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由新书店主理人程明霞:聊聊创业、书店和阅读

孟庆伟Justin 孟庆伟英文写作 2022-09-01


“孟庆伟 Justin 对话”文字访谈系列第四期

嘉宾:程明霞


写在前面:


过去一年多,我会经常光顾北京的由新书店,在那里喝杯咖啡,读读书,有时甚至约好友一起,给他们介绍店里最有特色的一个书架,撸撸店里的猫。等书店主理人明霞姐有空时,会跟她聊聊天,每次都能发现好书,我们还一起搞了次线下读书会。


一直想约明霞姐做个访谈,最近终于成真了。她的每一个回答都闪烁着智慧,阅读她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如果你希望走进一个媒体人的世界,对书店和阅读感兴趣,别错过这一期。这期非常长,读完大概需要 20 分钟,但一个字:值!


部分访谈话题:


  • 做编辑和记者的经历可以教给人些什么?

  • 媒体人和企业家的哪些特质高度重合?

  • 怎样选书?怎样读书?怎样做笔记?

  • 关于阅读,人们有什么错误的认知?

  • 怎样看待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可以简单介绍下你自己吗?


我叫程明霞,现在是北京由新书店的主理人,从 2020 年 2 月,疫情爆发之时,开始来运营这家实体书店。


在此之前,2015 年 8 月到 2019 年 10 月,我在腾讯工作了 4 年多,从事互联网产品/服务,对人和社会的影响。腾讯现在的口号“科技向善”,就是当年由我们团队发起的一个研究与行动项目,后来成为公司面向未来的新的使命与愿景。


在进入大厂之前,我十三年的职业生涯都是媒体人。我记得我从初中开始,就一心一意要做一名记者,一名参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世界那些重大事件、伟大时刻的记者。


从我家乡西安的西北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后,我就正式开始在北京的《经济观察报》工作,其实大三时我就开始在这家报纸实习。从实习生、记者、高级记者、高级编辑、部门主任,在《经济观察报》将近 10 年时间,完成了我职业生涯的起步、青春期和成长期。


2012 年 4 月,我加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编辑部,从组建团队、到作为副主编,负责编辑部的日常事务、以及哈佛商业出版集团在中国区的拓展战略。直到 2015 年 8 月,我被猎头说服,结束了自己的媒体生涯,加入腾讯。4 年后离开,休息了 3 个月,来到由新书店,至今两年半。


明霞和《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

总编 Adi Ignatius 和总裁 Joshua Macht


你觉得从做记者和编辑的经历中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虽然我背弃了年少时的梦想和承诺,在从业十三年后放弃了媒体事业,但是初入社会、十余年的记者生涯,对我后来的职业、乃至今天的我,都有巨大的塑造作用。我觉得身为记者/编辑,有三个特质和能力:


第一,公共视角。说得伟大一点,就是心怀天下的一种偏好。很多人可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无论是家庭内、公司内、行业内,他埋头做事、岁月静好就可以了。这完全没问题。但是记者和编辑,就是永远会抬头看天、看时代、看世界的一类人。他们会关心周围发生了什么、他们会关心他人的生活。


这也是我后来在大公司会经常觉得不适的原因之一。我发现在一个组织内部,无论多么庞大、多么伟大的公司,对公司内的人来说,他的目标都是很小的、很窄的,视野和思考会被强行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别说关心世界了,公司方向甚至部门信息,基本是你不必要知晓的。这对我这种记者出身的人而言,十分痛苦。因为记者的观察、思考和行动,会天然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和尺度之内,而不是个人的一亩二分地。


第二,尊重事实。事实真相大于一切,大于强权、利益、个人情感。西方新闻学有个经典的玩笑说法,对记者而言,当你妈跟你说:孩子,我爱你。专业的记者应该怎么回答呢?他不应该说:妈妈,我也爱你!而应该说:哦,是吗?你为什么爱我?你的理由和证据是什么?就是 double check、反复 check,尽最大可能接近事实真相,是专业记者的职业要求和核心素质。


