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中筠演讲录|当代社会下企业家何做公益?

2015-09-17 凤凰读书
点击“凤凰读书”关注,读点好文字


说到公益,在最近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之后,不少网友去马云的微博下逼捐,言词激烈,可谓是现阶段公众对“公益”二字理解偏差的一个活生生例子。虽然事后媒体对逼捐的行为给出了否定,但我们对慈善文化的理解还不够,对慈善发展以及公民的责任缺失信心的现状需要更多人去理解和改变。资中筠先生研究美国公益事业多年,对此方面的研究著作初次出版于2003年,题为《散财之道》,2005年、2012年又出版了第二、第三版,改名为《财富的归宿》。此次再行增订修补,名为《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公益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先生对公益事业更深层次的理解,透过这三个书名的理解可见一斑。正如万圣书园创办者刘苏里先生所说“一本书旅行十二年,认知抵达三个境界”。


▲资中筠先生在图书发布会现场


9月9日下午,在北京国际金融博物馆,85岁高龄的资中筠先生携新书《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与地产大佬任志强、北大经济学教授张维迎一起分享了她十余年研究中美公益事业的成果和心得。本文为现场实录节选,想要查看完整实录的读者请点击“阅读原文”。



资中筠:我经常引用巴菲特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精彩,他说模范教师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得到的报酬是家长的感谢信。一个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救了战友的士兵,他回来得到的报酬是一枚勋章。有一个人从不同的证券定价中看出了毛病,得到了好几百亿的财产,那就是他自己。他觉得这不公平。人家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就得到这么点回报,可是他只是灵机一动,忽然就得到这么多的财富。他感觉自己得到那么多钱不是太公平。所以他把90%的钱都捐出来。


我关注美国的公益基金会最初不是从公益慈善的角度出发,也不是为了给我们国家引进一个经验,希望我们国家也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我当时完全没有这个想法。当时的想法是研究20世纪的美国。我发现有一个领域是我们都不大注意的,就是美国的现代公益基金会,从20世纪初期开始发达起来,对这个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另外一个角度,我本来是想研究美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我去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档案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发现中国部分的资料多得不得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所有教育文化事业都有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影子。我们的第一代的院士,在他研究工作的关键时期都得到过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这使我大吃一惊。但是,中国部分只是一小部分,后来我就发现这个基金会非常了不起。再进一步发现,还远不止这一个。


在之后10年中,我是一个思考成熟和收集资料的过程。我最先注意的是从1992年,到2003年才出书。这10年里,我还干了好多别的事,但这个过程是我对这个领域认识的过程。


2003年出的书叫《散财之道》,主要是说人能聚财,怎么能最好地把钱花出去。美国的这些基金会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没想到这本书出版以后对国内的影响这么大,正好是当时国内的公益基金会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刚刚任志强先生讲阿拉善基金会。阿拉善第一次开会就拿我这本书,我当时感觉很高兴,居然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后来我们国内这方面的事业就蓬勃发展起来。


后来到2005年出第二版,我又换了一个名字叫《财富的归宿》,我的想法是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财富的积累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聚累了这么大的财富,应该回归社会。回归社会的途径是什么?其中有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公益基金会。


在这之后,我就想搁笔了。因为做时政性的研究工作是非常累的。对于我这样一个衰朽的人,我的精力和时间都够不上了。我就想以待来者。因为我们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领域了,以后一定会有很多研究出现。后来我发现确实有些专家们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还没有我能够想象的对于最新的发展的系统著作。


去年,正好乐平基金会去美国考察,他们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我觉得很累,本来不想去。后来我想还是去看看吧,结果就去了。去了以后,确实非常累,一天四场座谈会,走了四个城市。但是,对我来说是大开眼界,觉得启发很大。对于现在的所谓新公益是怎么回事,我开始有了认识,也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的。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封面


