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大,快疯了?艺术家的解压方式你敢尝试吗!
爱德华·蒙克《Melancholy》,布面油画,72×98cm,1894年
有人说:“压力大别藏在心里,多和周围人讲讲。”但这真的适合现在的生活吗?和朋友吐槽最终往往会变成“比惨大会”,习惯报喜不报忧的人们更不愿让家人担忧,难道缓解压力只能对着墙自言自语?
现代工作压力过大,人们每天只想用“丧”来形容自己。时刻准备冲去工作的我们最想做却也最怕做的就是解压:怕放松时会被他人顶替;又怕一直紧张会导致自己崩溃......看惯网络的解压方式却没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如来尝试一下艺术家的解压方式!
Tara Booth《Sadness》
暂时“与世隔绝”
实施难度:
实施风险:
解压效果:
注意事项:提前安排好工作及生活,杜绝突然失联现象。
和人们工作会面对来自领导、客户的压力一样,艺术家在创作时会经受来自画廊、藏家等方面的压力,甚至还有社会方面的舆论压力。能克服这类高压的艺术家往往不是八面玲珑,而是敢狠下心来“与世隔绝”。
奥古斯特·麦克《少女与马和驴》,纸本水彩,1914年
除如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等患有社交恐惧症的艺术家之外,很多艺术家在压力过大时会远离工作和人群,放松自我。艺术大师保罗·克利(Paul Klee)在压力过大、经历瓶颈期时,就选择到突尼斯旅行,暂时把一切都抛诸脑后。
保罗·克利《Actor's Mask》,布面油画,36.7×33.8cm,1924年
宜人的气候、迷人的沙滩、异域风情的建筑让克利尽情地享受生活,耳边再也没有他人喋喋不休的催促声。远离工作的他什么都不用想,只需专注于当下。旅行结束后,释放完压力的艺术家回归工作后不仅精力充沛,而且在旅途中诞生的艺术灵感也为创作带来新篇章。
保罗·克利《哈马马特》,纸本水彩,1914年
保罗·克利《凯鲁万》,纸本水彩,1914年
以作品《吻》闻名于世的象征主义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也喜爱隐居生活。虽然他的创作华丽而繁复,但其性格却和作品截然相反。他讨厌维也纳灯红酒绿的生活,持续不断的应酬让他倍感压力。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吻》,布面油画,180×180cm,1907-1908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Adele Bloch-Bauer I》,布面油画,140×140cm,1907年
克里姆特选择定期到奥地利宁静的阿特湖生活,不与任何人来往。后来,他选择定居于此并长达15年。在这里没有人会催促艺术家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安排生活,而他也在此创作了独特的象征式装饰花纹。
克里姆特与友人在阿特湖湖畔
扫描二维码,
关注正版“时尚芭莎艺术”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艺术内容,绝不容错过!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即使下班后也离不开工作。原本用于便利人们生活的微信成为了枷锁,它仿佛是一根锁链,随时将我们和工作拴在一起。
对现代人来说,真正的“与世隔绝”不是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而是摆脱社交工具的束缚。试着给自己一个短暂的假期,远离压力、摆脱微信,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
爱德华·霍普《Nighthawks》,布面油画,84.1×152.4cm,1942年
强迫自己社交
实施难度:
实施风险:
解压效果:
注意事项:避免变成只以扩大工作人脉为目的的应酬行为。
乍一看,“强迫自己社交”和第一点“与世隔绝”相互矛盾,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需要隔绝的是工作压力,扩大的是社交生活。
费尔南多·波特罗《玩纸牌的人》,布面油画,71×92cm,2011年
对艺术家来说,即使在社交活动时,最常谈论且最擅长的话题也是艺术。毕竟于他们而言,创作不仅是工作,更是爱好。但社交并不代表会增加工作压力,反而极有可能为生活增添乐趣。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和“工厂”成员聚会时的合影
作为瑞士国宝级艺术家,阿尔伯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在艺术界一直享有盛誉。包括曼·雷(Man Ray)、胡安·米罗(Joan Miró)、安德烈·布雷托(André Breton)等在内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都与其交往甚密。
阿尔伯托·贾科梅蒂《Diego》,布面油画,61×49.8cm,1959年,泰特美术馆藏