我觉得这个素质和精神,对记者是必须,对很多人而言也是很必要的。我看到很多人会被强权、利益、一些主观的情绪左右,导致远离事实真相,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糟糕的行为。我还挺为自己这个记者职业训练而来的素质而骄傲的。后来无论在大公司、现在创业、包括私人生活事务中,哪怕会因为我看重事实而经常受挫,我依然非常坚持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一种真正的理性、对所有人负责的精神。我认同这种精神,愿意付出代价去坚持。


当然,也不要对“真相”太过于傲慢。因为所谓的事实、真相,都是十分复杂的,绝对意义上的真相可能是人类永远难以触及的。我们只能说尽力去追求和接近真相,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就完全掌握了真相,这也会很可怕。


第三,判断力。因为记者/编辑的日常工作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大量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和他们的说法、他们的表象与本性,都需要你有非常快速又相对准确的判断能力,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重大的、什么是无关紧要的等等。


这是一种可以训练、在训练中得以不断精进的能力。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需要的能力,甚至是一种让不同人的效率和成就拉开差距的能力。面对海量信息、复杂多变的局面、线上线下、不同情境中不同人的不同行为,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真的是太重要了!这对于优秀的记者/编辑而言,也是一项基本技能、区分出平庸与优秀的记者/编辑,我觉得对其他人也是如此。


基本上,公共视角、事实至上、卓越的判断力,我觉得算是记者/编辑这个职业最独特的三个特质和能力,也是我个人非常认同和珍视的能力。当然其他方面,比如同理心等等,对记者/编辑也极为重要,但是在其他很多职业中也能够培养。


明霞在诺奖经济学得主斯蒂格利茨家里采访他


不管在国内还是美国,我发现很多优秀的创业者之前都是媒体人。你觉得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媒体人的一些特质和企业家高度重合呢?


我觉得媒体人特质和企业家特质最高度契合的,就是开阔的视野和卓越的判断力。


记者相对一般职业,很早就接触很大的世界、很多不同的人、很多不同维度的信息,让他得以在一个非常开阔的视角当中去理解身边发生的事,这跟企业家去提前感知市场、趋势、人们细微而具体的需求,是很一致的。


其次就是对各种信息、信号、人、趋势,相对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力。记者拥有这种能力是为了获得真相、甚至只是为了写一篇好报道;企业家拥有这种能力会去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提前做商业布局等等。目标不一致,但是背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样的。


另外,杰出的记者也都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获得真相、写出一篇好报道而竭尽全力、调动一切资源和能力的行动力,跟卓越的企业家在商业竞争中的不服输、想尽办法、甚至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的精神,也是一致的。


从媒体人转身成为一家线下书店的主理人,这个变化背后的决策是怎样的?


上面说过,在大公司做管理者的体验,跟我媒体人出身推崇的一些特质是相互冲突的,所以离开大公司是必然。而媒体人特质跟企业家、创业者的特质是有内在一致性的,所以现在想来我走向创业几乎也是一种必然。


至于离开媒体业,也是因为整个行业面临低谷和转型,现在仍然处在一个令人无力的时期,全球媒体业都如此。2015 年,我下定决心离开媒体去腾讯,当时就是看到媒体业身上压着三座大山:技术碾压、资本碾压、意识形态碾压。整个行业几乎是一个崩塌与破碎的局面。所谓的“新闻理想、职业精神”是无处安放的。


而腾讯在互联网技术的中心位置,它的社交产品又天然具有媒体属性,所以当时对我而言,是一个近距离理解新技术、重新思考媒体业前途命运的位置,就去了腾讯。在腾讯研究院的 4 年多,确实换个角度更近地认知和思考了新技术与个体、社会的关系,但是因为我确实关心更大的世界、更多的问题,不仅仅是腾讯公司的问题,所以就觉得一定要到一个相对独立、开放、客观、兼顾独立性与丰富性的位置去做事情。


结果从腾讯裸辞后,阴差阳错和老朋友相遇,也就是由新书店的投资人和创办人王玥。觉得书店似乎是个满足我这个诉求的地方,就到这里做起来。结果发现,这是一片虽然很难、但是很开阔的可以做事情的地方。


明霞在由新书店


在我看来由新书店最有特点的是店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架,上面都是旧书,里面有很多写写划划和各色贴纸。后来才知道这些书都是你看过后觉得有分享价值,才放到那里。当时是怎样想到这个创意的?


