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营招募 | 探索何为好的历史写作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何为好的历史写作?历史研究与写作是什么关系?书写历史的目的是什么?历史学家应该如何呈现过去?每每提到历史写作,这些问题总是萦绕不去。回答之前,我们不如先读两段文字。
“1668年7月25日,一场地震袭击郯城县。傍晚时分,月亮缓缓升起。除了一阵像是从某处传向西北的吓人的轰隆声外,没有一点预警……有些人——像李献玉——掉入裂缝中,所幸碰到地下水流而浮起,抓住了裂缝边。有些人只能无助地看着家人一一死去。高德懋跟他的妻妾、小孩、亲戚和仆人共二十九人居住在一起,但只有他、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逃过一劫。”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以上两段文字分别来自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两部作品都是兼顾研究与写作的学术畅销书。前者以方志、小说等资料构建清初山东地方百姓的心理图像,后者以关键历史人物的冲突命运探讨了晚明衰落的原因。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仅从开篇,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共性——细节的切入、史料的转化、场景的铺陈,等等。这都是历史写作的艺术。
也许好的历史写作就是能够让读者着迷,让历史切近。正如两度获得普利策奖的历史作家巴巴拉·塔奇曼所说,“想象力之于诗人,就像事实之于历史学家。他的取舍中有他的判断,材料安排中有他的艺术。他的工具是叙述,他的对象是人类的过去,他的作用是让事实被人们看到。”
探索何为好的历史写作,以及好的历史写作如何达成,正是文景历史写作研习营创办的初衷。作为文景历史写作奖的延伸活动,研习营两年一届,希望能为有潜力、有志向从事历史写作者提供交流和提升的平台,助力汉语原创历史写作的发展。通过申请者可参加为期三天两夜的研习营,包含专业导师演讲、写作大纲分享与交流、文景历史写作奖首奖得主互动、城市考古徒步等活动。结营后将评选优秀营员2名,获得2万元写作资助。优秀营员的作品,文景优先考虑签约出版,并支付丰厚预付金。
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决选评委杨念群寄语
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研习营”申请公告
01
名额设置
02
申请方式
(一)写作计划,不少于5000字,计划作品题材应为非虚构的历史写作,写作计划内容应包括选题立意、创新亮点、主要参考资料、书稿结构(每部分阐释不少于200字)、预计成稿字数、当前进度等方面;
(二)写作样张,不少于1万字,内容为(1)上述写作计划的部分章节文本,或(2)能体现作者写作水平的已出版作品。
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决选评委王笛寄语
03
评审流程
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决选评委罗新寄语
04
历史写作奖工作组联系方式
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决选评委许宏寄语
Q&A
指导单位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主办单位
世纪文景
视觉设计
东合社
渠道合作
当当
独家音频合作
JustPod·忽左忽右
视频合作
梨视频·一见读书
媒体支持
新京报、中华读书报、澎湃新闻
界面文化、燕京书评、出版人杂志、北青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