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人大家为上海书展提了哪些建议?他们对读书有何观点?
上海书展是一场享誉全国、万众瞩目的阅读嘉年华。每年上海书展举办的各种活动都品质独具、魅力不凡。仅就今年,书展会场和上海各区组织的活动,至少有1150 场。这意味着,未来将有超过千名作家、学者在读书这一频道,与无数读者交流、共鸣。
阅读的意义在于启蒙,在于人类在精神荒野中的彼此寻找。每一位作家、学者就像是夜空中闪耀的星星,在文化和思想的版图上闪闪发光,以其魅力赢得广大读者的心。这些名家将以怎样的写书人又是读书人的双重身份,在上海书展、在上海这座国际化的文化大都市,发出怎样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呢?值得期待。
本届上海书展前,我们向作家、学者们发出采访邀约,请他们发表对当下泛娱乐时代、移动互联时代读书的看法,提出对上海书展的建议,分享自己的新书和活动。
陈尚君:建议上海书展向国际化发展
陈尚君是唐代文学会会长,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每年上海书展的受邀嘉宾常客。今年他有2场活动,一场是以“让唐诗回归唐代”为主题的新书《唐诗求是》的发布和讲座,一场是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宋书》新书发布会。
谈读书:大众娱乐是一种普及狂欢。正如人总要长大,读书可以使人深刻、成熟、复杂,知道万物美好、人生曲折,让我们思想深沉、处事老道。
谈书展:上海书展已经办了许多年,很成功,也渐成品牌。特别建议向国际化发展,希望国外主流出版的学术文化图书,能得以见到多数。
谈新书:向大家推荐我的新著《唐诗求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唐诗求是》汇集了我多年在重编全唐诗及其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创获。它有四个方面内容:一为以《全唐诗》及补遗为中心者,有关唐诗通说通考者,提供帮助。二为作者专题,三为专书研究,四为唐诗文献叙录。在对作者生平、作品真伪、文本还原、事实阐述等方面,突破明清汇选评点唐诗的局限。我这些年来,以有唐一代基本文献为研究中心,考证清理明代以来累叠的唐诗文本,希望最终完成唐诗可靠文本与文献的重建,也希望其无论对唐代诗歌的个案研究,还是对一代文学史的考察,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樊树志:对待读书,要宽容
历史学家樊树志,是《国史十六讲》《晚明大变局》一书的作者,在明史研究上很有建树。今年上海书展期间有2场活动,一场是他将携新作《新政与盛世》《朝廷与党争》出席新书分享会,另一场就张居正改革展开漫谈。
谈读书:读书是开阔眼界、提高自我身心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当今所谓泛娱乐时代,安静下来读书,对人来说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对待读书,要有宽容的态度:探讨性、研究性的读书,应该大力提倡,但不排斥娱乐性的读书;传统的纸质书应该做得更好,与各种电子书并存,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种类图书的读书需求。
谈书展:上海书展是一场文化盛宴,希望书展的时间能再长一点,空间能再大一点,可以让读者从容读书、选书,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悠闲一点逛书展。
谈新书:今年的上海书展,我推出“重写晚明史”系列的两种新书《新政与盛世》《朝廷与党争》(中华书局版)。“重写晚明史”共五卷,是我近十几年间重新研究探讨晚明历史的新著。《新政与盛世》主要写万历朝的内阁更迭、万历皇帝和张居正改革,从人事关系的角度来写朝廷的盛衰,同读者一起从朝廷内部看改革。《朝廷与党争》写了从万历到天启,皇帝与大臣及阉党与东林之间几十年间喋喋不休、导致朝廷人心涣散的政争。以故事写历史,很有可读性,推荐大家阅读。
赵丽宏:上海书展是市民阅读的课堂
诗人、散文家赵丽宏是上海书展的常客,每年都会在上海书展参与活动、与读者交流。今年他有多本新书在书展首发,同时有5场活动举办,炙手可热。这些活动分别是《黑木头》新书读者见面会,《黑木头》新书读者分享会,《童年河》访谈,“好听应该是音乐的唯一标准吗”的对谈,以及《赵丽宏语文课》首发式。
谈读书:不管时代有多大的变化,新媒体渠道如何崛起,我认为传统阅读即纸质阅读是不会消亡的。很多人对传统阅读报以悲观态度,认为网络阅读将取代传统阅读,纸质书将消亡,对此我并不认同。新媒体再丰富、再多样,再被年轻人喜欢,传统阅读都不可能被取代。因为读者需要书,文字和纸媒的魅力不可能消失。哪怕再过千年,人们还是会读书。而且我相信,风水轮流转,将来读纸质书会成为时尚。很多读者喜欢纸书,我就喜欢手握一卷书,一页页翻看,一页页读下去。所以说,我对纸书的未来一点不悲观。
在喧嚣的时代、物欲泛滥的时代、人心浮躁的时代,读书这件事尤为重要。大家对此也有共识。包括上海书展在内的各地的书展,不仅是卖书,也是推广读书,办各种活动,让读者亲近书,在社会上营造读书的氛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哪怕你不读书,去书展转转,也会受到感染,会发现你感兴趣的书。