其实这完全不是什么“创意”,就是自然而言的行为。阅读是我从小的习惯,也很早就有在书上写写划划的习惯。到由新之后,每天在店里,依然会阅读、思考、开会、见朋友,书店某种程度上就成了我的一个开放书房,读完的书,就很自然地随手放在店里。因为这完全是我个人的阅读节奏、私人书单,跟店里的进书、卖书,是互不干扰的两条并行的逻辑,为了避免混乱,后来就干脆挪一个书架放到了远离书籍区的酒吧区,把我自己读完的、乐意更多人感兴趣翻翻看的书,放在了那个书架上,不供售卖、只供店内翻阅。


直到过了一阵子,店员说起,很多客人很喜欢和很感兴趣那个书架上我做过笔记的书;还有客人进店就直接问,听说你们有个书架都是做过笔记的书,在哪里?


我才知道,哦,原来这架书成为我们书店一个记忆点了。😁


你的阅读偏好是怎样的?你会怎样选书?怎样读书?怎样做笔记?


我的阅读十分宽泛,胃口极其庞杂。小时候,从童话、文学读起,后来开始读历史、传记、科普等等。阅读习惯一直保持,对文字、思想性、原创性,就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快速的判断力,所以现在基本上看一眼封面和题目、再看下作者背景、前言、章节,就足够判断这本书是不是值得我认真读,是不是值得选进我们书店。基本上在对书的选择和判断上,我是比较自信的。


做过是否值得读的快速判断之后,我会再决定是一页一页精读、还是快速浏览;根据目前的工作安排、时间、兴趣,是立即就读,还是可以先放下,日后再读。基本上就是这样安排我的阅读的。


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还是要精挑细选一些真正厚积薄发的好书,去一页一页精读,认真消化;速读和半途而废的阅读,少一些;只追求阅读的爽感,而不带来很大认知增长的书,也少一点。认真读完一本书,就像一次跋山涉水、见到新景观的旅程,这种体验不仅愉悦,收获的也是持续而巨大的。


关于阅读,你觉得人们有什么错误的认知?


真的不需要读很多书、真的没有哪本书是非读不可的,真的不是别人都在读的、都说好的书,你就一定要去读,这些都是阅读中最大的误区。


阅读是跟自己心灵、精神世界的需求密切相关的事,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打开书读下去、坚持读、慢慢读、认真读,只有养成阅读习惯,你才能形成更好的阅读品味,才能为自己的内在需求找到最合适的书。别人的书单和书评都只是参考。阅读这件事情,千万不要着急、不要功利、不要焦虑、也不要外包给别人帮你,而是要耐心一点、从容一点、真诚一点、投入一点。我之前写过一句话,模仿另一个著名句子的:怕什么好书太多,读一本有读一本的欢喜。(模仿的是: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之前朋友去我家,也经常有人问:这么多书!你读完了吗?你能读完吗?


真正阅读的人,都不会有这种焦虑。好书环绕,一本一本认真读就好了,读完一本就有一本的收获和惊喜。站在那里焦虑该读哪本、啥时能读完,结果反而浪费很多时间,一本都没读。这种人我见到挺多的,很可惜,主要是阅读的心态不够平静。


关于阅读和书店的理解,有什么是你在经营由新后才有的或才更新的吗?


到由新之后,阅读从我个人习惯,变成了一件相对公共的、工作的事,就必然要跟更多人交流,倾听他们的一些需求、观察他们的一些思考和行为。我觉得我自己最大的一个收获是,梳理出来了一个阅读的“三个抽屉”:


第一个抽屉,是文史哲类的书籍,它的作用是塑造我们的审美和价值观、道德感,所以这类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比较像我们每个人认知的操作系统。很多理科生、或者比较功利的人,没有心思阅读文学作品、历史和哲学,我觉得其遗憾就在于他的价值观和审美的积淀,大概是薄弱的。


第二个抽屉,是社科、学术类的书籍,我觉得这是建立一个强大的思维方式、理性、逻辑能力,让我们不断认知真实客观世界的阅读。我自己非常喜欢阅读这类书,虽然这类书有时候枯燥,阅读未必特别舒适愉悦,但是它对我们活在一个真实世界、保持清醒和理性、不断理解复杂现实,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现在优秀的科普类读物、面向大众的学术书籍越来越多了,既好读又增长硬核知识,特别推荐!比如脑科学、心理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等等这类书。


