简历过关只是第一步。律师圈里,公认诉讼岗更稀缺,更难留下。有更高追求的人不会满足于非诉讼岗位,而是还要卷去这些顶级律所的诉讼岗。实现这种理想,往往需要一种“定制化的努力”。
小张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非法学本科背景的同学,想要去一个红圈或者外所的诉讼岗位,那么他需要铺至少四五份,每份长达3到6个月的实习。首先是两三份红圈所的非诉讼岗位实习,然后再去小一点的律所做诉讼岗实习,真正有了诉讼的实习经验后,再跳去那些顶级律所的诉讼岗位实习,争取留用。

《凪的新生活》剧照

甚至,各大红圈所、外所的标准还在不断提高,一些稀缺岗位,会要求在校成绩排进前10%。即便如此,在一次校园招聘会上,小张还听到一位红圈所的合伙人说,哪怕门槛提得再高,也招得到人。她意识到,卷的意思不是符合要求,而是挤掉竞争者。
竞争者往往就是自己的同学。小张的研究生是四年学制,要修180多个学分,三个月一考试,一次四五门,实习就是在学习间隙完成的。入学第一年,小张没有在12点之前睡过觉,经常看案例到凌晨两三点。
但形容自己时,小张表示“比较懒散”。她说自己有个同学,每次考试前,能把全部内容看三遍,毕业成绩拿到了前5%,最终在外所留用。小张则在一家红圈所的非诉岗位留用,和她的同学们比,只能算普通,但她表示,已经知足,毕竟起薪百万的工作强度,实在不是她能承受的,“活该人家挣那么多钱”。

《风骚律师》剧照

小张说,自己只在读研时,拼了四年命,但她的同学里,有人已经把战线拉到了高中。和读书时的高强度学习和实习比起来,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小张反而觉得相对轻松。
听了她的卷圈史,我惊叹,大部分大学生过得简直太轻松了,小张倒是说,她周围的很多同学相处起来,感觉很难做朋友,很有压迫感,“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工作就是一个很小的环境里的事,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舒不舒服。”





 排版:琳琳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