谈书展:上海书展年年办,越办越好,其标志是读者的参与度非常广。每年书展期间,整个城市都会掀起读书的热潮,并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眼光。上海书展会办各种活动,而不仅是展览和推销书,她宣扬读书的理念、营造读书的氛围,让著作者、文化人有机会跟读者交流互动,这一点非常好。在我眼里的上海书展,不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而是文化的普及和文化的交流,是市民阅读的课堂。上海书展的各种见面会、讲座、研讨会,能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希望书展在读书的研讨、新书的推介,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以及对读者的服务方面做得更好,能为读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谈新书:今年我在上海书展有几本新书首发,分别是天天出版社的《黑木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赵丽宏语文课》、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童年河》点评本,以及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赵丽宏致少年书》。其中,儿童长篇小说《黑木头》通过流浪狗黑木头曲折震撼的生命历程,通过它与童童一家结下的跨越几代人的情缘,描摹出亲情和人与动物之缘。《赵丽宏语文课》编选了我被选入课文的数十篇作品,是一个为青少年读者提供的语文读本。
孟繁华: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以旅行为名,有意思
批评家孟繁华在今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有3场对谈,分别是“主论坛:旅行的意义”、“文学对谈:迁徙的我们——从“梁庄”系列谈起”和“文学对谈:50后和文学批评”。近期他有《孟繁华文集(10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出版,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这位批评家走过的学术历程及其充沛的文学批评创造力,同时还是一条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捷径。
谈读书: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活动丰富,主论坛以“旅行的意义”为名,很有意思。旅行有2大内涵,一是身体的时空挪移,二是心灵的旅行。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走可以看高山大川万里河山,读书可以见无数优秀大脑的智慧。如果说走是见、读是识,合起来便是见识二字,身体动起来,精神也动起来,走走看看祖国河山和世界大观,与优秀的大脑相遇,这不是有意思的事儿吗?
谈书展:我在书展的第二个活动,与梁鸿谈“梁庄”系列,这个对谈具有当下性。以梁庄为代表的乡土文学,背后其实是人们离开乡村走向城市的迁徙。文学要跟进并反映重要的历史变化,这种迁徙对文学写作带来什么,如何评价和表达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象,都是文学批评要关注的。
谈新书:以我最近出版的《孟繁华文集(10卷本)》为由头,将在书展上谈“50后与文学批评”的关系。“50后”在1980年代崭露头角,为当时的文坛带来新鲜气息,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力量。他们怀着青春理想,改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格局。这是1950后在80年代的贡献,而且至今仍然在一线从事文学批评。我希望谈谈“50后”何为,文学批评有什么变化,遇到什么问题,还有老批评家该何去何从这些话题。
沈石溪:孩子们过暑假,一定要逛书展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在今年上海书展有多场新书见面会和签售会。他将和聂政、伍美珍、郁雨君等多位嘉宾就《大天鹅一生的七次冒险》(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展开对谈,以及出席天天出版社举办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精华爱读本(升级版)”新书读者见面会。
谈读书:在泛娱乐时代,网络游戏、电子阅读、自媒体等行为方式对年轻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用大众消费享受着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一种时尚。但在泛娱乐时代,读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年轻人是阅读的主力军,很多国家的年轻人也把阅读当做一种时髦的娱乐。尤其当时代进入转型期,人们对收入预期不那么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阅读更为重要。每一个人面临将来就业和事业进步的考验,花不多的钱,读一些经典作品,为自己的精神充电,做好自己的知识储备,迎接时代的考验和职业的挑战,我觉得非常重要。所以进入泛娱乐时代,阅读不会冷下来。
