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徐悲鸿说中国真正画油画的,他算一个,潘玉良算半个?
潘玉良《自由写生像》,木板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由安徽博物院和亚洲协会香港中心联合举办的“春之歌:潘玉良在巴黎”特展正在亚协香港中心麦礼贤夫人艺术馆展出,展期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6日。展览共展出了60多件潘玉良作品及相关珍贵历史资料,带领人们深入探索她独特而隐秘的艺术世界。
茕孑一生,芳魂不销
谈起艺术家潘玉良,人们大多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她曾寄身红粉青楼的前尘往事,或是遐想其与潘官的阿奴床笫,究竟是怎样一位奇女子背负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戕害,还可以在当时的中国实现身份的跨越呢?
潘玉良《春之歌(三女)》,布本油彩,45×54cm,1941年,安徽博物院藏
仔细谈来,潘玉良早年生活已多不可考,可总有人用一些淫言狎语、无中生有之词描绘潘玉良的春闺秘事以吸人眼球。更令人无奈的是,那些流传的关于潘玉良幼年时期的青楼逸闻,总能盖过这一传奇女子对于中国现代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
潘玉良《双女扇舞》,布本油彩,33×24cm,安徽博物院藏
潘玉良原姓张,早年生活凄苦,父母于她幼年时先后去世。不久,她便流落芜湖,被当时的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救出后便委身做其妾室;而当时的她只有18岁。
潘玉良《红衣自画像》,布本油彩,约1940年,安徽博物院藏
经潘赞化的帮助,潘玉良得以于1917年开始跟随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专业教授洪野学画,这也被认为是她美术生涯的开始。其后,潘玉良进入该校学习西画。
潘玉良《郊外幽会》,布本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潘玉良《停泊》,布本油彩,1945年,安徽博物院藏
1921年,学业出众的潘玉良考取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与苏雪林等一起成为第一批受政府资助赴法国学习艺术的中国学生,且与徐悲鸿师出同门。这一伟大女艺术家的人生到这时才刚刚揭开序幕。
潘玉良《河上泛舟》,布本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在法国,潘玉良不断汲取西方绘画中印象派、野兽派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1937年,她再度赴法,之后一直到1977年在巴黎去世,潘玉良都再未回过祖国。
旅法八年,游魂难归
留法期间是潘玉良创作的黄金时期。旅法八年,她与当时的苏雪林、常玉、张道藩、徐悲鸿等人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成为了首位作品进入意大利国家级展览的中国女性画家。1926年,她又考入罗马皇家美术学院继续深造。
潘玉良《婴戏》,木板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潘玉良曾回国十年,这十年使她在国内确立了自己的美术史地位和艺术声望。当时,海外深造归来的潘玉良深受国内老一辈艺术家的看重:蔡元培、刘海粟、徐悲鸿等都对其赞赏有加。
1928年9月,她出任上海美专西画系主任,成为中国第一位担任西画系掌门人的女性;次年底又应徐悲鸿之邀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科,成为当时鲜有的女教授之一。
潘玉良《公园小憩》,木板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潘玉良《花园小憩》,木板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1928年11月,潘玉良在上海举办“潘玉良女士留欧画展”,更是得到了一众老前辈的夸赞。蔡元培在《申报》上亲自为其宣传;参展的倪贻德更是直言潘“颇有大家的气概”。后来潘玉良又以五幅画作参加首届全国美展,也是广受好评,成为当时中国女性画家的代表人物。
潘玉良《酣梦》,布本油彩,1940年,安徽博物院藏
而另一方面,背负着沉重的家庭与社会包袱的潘玉良在生活中并不如意。这可能是她最终选择旅居他国,再未踏回故土的重要原因。
潘玉良《跪姿男人体》,纸本彩墨,安徽博物院藏
据刘海粟回忆,一次展览会上,潘玉良被小报记者质疑每月花钱让洪野先生替其作画,受污蔑的潘玉良随即当众完成一幅自画像,这幅画后来成为了1934年出版的《潘玉良画集》的封面图。
潘玉良《画室》,布本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当时的中央大学艺术科设两个画室,徐悲鸿画室门庭若市,而潘玉良的画室却鲜有人问津。
潘玉良《小女孩》,布本油彩,1942年,安徽博物院藏
潘玉良《海边》,木板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关于潘玉良为何远渡重洋,最终一生枯落他乡的各中原因众说纷纭;但今天我们可以得知的是,再度赴法的潘玉良在巴黎生活得并不轻松。
潘玉良《临窗窥视的女体》,纸本彩墨,1968年,安徽博物院藏
曾到访潘玉良家的张仃回忆道,“那是极旧极旧的楼,木头楼梯,一上去吱吱嘎嘎响。房子很小,拉一根铁丝,挂一块布帘子,里面可能放个马桶什么的,她在里头换衣服。楼上没有自来水,她每天要到楼下提水......”
潘玉良《三人头像》,布本油彩,1940年,安徽博物院藏
相比于生活上的孤寂凄冷,此时的潘玉良在艺术上却更见成熟。她频繁参加巴黎的沙龙展;于1945年出任留法中国艺术学会会长;1955年更是成为了首位巴黎市和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分别收藏其作品的中国画家。
潘玉良《春之歌》,布本油彩,1952年,安徽博物院藏
艺格高尚,画魂千古
徐悲鸿曾说:“中国画家真正画油画的,只有两个半人,我自己一个,潘玉良半个。那(另)一个忘记是谁了。”在其《参观玉良夫人个展感言》中,徐悲鸿激赏道:“真艺没落,吾道式微,乃欲求其人而振之,士夫无得,而得巾帼英雄潘玉良夫人”。
潘玉良《侧卧女人体》,纸本彩墨,1938年,安徽博物院藏
潘玉良擅长描绘人体结构,喜作裸体女像,但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彼时的美术学校才刚刚开禁允许使用人体模特。
潘玉良《三肤色女》,木板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但流言蜚语没有阻碍潘玉良探索艺术的脚步,在上海美专学习期间,她完成了数幅自画像。留欧后的潘玉良更是领略了当时西方最为先锋的艺术理念与绘画方法,最终融贯中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潘玉良《坐在沙发上的女人体》,纸本水彩,1961年
当代研究者认为,潘玉良很难完全归属于某一流派,她的画作兼具写实与表现;她以人体画为主要样式,结合切身感受创作出来的自画像是其人格与艺格的双重体现。今天也越来越为艺术界所推崇。
潘玉良一生坚持独立与自由,其60余年的呕心创作不论是对于新中国以来的中国现代艺术的画脉延续,还是对于中国女性艺术家阵营力量的扩大,都可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潘玉良《摊头裁剪》,木板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1977年6月13日,在巴黎甘贫苦节近半个世纪的潘玉良离开了人世,其最后的盼愿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全数回到祖国。如今,其身后的4600多件作品藏于安徽博物院。
潘玉良《露天酒吧一角》,木板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1977年7月22日,一代大家潘玉良长眠于巴黎蒙帕纳斯墓园第七墓区,墓地编号:143PA 1977。
▲▲▲正在展出▲▲▲
展览:“春之歌:潘玉良在巴黎”
时间:2018年9月12日-2019年1月6日
地址: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麦礼贤夫人艺术馆
香港赛马会复修军火库
香港金钟正义道9号
精彩回顾:
[策划/齐超][编辑、文/刘家嘉][图片提供/安徽博物院&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