办沙龙、开讲座、与友人郊游……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让贾科梅蒂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他从不曾因个人名气而疏远他人,也不会因工作压力而放弃社交。对他来说,与他人交往从不是负担。
对普通人而言,试着避开与工作相关的社交活动更能有效地排解工作压力。报个兴趣班学习一项新技能,去画廊、美术展中陶冶情操,尝试听一次未知领域的讲座……说不定还能因此遇到新朋友。
正在进行创作的阿尔伯托·贾科梅蒂
做一回“熊孩子”
实施难度:
实施风险:
解压效果:
注意事项:该解压方式过多使用易引发暴力倾向。
每逢节假日拜访亲戚,熊孩子永远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好不容易休息一次,刚刚躲开工作压力却又掉进他们的陷阱。但如果角色对换,偶尔尝试一次“熊孩子”的破坏行为,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解压效果。
艺术家Henrique Oliveira的创作经常会以破坏建筑墙面为代价。他以不规则的木板模拟自然中植物的生长状态,打破现代城市的钢铁丛林,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张力。
Henrique Oliveira《Desnatureza》,雕塑,2013年
Henrique Oliveira《Baitogogo》,雕塑,2013年
展出其作品的画廊每次都会因此感到头疼。但这种破坏不只是建筑自身形态的突破,它更像是现代人生活压力的释放。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但被长期抑制的压力一旦爆发便会不断扩展,破坏其安稳的外表。
Henrique Oliveira《Chest of drawers》,雕塑,2013年
而和前者比起来,艺术家Mar Cuervo的破坏力要小得多。他自称为“破坏者”,所创作的一系列以破坏为灵感的作品启发了2016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作品《72 and Sunny-LA》。艺术家不满于社会对完美的追求、对力量的恐惧,他说:“这是我表达愤怒的方式!”
Mar Cuervo《Edible Objects》
这些作品虽然无声,却有力地向人们传递着其中的理念。精致的甜点被艺术家“暴力摧毁”,虽然看上去让人心疼,但却意外地解压。
Mar Cuervo《Edible Objects》
近年来,发泄屋、史莱姆等越来越受大众欢迎,人们在发泄屋中可以随意损坏面前的物品;而史莱姆则能任人揉搓,二者都通过“暴力”形式帮助人们发泄负能量。任何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宣泄口,哪怕和朋友进行一场“枕头大战”,也比压抑自我有效得多。
克利福德·斯蒂尔《PH-79》,布面油画,109.5×155.2cm,1935年
撸宠物
实施难度:视宠物种类而定。
实施风险:
解压效果:
注意事项:为保护动物安全,建议事先洗手消毒。
养宠物大概是普通人和艺术家之间最相近的一种解压技能。经历了一整天枯燥乏味的工作后躺在床上,看着毛茸又可爱的宠物最能治愈人心。但艺术家在宠物方面的品位绝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 Dalí)就喜欢各种各样稀奇的宠物。南非元首曾送达利两只豹猫,他将它们带到了一次巡回展中,吓得现场的人们连连后退。他的另一种奇特宠物是食蚁兽,别人在街上遛狗,他却在遛食蚁兽。
达利与他的宠物豹猫
达利在街头带食蚁兽散步
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喜欢松狮;演员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养了一头鹿;艺术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和猫王一样,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并各自建立了一座小型动物园……这些动物不仅寄托了艺术家的爱,更是他们释放压力的主要途径。
欧姬芙和她的宠物
有宠物的下班后冲回家,没宠物的时不时去一下猫咖,实在不行还有各大宠物博主让人们做“云爹妈”。宠物能帮助人们治愈心灵,转移注意力。当然,在借助宠物释放工作压力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担照顾它们的责任。
爱德华·霍普《Cape Cod Evening》,布面油画,1939年
歌手邓紫棋近期的新歌《差不多姑娘》,就描述了现代大多数女性的差不多生活。其实,上班族的我们不也是过着相似的差不多生活吗?
早晚高峰期地铁站里多是面无表情、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看到台风预警第一反应不是紧张而是开心,期望能侥幸多一天假期;最怕不是空气突然安静,而是微信突然响起……现代工作压力让我们看起来既辛酸,又搞笑。
Tara Booth《NOCTURNE》
每天“丧”的状态只会让人情绪越发低迷,合理释放工作压力对每个人都极为重要。对工作和生活狠一点,对自己好一点,享受释放压力后的惬意。
精彩回顾:
[编辑、文/张欣彤]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