对于纸质阅读在电子阅读的冲击下消亡这样的观点,我并不认同。纸质阅读虽然被电子阅读夺取了一些阵地,但不会就此消亡。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家长和老师不允许他们整天在电脑和手机上进行阅读,首先对眼睛肯定不好,而且这种习惯也缺少书香气息。所以,尽管我们迎来泛娱乐时代,电子阅读渐渐普及,但在青少年人群中,纸质图书的阅读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越来越兴盛,越来越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欢迎。
谈书展:上海书展是我所看到过的全国各个地区的书展里,人气最旺、读者最踊跃、购买力最旺盛的书展。上海书展已经办了很多年,场地也非常好,在市中心,每天观众如潮。上海书展不仅是读者的盛宴,也是出版社和作家的展示平台。很多出版社对上海书展充满期待,到上海书展进行新书首发,或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上海书展对出版社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我是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书展专门辟了一块少儿区,每年里面的孩子非常多。书展正值暑假期间,逛书展也可以是孩子们暑假的一项活动。如果家长、老师能抽出一点时间,带孩子到书展来,带他们感受书展的氛围,感受书香的味道,我觉得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好处,也能够推动儿童更热爱阅读、热爱书籍。
可以说,上海书展存在的意义,不仅对上海,对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有示范的效应。
谈新书:我的新书、绘本《大天鹅一生的七次冒险》在上海书展首发,这本书跟过去我所有的书都不一样。新书讲的是生命的成长需要胆量和勇气,在面对未知的时候——未知的环境、未知的生活、未知的命运,需要有冒险精神,适应、攻克和突破这一道道难关。文字是我的创作,美术部分是曾经获得国际大奖的任保海的创作,他以钢笔画的形式对文字进行了艺术表达,图文完美结合。读这本书,既能够享受到小说的文学魅力,也可以充分享受到美术的艺术魅力。
须一瓜:悠游上海书展,好比“帝皇”般富足
作家须一瓜携她的新作《双眼台风》(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而来,与嘉宾叶开一起,现身上海书展读者见面会。
谈书展:作为读书者,非常羡慕上海人每年有这样的书香盛会,今年又可能邂逅自己珍爱一生的书,或者淘到意外惊喜,照样还能满足阅读之外的许多好奇心探究心,比如看看那个《高山上的小邮局》作者有没有来呀,能不能聊几句呢。至少,悠游出入各种读书场,见证、参与各种对话、交流、签名,自由自在。这种“帝皇”般的富足感,作为外地读者,只能干瞪眼了,尤其我们厦门人,恐怕遇不上这样奢华的书卷大场。
谈新书:作为写作者,作为一个和自己鸡蛋站在一起的老母鸡,包袱在身的我,就没有那么自在了。很显然,写作人和书作本身,往往不是一回事,但是,阅读者,总是希望破译两者之间的秘密关系。所以,我不知道,老母鸡和鸡蛋一起出现的时候,到底是母鸡的压力大,还是鸡蛋的压力大。
吕峥:纸质阅读被时代冲击,但读书人不会少
畅销书作家吕峥是85后的新锐作家,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师从心学大师周月亮。他的处女作《明朝一哥王阳明》是第一本写火王阳明的历史传记,出版8年来畅销60万册。他将携长篇小说《天机破•王阳明》出现在上海书展,与读者见面。
谈读书:移动互联时代的泛娱乐化对传统的纸质阅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读书人的数量不会因此减少。“屏阅读”的特点是短、平、快,网络小说追求文字的浅白和情节的“爽感”,将其出版成书后往往销量惨淡,因为不符合“纸阅读”获取见解、启发思考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和知识付费的确分流了一部分读者,但微信公众号的长文不多,即便有也集中在时评、财经和新闻特稿方面,无法取代看书。至于因知识焦虑而冲动地买了很多线上课程,且不说坚持学完的有多少,其一鳞半爪的解读也使人获益有限,而当你认真通读一本书时,其间的逻辑推导、系统思维以及你的体会感悟已深深印在了脑海中,即使多年过去,也可能因为某个情景的触动而立刻回忆起来。
谈书展:希望多请一些媒体,加大对新书、好书的宣传力度。
谈新书:《天机破:王阳明》(现代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近百万字的历史小说,重现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从大明叛逆少年到官场愤青,从大明军神到一代宗师的传奇经历。塑造了王阳明的爱人娄素珍、妻子诸芸玉、父亲王华、老师丘浚以及对手刘瑾、朱宸濠和杨廷和等一干性格鲜明的人物,可读性强、时间跨度大、对心学解读精准。
黑鹤:期待今年上海书展儿童区的活动空间会更大
儿童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我的原始森林笔记》读者见面会将在8月16日 10:45~11:45在上海展览中心的第三活动区举办。
谈读书:书籍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广义上的书则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会拥有更加人性化的阅读工具,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电子产品看到高质量的书籍作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拿在手中的书本。我想,大树是会很高兴的。
