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红县委书记”辞职半年后南下广东丨陈行甲:你好,我的下半场

2017-05-08 广东青年之声


陈行甲,生于1971年1月,湖北省兴山县人,湖北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曾任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委书记。

2015年5月,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2016年9月7日,拟为湖北省恩施州领导班子换届新提拔(重用)人选考察对象。

2016年9月,陈行甲正式向湖北省委提出辞职。

2016年12月2日中午,陈行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篇《再见,我的巴东》告别信,宣布离任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县委书记。


 


辞职半年多的原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的一篇文章《你好,我的下半场》,又刷屏了。这位曾经引起诸多话题的优秀县委书记用他情深意切的语言讲述他开启人生下半场的心路历程,感动了许多人。



陈行甲生于1971年,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在他们开蒙读书时,社会步入正常,没有上一代那样被饥饿折磨过,也没有在最好的年华无书可读。而且,刚刚萌发生气的社会,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贫寒家庭的子弟靠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陈行甲和许多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都是这样的幸运儿。

这一代人也是很纠结的。他们中间一大批人身上还残留着一点传统士人的痕迹,虽生于陋村,但信心满满,或多或少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梦想。等到时间如流水般从手指间消失,一晃已是半生,人到中年了。多数人不得不适应功利和现实的社会,而仍然有不少人保持着不合时宜的狷介和天真。

如果说,同一年出生的马化腾、丁磊是同龄人另一种成功者的标本——在互联时代引领潮流,创造财富;那么陈行甲这样的州县长官,是同龄人中另一种重任的担当者——社会治理。他任巴东县委书记五年内,其言其行获得了民间的普遍好评。同时,在体制内也得到了高度肯定,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了解我们国家政治体系的朋友会知道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称号。他来自农村,有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同时也是一位“网红”,人民日报转载他的文章,阅读量达百万级。



去年12月,陈行甲辞去公职。告别信《再见,我的巴东》(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短短两千字,是写给他在巴东五年的父老乡亲看的,看完我们会明白为什么这个另类官员会得到这么多草根百姓的关注。直到今年5月6日,消失公众视野半年多的陈行甲终于“现身”,发布署名文章《你好,我的下半场》


他南下广东,来到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任教。在这个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开始的地方,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公益人生。





《 陈行甲:你好,我的下半场》全文


中场调整结束,下半场公益人生开始了。

先对巴东的父老乡亲说一句感谢。半年来你们给我在微信、短信以及邮箱里太多的留言,我没有顾得上一一回复,你们沉甸甸的牵挂和祝福一直在温暖着我。特别要感谢众多素不相识的网友们。那些踟躇难行的日子里,你们对我的热情鼓励多次让我热泪盈眶。我会带着这种温暖上路,更加积极地走好人生的下半场,不辜负你们对我的祝福。

去年九月,一位长者曾对我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信之者”、“无论是在庙堂之高,还是在江湖之远,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信者”。我记着他的话,并且会一直记得。我仍然坚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信对弱势者的悲悯是人活着的意义之一。

人生下半场专职从事公益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当前乡村社会发展中一些难点、痛点,党和政府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常常思考问题的症结在哪儿。我过去曾在大会上讲过,面对老百姓,我们要有一颗温热的心,一双湿润的眼;要实现乡村社会的良治,一方面靠约束和惩戒,更深的层面靠爱与信仰。回头总结这些年的工作,自忖在约束和惩戒层面做得比较多,在爱与信仰的建立上浅尝辄止。现在想来,这是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的事情。转场到公益领域,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社会并不完美,看清仍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是我们公益人的宿命和使命。

我来自草根,“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他们勤劳,乐观,善良,坚韧。但在一个转型的时代,他们往往承受着与他们的付出不对称的冲击。城市化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带给我们巨大福利的同时,它卷起的灰尘也遮掩了一些弱势者的身影,它隆隆的声音也覆盖了一些弱势者的叹息。贫富差距拉大是不争的现实,广袤的乡村里,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在无奈地承受着贫困、病痛和孤独。可是当信任在追逐财富的大潮中逐渐被稀释,媒体慢慢被更多的八卦新闻占据的时候,我们这些有能力的人往往忘记或因为踌躇而没有伸出援助的手。当我们赞美财富创造者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编织一面承上启下的社会救助之网,为他们做点事情。

感谢马蔚华主席和王振耀院长的热情接纳,让我来到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这个最好的公益研究和教学平台,从事公益社会政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与这些公益界的长者、智者、行者为伍,让我对未来的公益人生充满信心。感谢深圳这座慈善之城、梦想之城,感谢前海“特区中的特区”,对我们这些公益草根张开怀抱。这里的官员都不像官,办事效率高;社会包容,充满活力,这里的太阳似乎每天都是新的。

上个月,我和伙伴们在深圳成立了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致力于贫困地区儿童的大病救助和教育关怀。这是在一个旧集装箱里起步的项目,仅仅两个多月时间,就从梦想照进了现实。起步我们想从儿童白血病开始,在试点地区通过与政府、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以及社会的深度合作,实现区域内贫困儿童白血病的免费治疗。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探索这个社会痛点最终实现免费治疗的可能性。

同时,我和伙伴们也有一个乡村建设试验的计划,我们的第一步将是在现实情况下改善家庭照顾系统。修复乡村社区照顾系统的公益项目,我给它命了一个温暖的名字“我要看到你”,希望能够让那些因为生计奔波而城乡分别的亲人比较容易互相看见。在此基础上,开展平民教育培训、复兴乡土文化、发展乡村产业的试验探索。这是我公益人生的起点,我带着回归的心,虔诚地从零做起。老实说,我不知道能做成什么样子,有多少成算,但是我愿意全力一试。

脚下虽有万水千山,但行者必至。我离职以后,网上出现了很多写我的文章,其中一篇《山路带我回家》让我很有感触。我喜欢这个题目。从精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啊。终其一生,我们都需要找回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有时候背着包行走在路上,那种不知道下一个驿站在哪儿的苍茫感,让我感觉越过人生的山丘重回青春。记得大学时唱过的歌:“林中有两条小路都望不到头;我来到岔路口伫立了好久;一个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我选择了这一条,却说不出理由;也许另一条小路一点都不差;也埋藏在没有脚印的落叶下;那就留给别的人们以后去走吧;我选择的这一条,我要一直走到天涯。”

是的,我选择的这一条,我要一直走到天涯。




来源:奴隶社会、今日头条、华西都市报

编辑:冲

推荐悦读


今天,我们谈论“五四”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女儿去世5年,心跳声再次回到母亲耳边...

今天年轻人吐槽过的,当年他都写过

在山里,他们撑起孩子的美丽中国

20年后,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把岁月化成歌,留在山河

我们与你的忧伤和期盼并肩站立|2017新年献词

“爱,让我们看见彼此”

月儿高挂,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回家

唐山大地震40年:坐着活下来

向以行动改善中国的青年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