我从美国回来以后又看了大量的材料,幸亏现在从网上查资料比较方便,不像以前得一家一家的档案馆、图书馆查书。现在有很多材料可以从网上查得到,而且非常丰富。这本书里查到的案例也是挂一漏万的。我特别希望有人用更加丰富的材料写出更多的著作来。我这也仅仅是抛砖引玉。我自己知道精力确实不够了。最早一本书的时候是用了10年的时间收集资料,这一版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收集资料。另外,也不能否认无偿捐赠的公益事业,这还是完全必要的。不能说从此以后就不要了。因为新的公益事业其中有一部分是靠无偿捐赠的,比如比尔盖茨的基金会,可以投资到一个社会企业,三年可以不让这个企业还钱。这个被投资的企业应该去赚钱,应该自己造血,自己循环。最开始的无偿捐赠还是必要的。卡耐基、洛克菲勒这些人的思想还是一以贯之的。


现在我们国家引进外国的东西是相当快的,我发现很多报刊中都提到创投公益、创客室,我在书中叫做工作坊,有人投资,让一些愿意创业的青年到这里来创业。我的担心是没有按照严格的规范来做这个事情。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美国非常成熟的公民社会,有非常严格的法律,法律是非常规范的,冒名顶替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不是说做不成,也有人做成,比如乐平基金会也在做SVP。但是,这些都是挺艰难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刚刚讲到逼捐的问题。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家是很愿意做公益的,他也积累了很多财富。但是,我们要明白一点公益事业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民间性,政府的不算。不能把钱拿出来,又归回政府变成政府财政的一部分,这是倒过来的。我们常常说你捐钱捐给政府吧,那个完全是本末倒置的。第二是自愿性,无论他赚了多少钱,他不想捐,你不应该逼他,他有权利不捐。一般说起来,假如你有很多财富,现在大多数人都愿意捐出来。他要是有理由不愿意捐,或者他就是一个吝啬鬼不愿意捐,或者他需要这些钱做其他的工作,我觉得不应该逼他。任何群众和政府不应该是逼捐的。第三是自主性,他捐出来的钱,要看到它的效果。不能像捐给好多官办基金会,我不知道你拿着这些钱去干什么。那个时候李连杰挂靠在红十字基金会,他要看捐款人的手印。后来人家告诉他手印也可以是假的,根本没办法核实。


这几点在我们国家比较难以做到。可是,我们的公众们有这样习惯的思维。一个习惯思维就是刚刚说的逼捐,看到谁有钱,你必须捐出来。你捐给谁、怎么做法、通过什么途径,他不管,反正你捐了就行了。他只注意什么人捐出多少钱,不注意这些钱花到哪儿去了、它的效果是什么。


另外,就是均贫富的观念。公益事业是对社会的回馈和改良,使更多的人能够自力更生。我们比较熟悉的小额贷款,在我们国家已经比较普遍了。你是穷人,在大银行贷不了款,我可以贷给你很少的钱,让你去创业,并不是说你去消费掉。


还有就是做这件事情的志愿者。并不是大家饿着肚子,什么都不要。社会组织是很复杂的,跟企业是一样的,它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比较高的。因此,他应该是有报酬的,是全职的工作人员,不是说大家业余时间贡献几个钟头。真正的公益组织是提供就业机会的。美国的NGO组织是很大一部分的就业场所。我们的基金会法规里提到只有10%的资金可以用于行政开支,这是行不通的。其结果就是很多人用别的方法来报账,又是逼着做手脚。这个理念是不对的,不要以为公益组织是不要发工资的。我们国家对公益组织有很多误区,以为大家应该大公无私,谁有钱了就拿出来给大家分分。