对于泛娱乐化这件事,我想社会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不过,改变成年人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我选择给孩子写书,让他们看到真正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我坚信,阅读改变中国。
谈书展:上海书展我参加过很多届,主办方做得很认真。我唯一的建议是,相对于成人区活动现场,儿童区的活动现场空间实在太局促。我想这可能是主办方出于安全的考虑。不过,应该是越宽敞的地方对于来参加活动的孩子来说越安全吧。当然,可能也是我多虑了。等到书展现场,主办方一定会给作家和读者一个惊喜。
谈新书:《我的原始森林笔记》(天天出版社出版)是我十几年来不断进入北方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一个总结,一部关于森林的图片与文字的散文故事集,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真正的中国北方原始森林,还有一直生活在森林中的使鹿鄂温克人。其中的很多图片,我从未展示过。我一直努力给孩子们建立一个健康的自然世界观,让他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看自然、看森林,看森林中的动物,在森林中有很多与我们人类并行的生灵。
安武林:读纸书才是真正意义的阅读
安武林兼有作家、评论家、编辑几重身份,代表作有小说集《友情是一棵月亮树》等。此次携新作《黑豆里的母亲》出席“暖心美读书名家新作座谈·诵读会”。
谈读书:在泛娱乐时代移动互联时代,阅读的确是一个挑战。喜欢泛阅读的读者大多数是年轻人,快捷、方便、轻松;但带来相应的问题是:阅读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轻浅,越来越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娱乐化。阅读应该是宁静的、专注的、神圣化的(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恰恰是泛娱乐时代阅读的短板。而且当下阅读的功利化问题十分严重。真正的科学、文学、人文科学的优秀书籍,很难能进入这些人的阅读视野。相应地,会导致人思想的浅薄、三观的幼稚,行为和语言的粗俗简单。我们看看网络就明白这个现象是多么严重。喜欢阅读的人,是不会轻率地、偏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我觉得还是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我很难把电脑、手机、阅读器上的各种阅读称之为阅读。我更倾向于把泛娱乐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阅读视为新闻和娱乐的消遣。
詹咏:《詹同精选集》是我们姐弟和父亲的跨时空合作
詹咏是儿童美术家詹同之子,由朝华出版社主办的《詹同精选集》图书签售会将在8月15日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第三活动区举行。《詹同精选集》收录了詹同创作于20世纪60~80年代的经典动物题材儿童漫画作品共10部。詹同先生子女詹咏、詹萤将参加签售会。
谈读书:逛书店、书展是件有意思的事,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未知等待探索。一种是有目标地逛(确实地说是找);一种是没有明确目标的闲逛,后者或许更能带来小惊喜,两者各有特点。随着图书销售渠道网络化、电子读物海量涌现,网购图书确实方便、高效、轻松,但这种感受和逛实体书店、书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我喜欢逛书店,最近有很多颇具特色的小书店开始出现,小众化、精品化,挺不错。
当下占据我们业余时间的诱惑有很多,倘若还是把阅读作为习惯,不管选择怎样的途径——纸质书或者电子书,只要是与书为伴,养成阅读习惯总是件好事。书是人忠实的伙伴,它们会一直陪伴你,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力量和慰藉。
谈书展:希望看到更多从装帧到内容都能带来惊喜的书,也建议主管部门能借书展多做一些倡导全民阅读的宣传推广,比如在网络或者电视台投放公益广告,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人爱上阅读、耐下心来去阅读。
谈新书:《詹同精选集》由朝华出版社精心策划,编辑花了很大的力气收集整理我父亲的一些绘本。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原稿散失了,为了再现原作的风采,深得先父绘画真传的姐姐应出版社之邀对部分画面进行重新处理,我也做了部分图书的文字润色,这一过程是我们姐弟和父亲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合作,也是对父亲的一种纪念。
李晓鹏: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很高兴见到你