第三个抽屉,就是工具类书籍,教你怎么掌握一些具体技能的书,比如沟通能力、情绪管理、时间管理、怎么睡个好觉、如何创办一家公司、如何管理下属等等,这类书就像是帮助我们完成目标的一个个具体的方法论,或者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我们在职场打拼、在生活中度过难关的一件件武器。


这类书非常多,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我自己还是会经常挑选一些非常经典、结合大量研究与验证的这类工具书来阅读和使用。我觉得人生只有价值观、审美、目标、梦想,但是没有强大的武器和方法论是不行的,应该保持对好武器的精心挑选和使用。


我发现我圈子有些文人、媒体人、艺术家,会非常鄙视这类书,他们直接把这些书分类为“成功学”。很多经典的商业管理类的书籍,也被粗暴地分类为“成功学”,被很多学者、文化人鄙视,我觉得挺遗憾的。真正让你的梦想照进现实,这类书籍挺必要的。我们书店这类书我选的挺多的。


这就是我所谓的阅读的“三个抽屉”,我觉得第一个抽屉的文史哲书籍,就像是操作系统,决定我们每个人很底层的一些东西;第二个抽屉比较像手机硬件、是设备,是客观限制、是真实环境;第三个抽屉,就像是手机里装的一个个 App,帮我们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


这是我到书店之后梳理出来的一个阅读的逻辑,仅供参考。不是真理、也不是阅读的必须。阅读这件事,还是像我之前说的,它应该是个人的、自由的。


由新书店线下读书会


在你心目中,一家书店应该是什么样的?你希望由新成为什么样的书店?比如,它应该具有怎样的气质,有什么样的色彩和味道,你希望人们想起由新先想到什么?


首先,我觉得未来的实体书店,应该是充满个性化的,每家独立书店都有自己的样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性格、味道、品质、氛围,而不应该是像超市一样的连锁店,书店不应该是一个卖场,而应该是一个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最重要的是内容和交流。


至于由新,我希望它充满活力、亲和力、开放性、和丰富性,还有内在的一种稳定的安宁和力量。


活力,就是书、知识、人,都不应该是死的、是陈旧的、是沉默的,而是应该随着时代变化、人们生活的变化而改变,它不应该与时代脱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脱节。所以我希望客人走进书店,不会觉得它很老、或者很停滞,它应该是有一种活力在流动。


亲和力,就是我不喜欢知识、书籍只属于某些高高在上、独享知识的人,它应该让任何地位、身份的人,进来都不会觉得不适应、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而是觉得自己也适合这里、喜欢这里。所以热爱知识的人我们都欢迎,希望他喜欢由新。但是那些大声喧哗的人、尖叫奔跑的小孩、外放手机打游戏和看视频的人,我们会非常反感和排斥,觉得他应该换个地方。不是他的行为有什么问题,只是他的行为不适合在由新。


而开放性和丰富性,我觉得是书店天然的优势。媒体、商业公司、都是有定位的、是专注的,但是书店因为书的丰富性、知识天然的连接性,让它得以包含特别多元、丰富的主题和内容。无论是工业时代还是现在信息时代,人都被切分地特别局限、狭窄、分工明确,这提升了效率,但是把人本身的丰富性、可能性、开放性给消磨掉了,书店应该让人们的这一面回归和苏醒。


最后就是内在的稳定的安宁和力量。书店里精选的书,是人类沉淀下来的知识、文明、智慧,它是有充沛的力量、强大的气场的,这是书店和放几本书的咖啡店不同的地方,它会散发出一种放着几本书的咖啡馆没法具有的氛围。


基本上,以上这些就是我对由新的期待。我觉得现在的由新离这种状态还挺远的,慢慢来吧,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也期待更多非常个性化、包含着自己独特审美和价值主张的书店。大家越不同越好、越丰富越好。怕的是那些喧闹的千篇一律的大型连锁书店,我不喜欢那种书店,那只是图书卖场。


有没有在由新遇到让你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读者呢?


