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新顶尖悦读
4
@景来律师
5
@历史微时刻
6
@福州大学
7
@调研纪要
8
九边
9
@中国警察网
10
鱿鱼游戏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新顶尖悦读
4
@景来律师
5
@历史微时刻
6
@福州大学
7
@调研纪要
8
九边
9
@中国警察网
10
鱿鱼游戏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看个病要排队两年,癌症都被拖成晚期
中共中央批准:作出对高朋逮捕决定
不仅要看已抓谁,还须一直抓到没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朋友比我过得更好,为什么我会感到痛苦?
Original
魏谜底
三联生活周刊
2023-10-23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当你真正学会用自我而非外界的标准衡量自我价值,比较就停止了。
文|魏倩
过年的时候和一位儿时好友见面,话题无意间跳到小学班里那位学习成绩最好的女生,“你还记得某某某吗?”我表示早就和她断了联系,好友紧接着说,“我找到她的微博账号了”。她先是告诉我某某某上完大学后出了国,现在在一家大厂工作,又说她现在还没有结婚,平时工作挺忙,信息交换完毕后,好友突然说:“其实我现在过得也还行,是吧?”
《阳光姐妹淘》剧照
一瞬间仿佛回到读书时代,大考后总有好事者从老师那里提前找来排名册,横排是姓名,竖排是各科成绩,除了看自己的分数,你的眼睛总忍不住要在同学和自己的名字间跳来跳去,语文我比他高两分,数学他胜过了我,好吧,总成绩还是他更领先。成年后,这份排名册也并没有真正消失,它只不过更换了指标,以更隐性的方式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交媒体上:嗯……他事业发展不错但还没结婚,她结婚了但还没生孩子,她倒是有孩子了但她丈夫好像不怎么样,那他呢?哦,天哪!为什么这儿还有一个“人生赢家”?
只从“赢家”这个词就能看得出我们是多么热爱比较。
另一边的草并不比这里更绿,可为什么我们总盯着邻居家的草坪?其实,比较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通过比较来确认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从而决定自己是否需要采取行动。
《小舍得》剧照
20世纪5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他认为,个体内心存在一种获得准确自我评价的驱动力,将自己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就是获取这类信息以进行评估的形式。可以说,我们所有比较都是为了回答“我是谁”这个永恒的问题。
费斯廷格还引入了两种比较的概念,即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在一切运转良好时,当我们将自己与自认更强的人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行为以取得更好的表现,和那些我们认为更弱的人比较,则能让自己感觉良好。有趣的是,我们的比较对象大都是和我们同处一个圈层、社会地位也相对接近的人,比如老同学、前同事,当然有时候还包括前任的现任、现任的前任。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在费斯廷格的时代,关于比较的讨论还相对单纯。
研究者们发现,比较是否会对人产生消极影响,取决于个体的自尊水平和情绪状态
,那些自尊水平较高的人倾向于向上比较,自尊水平较低的人更喜欢向下比较,但无论自尊水平如何,当情绪消极或者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向上的社会比较会给人带来更糟糕的情绪状态,长此以往,会形成“消极情绪—比较—低自尊”的循环圈。
比较是“偷走幸福的贼”。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比较会催生嫉妒和自我怀疑,在消极的向上比较中,我们会产生强烈的羞愧情绪,继而感受到令人不快的嫉妒感。嫉妒发生时,我们会认为自己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丧失了他人对自己的喜爱和安全感,紧接着,你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负面情绪上,被比较的个体消失了,他成了你理想中的自己,而将自己与这位理想化代表进行对比,则会进一步威胁你的自我稳定。不幸的是,由于嫉妒源自内心深处的耻感,它会诱导我们开始一系列消极的自我保护行动,比如退出关系、回避社交、表达愤怒,最终我们会变得更加悲伤和孤独。
《我们由奇迹构成》剧照