资本主义本身和自由市场是创造财富的,我绝对同意。过去认为富人就一定是罪恶起家,这些都是错的。但是,有一点,在现实社会里,自由市场这个规律本身并不是像理想的几何的点面线一样,线是绝对没有面积的,面是绝对没有体积的,没有那么纯而又纯的自由市场经济。我刚刚说的代际的公平常常是会被打破的。因为在现实社会,在接力赛的起点是一样的,第一棒的人跑得特别快,接第二棒的人就占便宜了。虽然第二棒的人跑得慢,但第一棒跑得快,他的起点就不一样了。在现实社会里,过了几代以后出现了并不是由于公平竞争而产生的差距,这是需要补足的。


大部分人发财是由于他的努力,由于他的聪明,由于他的机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财富和他的努力都是相称的。我经常引用巴菲特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精彩,他说模范教师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得到的报酬是家长的感谢信。一个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救了战友的士兵,他回来得到的报酬是一枚勋章。有一个人从不同的证券定价中看出了毛病,得到了好几百亿的财产,那就是他自己。他觉得这不公平。人家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就得到这么点回报,可是他只是灵机一动,忽然就得到这么多的财富。他感觉自己得到那么多钱不是太公平。所以他把90% 49 31094 49 15288 0 0 2886 0 0:00:10 0:00:05 0:00:05 3023钱都捐出来。他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从非常公平的情况下应该得到的,相比模范教师和士兵,到底谁的贡献大,这个很难说,可是他一下子得到那么多的钱。我的意思是说,在一个自由市场,并不是所有收入都是公平的。


另外,我也同意不能培养懒汉。一个家族里有一个人特别有出息,发家致富了,所有那些吃喝嫖赌的家族都要靠他,觉得他理所应当的应该帮助我,这是中国最大的陋习,我是很同意的。但是,并不是所有愿意努力和非常优秀的青年人都能够有机会找到合适的职业,特别是在失业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公益事业给他提供帮助是必须的。在现实社会里,并不是说只要有了市场经济、只要有了资本主义,一切就都公平了,这是不可能的。


我比较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自然界的达尔文主义,条件是完全一样的,一场暴风雨、水灾过去之后还能生存下来的物种就是适者生存。但是,在人类社会,一场暴风雨来了,有的人已经盖好房子了,有的人没房子,后果有不一样。生一场病,有人能看得起,有人看不起病,这又不一样。在人类社会里,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不太能够站得住脚的。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的干预,政府适当的制定一些法律、规则还是必要的。也就是说,社会发达到这个程度,放任自流的经济都没有了。计划时期的干预已经完全失败了。


而那种暴力革命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计划经济,这已经证明完全失败了。民主主义的福利社会在开始的时候还是起到好的作用的,但现在已经弊端丛生。只有像瑞典、北欧这些国家已经造成了一种文化,人的心态就跟别的国家不一样,它就是非常安静。法国工会的力量实在太大了,使得政府寸步难行。举个例子,法国邮电工会就不允许快递的出现。


新公益里就有这样一条,过去有很多造成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治理方式有很多,现在都已经到了效率不高的地步,所以要出现新的公益。但是,它的前提是承认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下是有不公平的,不是说自然而然就一定永远公平下去。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纠正一些误区,并且认识到现在的外部社会正在发生非常深刻的有长远意义的变化。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改革开放很多年,每年出去几十万的留学生,但我们的主流观念还是非常封闭的,比如外国的基金会就是要和平演变我们。其实他们是和平演变自己。还有各种各样陈腐的观念还是很多。实际上外面正在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化,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注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能脱离整个世界潮流而单独存在。不管有多少特色,必须汇到世界潮流的发展中。新的公益事业并不是慈善公益而已,它是代表着社会发展的趋向,而且是占领制高点的那些精英们的深刻觉悟。




读两篇好文章

三毛:好老师,坏老师|教师节

没有什么比性火熄灭的人更丑陋

刘瑜:大学的本质是恢复人类天真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李娟


聂隐娘梁文道张爱玲格非柏林墙

黄色歌曲雨果奖王小波凤凰好书榜

梦露80后,怎么办?李银河布克奖


凤凰读书

ifengbook

主编:严彬(niaasai)

责编:Choq(choqwong)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