读者,可可爱爱和奇奇怪怪的都有。


可爱的,比如一位高挑瘦削的大叔,在店里认真转了很久,似乎发现我是老板,跟我说:真不容易,你们书店很棒,坚持下去啊。祝你们越来越好!——其实这样的客人有不少。


也会在我们园区迎面遇到我并不认识的人,大声对我说:老板娘,祝你们书店生意兴隆!或者直接叫我名字:明霞姐,书店真棒!——都是很开心的时刻。虽然很多我只是眼熟,并不知道他们是谁。


奇怪的客人也很多。其实有一位,我都没对上号,参加了一场我们读书会,就加了我微信。ta 在微信上问我:租下你们书店一年要多少钱?我问:你租下我们书店一整年,要做什么?ta 说:哦,就是觉得你们书店太棒了、太舒适了、太漂亮了,想全部租下来,改造一下作为我的房子住。


我就黑人问号没再理 ta 了。


你怎么看待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从腾讯辞职后,到接管书店前,我有 2-3 个月的空闲。那段时间,白天密集地约很多老朋友深谈,晚上就阅读和写作,写一些书评、约稿等等。那时我突然想明白了,阅读和写作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的阅读都是为了解惑。我觉得我的人生就像是十万个为什么,永远有那么多的问题和困惑,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我的阅读就是为了不断寻找答案。所以,只要我的人生还有困惑,我就会一直读下去。


我的写作是为了捍卫某些我珍视的价值。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珍视的价值,真的很不一样,这个时代也会有一些主流的价值。但是我有一些自己特别珍视、愿意誓死捍卫的价值,比如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真实、正直、理性、长期主义、延迟满足等等。现在我提笔写文章,或者哪怕只是在公共空间写一段文字,甚至是转帖时候的评论,本质上,都是为了捍卫我所珍视的那些价值。


这就是阅读和写作之于我的意义。所以我的阅读和写作之间,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我的阅读不一定导向写作、我的写作也未必和我的阅读有直接相关性。


由新书店线下读书会和观众合影


有什么是上面没有问到但你想分享的吗?请尽情分享。


借最后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机会,我想表达下对 Justin 的感谢和敬佩:


1. 我们在由新认识,对我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和收获,是实体书店的美妙所在。


2. Justin 给我很大的震动和启发,就是你在阅读上的走心、投入,以及对知识、信念、观点的非常认真地践行。Give and Take 那本书我也读了,我也很喜欢、很认同,我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记得去多帮助他人。但是,我没有做到像 Justin 那样,直接去 LinkedIn 上面帮朋友写推荐语。当时你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我真的很震动,觉得你太棒了!


因为我看到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读了很多书,读完也就读完了,哪怕很喜欢、很认同,但是真正按照书里自己读到的、认同的东西,很走心地去践行的人,是很少很少的。真正知行合一本来就很难,把书本知识、自己的认知和现实世界中自己的行为分开的人,是大多数。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即便读了很多书,脑子依然坏掉了、依然会有很糟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那么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觉得 Justin 是个给我震动和启发的好榜样:读书就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拥有自己期待中的生活。




关于由新书店


由新书店是一家创新主题的书店,它的口号是“小书店见证大时代”。期待通过深度阅读、高质量社交,来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与更多相信知识和理性、心怀梦想、充满创造力的人,在这里相遇和连接。


由新位于北京东直门,不管你坐标北京还是偶尔来北京出差、旅行,都欢迎来由新做客。也欢迎在店里和明霞打个招呼


点击下面的卡片关注由新公众号,了解明霞推荐的好书、获得由新线上和线下读书会的最新消息,以书会友。


如果你喜欢听播客,也欢迎扫下面的二维码,订阅由新书店在小宇宙 App 上的播客“深夜书店”,听明霞聊更多故事。你还可以在荔枝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汽水儿、QQ 音乐等平台订阅“深夜书店”




孟庆伟 Justin

个人微信 ID:justinqmeng

现象级英语联合创始人

两次获雅思写作 8 分,口语 8 分

dad, husband, world citizen



题图:由程明霞提供


其他访谈推荐:


对话哈佛宝妈张栋:聊聊教育、育儿和鸡娃

对话中文写作教练舒明月:谈谈好文笔、读与写

对话德语译者、老师王辛佳:谈谈语言学习、写作练习和旅行中的囧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