早在大众媒体尚未兴起的时代,社会比较理论的研究者们就发现,媒体在比较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与目标对象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她们会从电视广告和时尚杂志上看到那些更成功、更有权势和魅力的女性,并将它们视为成功的“理想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在最近流行的电影《芭比》中,一位小女孩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全球流行的芭比玩具“一直在让女性感到自卑,让女性运动倒退了50年”。
如果说完美芭比和封面模特离我们还太过遥远,不足以激起强烈的内心失衡的话,社交媒体的出现就为我们制造了一个更“方便可即”的“比较场”。
在洪堡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脸书设计的目标就是方便同类人互相比较。那些早该被你遗忘的老同学,那些按照传统社会关系再也不会出现在你身边的人,用清晰可见的照片展示着他们的旅行、婚礼、升职加薪。如果你这阵子恰好对生活不太满意,这些强加来的比较足以摧毁你的平和内心。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我们当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社交媒体上的那些照片并不能代表他们真正的生活。被朋友上传到网上的自拍可能是他们从100张照片里精心选择的,他们当然也只会展示升职喜讯,不会把加班熬夜和被老板批评的信息发在网上。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嫉妒的往往是有弱关系的人而不是亲近的朋友,因为你了解后者真正的生活。
如果你的过度比较不是面向大部分联系人,而是针对某个具体个体时,尝试与之建立现实联系是个自我直面羞耻感的好办法,也是变“理想化”为“人性化”的可行方式。
在美剧《欲望都市》中,主人公凯莉一度热衷于和前任男友的未婚妻作比较,看着二人登在报纸上的结婚照片,她的自我厌弃也达到了极点:“她是完美的Vera Wang婚纱,我是报纸副刊上的花边专栏。”后来,她特意参加活动想和对方见面,尽管二人并未上演同台竞争的戏码,但对方回执里的一个错别字,让她心理的天平稍微回到了基准线。
《欲望都市》剧
照
更多时候,我们热衷比较只是因为个人状态不佳,而不是对方展现出的优秀特质。
这时更好的做法可能是马上关掉网页,停止接收信息。这做法看起来简单粗暴,却是你回归现实自我的第一步。接下来,你可以尝试一些被心理医生称为“自我关怀”的行动,比如出门晒晒太阳,双手环抱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小腹,感受自己的呼吸,观察自己的脚掌和手指,或者好好地洗个澡,和喜欢的人交谈,看一场沉浸的电影。这些微小的举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你感知和放大自我的存在,不再全身心关注外界和他人。
另外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做法是积累自己的“情绪急救包”
,我们可以在平时自我感觉较好的时候记录生活中的小进步和小惊喜,在自己达成目标后,记录自己的做法,详细描述成功后的体验。当下一次再进入过度比较的怪圈时,就可以把这些积极的体验从“急救包”里“取出”,闭上眼睛重新感受自我实现的感觉。熟练后你会发现,即使是非常细微的成就感,比如给自己做了一顿完美午餐的感受,也可以匹敌朋友的游轮旅行照片。
《陪你一起好好吃饭》剧照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从头记录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过程。这种策略在年长者那里非常普遍,他们或许并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他们无一例外会采用英雄冒险式的叙述模式,他们就是自己的英雄,并不把目光放在别人那里。当我们聆听这样的故事时会发现,在这部属于他们自己的传记中,他人并不是比较的对象,而是故事里不断出现,给予主人公信息和激励作用的配角。如果一定要比较,他们也更喜欢和过去的自己对比。其实,这种讲述会赋予你一种超然的眼光,重新关注生活中真正的目标,学会用自己的标准而非社会的普遍标准衡量自我价值。
当然,这样做带给人最直接的好处是,只有回望起点,你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
最后,当我们实在难以自我排解比较带来的痛苦时,还可以求助那些真正理解和爱我们的人
。
我最近看到一位朋友的豆瓣广播,说那段时间他正因为准备考试情绪不佳,有的朋友鼓励他“加油,你是最棒的”,有的朋友说“好好休息一下”,而最后真正治愈到他的却是一句:没那么好,也不要紧!
是啊,人生那么长,就算一时不如人,也不要紧啊。
《爱情神话》剧照
(
本文源自《
三联生活周刊
》
2023年第41
期)
排版:佐伊 /
审核: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