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死亡并不可怕,我怕的是自己没有好好活过

场库 2020-02-06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039 部 每 日 一 片

我 明 白 你 会 来,所 以 我 等


在中国,有个一直被忌讳的话题:死亡。

平时聊天,它很难被谈及;和长辈说话提起这个字,也随时会被打断,因为“不吉利”;更不用说接受与此相关的教育……

而今天,在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顾晋提议: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

一下子登上微博热搜。

顾晋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主任医师,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

每天都很看到很多晚期癌症的病人,饱受疾病折磨并且痛不欲生,这时积极的治疗本是无效的;

但很多病人或者家属会拒绝接受舒缓治疗,担心会被别人认为“不孝”;

很多癌症病人自杀的现象也是很普遍的。

对他的一番话,有人提出反对,毕竟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接触到关于死亡的教育几乎是空白的,提及它有可能引起人们的焦虑和恐慌。

也有人表示支持:如果生命最终都将走向死亡,那我们何来避之不谈呢?为什么不通过死亡教育,更好地理解和面对?


 

前些日子,台湾知名主持人傅达仁,临终接受安乐死的视频曝光。

在公开的画面里,傅达仁一只手握着儿子的手,另一只手端起一杯透明的药水,神态淡然地与身边人交谈。

最后,他微笑着对镜头说再见,然后喝下了手中的药水,沉沉在儿子怀里睡去。

这是傅达仁的家人,根据其遗愿公布的影像,拍摄时间在2018年6月份。这时已85岁高龄的他因为胰腺癌晚期,长期遭受着病痛折磨。

而他也是亚洲第一位去瑞士执行安乐死的人。

其子傅俊豪,后来回忆起父亲离世前的故事:

晚年爸爸身体一直不好,2017年初检查出胰腺癌后,决定放弃积极治疗,选择安宁治疗,但是肠绞痛、白内障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他。

在查阅资料之后,了解到瑞士是世界上唯一为外国人提供“善终”的地方,于是一家人来到了瑞士的尊严机构实地考察……

而父亲曾说过的一句话,也始终让他印象深刻:

人必有一死,你有一天一定要跟我说再见,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所以不要难过。

虽然安乐死依然存在许多伦理上、实施上的争议,但老人家面对死亡的淡然却令人佩服。而这条视频也引起了大家的探讨:我们究竟该如何与死亡和解?

其实傅达仁早就用传奇的一生,给我们写出了答案:

年轻时做过篮球运动员和教练,记者,知名主播,得过金钟奖,登上过春晚。用力地走过自己的一生,所以到最后时刻,他选择优雅地笑着离去。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授欧文·亚隆(Irvin Yalom),在他75岁时写了一本书《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在书中,他对“死亡焦虑”进行了解读,里面有句话值得我们回味:怕死,往往是因为没有好好活过。只要认真地、不留遗憾地生活,你就能够坦然面对死亡。

而用尽全力生活之后,体面地和这个世界告别,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呢?

 

 

电影《遗愿清单》中,老富翁爱德华•科尔被查出罹患癌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

当被告知可能只剩六个月生命的时候,他拒绝了妻子“继续治疗”的安排;而是与同一病房、同样身患癌症的老卡特一起,踏上了一场完成“遗愿清单”的旅程:

高空跳伞,在专业赛道上玩跑车,去非洲大草原唱歌,笑到流泪,

也包括主动去找多年不来往的女儿,和她重归于好,

虽然在电影最后,两人都没逃开告别这个世界的结局,但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他们坦荡面对即将走向的终点,真真正正为自己活了一次,完成了心愿,没留下遗憾。

虽然离开终归让人不舍,但充分活过的人,就能鼓起很大勇气直面它。

就像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写的:

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承认死亡,正确地看待死亡,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如何更好地去生活。

另外,人大代表顾晋在采访时还提到:

我们看到社会上许多年轻人、高中生,因为一点小事就轻生跳楼,这样的恶性事件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这也说明许多人对生死的概念,对生命的尊重还存在欠缺。

也许在真正接触某种教育、近距离接触死亡之后,他们也能正确理解生死,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生命吧。

国外风靡的模拟葬礼


 

之前和朋友聊天,他刚刚承受了一位至亲的离世,沉浸在悲伤中。

他说,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但身边所爱之人的离开却会让他痛苦万分。

想让他多陪我一会儿

没有她我就没有家了

这也正是许多人反对安乐死的原因,不能眼睁睁看着亲人死去,更不能主动“制造”这种死亡。

可假如对死亡的恐惧,本是源于它会剥夺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如果他感受到的痛苦已经远远大于美好,作为至亲的我们该怎样选择?

这或许是一个值得社会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电影《入殓师》里,当在火葬场工作的老爷爷送别自己的老友时,他神情平静地说:

死亡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尽管隐藏在冷静语气中的,可能是内心极力压下的痛苦,可也唯有这样,明白死亡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必将经过的节点,我们才能勇敢面对生活。

而下面这则来自新加坡HappWhy Brands的定格动画《爱无处不在》,或许可以在你难过时给予一点安慰

6岁的男孩“爱”,周游世界寻找生命的隐藏意义;爱的同伴是一只名叫“爱子”的小狗。爱和爱子喜欢和他们的爷爷玩捉迷藏。

有一次玩捉迷藏时,爷爷告诉爱:“这次,我要躲起来。有一天,你会找到爷爷的。”

接着,爷爷走了。

多年后,爱终于找到了“爷爷”,他最终明白了爷爷的意思。爷爷走了,但他的爱从未真正消失。

因为爱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可以感染别人,也可以被无限传递。

张爱玲说:“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第一次是脑死亡,意味着身体死了,第二次是葬礼,意味着在社会中死了,第三次是遗忘,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想起你了”。

在人生这场有来有返的旅程中,只要你用他教会你的爱去温暖别人,他就一直陪伴在大家身边,爱也会一直存在。


V姐往期文章推荐:

(点击下方题目可直接跳转至文章)

“月经是一种病?!”卫生棉条诞生90周年了,可这里的人还以它为耻

5个月两次坠机,346人遇难,这部纪录片揭露了波音公司不为人知的秘密…

女英雄就该胸大腿长腰细?这6部短片实力打脸!

芭比娃娃60岁了,曾经每个女孩都想拥有,可现在你还能认出她吗?



微信改版后,为了大家快速找到v姐,

请记得将场库标星呀,跟着下图操作,小手动起来~



【和V姐聊聊】

你对死亡教育怎么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