李晓鹏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国富论少儿彩绘版》《资本论少儿彩绘版》《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等。
谈读书:我不反对在泛娱乐时代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观看视频、刷剧、阅读。事实上我自己也经常这样做。但这只是一种消遣时间的做法,用来娱乐或了解碎片信息无妨,如果用这种方式来获取完整的知识就不行了,还是要阅读完整的书籍或资料。
谈书展: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很高兴与读者朋友们面对面地交流,我的演讲被安排在8月15日中午11:15~12:15,主题为《孩子也能看懂的<资本论>》,欢迎读者朋友们前来观看交流。
谈新书:我的《资本论(少儿彩绘版)》已经由接力出版社在今年出版。《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是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宝库。我以儿童的视角、轻松活泼的语言,讲述了马克思的生平、《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帮助少年儿童读者了解马克思学术体系。希望对《资本论》感兴趣的小读者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属于“少儿万有经典文库”系列,其中还有《国富论(少儿彩绘版)》《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山海经(少儿彩绘版)》等作品,也很值得一读。
谢倩霓:上海书展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谢倩霓和安武林作为嘉宾,将出席8月17日在少儿馆活动区举办的“暖心美读书名家新作座谈•诵读会”。
谈读书:在当今网络通达的时代,要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一本书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上微信刷刷朋友圈、在QQ空间里晒晒照片、点开随时随地出现的娱乐链接……时间是多么地好打发,做什么事都比读书来得轻松简单快乐。
谈书展:还好我们有上海书展,这个每年在最炎热的季节像一朵硕大的玫瑰花一样盛开在上海展览中心的盛大派对。它是泛娱乐时代里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一个庄严而又亲民的仪式,它用门口排着长队等着购票进场的人流,用展场各个角落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用白发苍苍的老人、郁郁葱葱的中青年和坐在手推车里的孩子,宣告着阅读这件事情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里的位置。感谢上海书展,它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多么重要的节日和象征。
谈新书:荣幸的是,我又一次带着自己的新书来参与今年的盛会。《水流轻轻》(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我的一本短篇少年成长小说作品集。短篇小说是一种奇特的文学样式,它很吝啬,仅仅几千字的篇幅;它又多么博大宽广,构思的匠心和结构的精巧、人物的性情和心理的起伏,作者本身的性情和修为,全都囊括在里面了。真切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带给少年朋友们一种有意味的阅读体验。
袁博:与数字阅读相比,建议中小学生精读纸书
袁博是复旦大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福克斯国际学者、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访问学者。他在野生动物养殖基地度过童年,从7岁开始创作动物小说,先后修读过生物科学、人类学、文学三个专业,与多处国家自然保护区科教合作。袁博到世界各地的史前动物遗址和自然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首创恐龙小说,被誉为“恐龙故事大王”、“动物小说王子”。
谈读书:移动互联网络使读书变得更加便捷,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图书。只要联上网络,就可以在设备端随时付费下载想看的图书电子版,不必再受满世界淘书之累。但是,使用互联网电子设备进行阅读同样是一件分散注意力的事情。设想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上储存着成千上万种图书,并且可以随时从网上付费下载更多图书,读者反而很难集中精力对图书进行精读。更何况,泛娱乐时代多媒体设备上形形色色的功能随时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使阅读行为变得碎片化、缺乏深度。特别是未成年读者,更容易被移动互联时代的阅读介质分散注意力。因此,我还是建议中小学生尽量以更传统的方式阅读纸质图书,一本本地精读,而不是过多依赖移动互联设备端。
谈书展:上海书展每年举行正值学校暑假期间,学生和教师也是阅读的主体人群。希望上海书展今后能够让未成年读者、教师、学生免票入场,并举办更多针对儿童读者和学生读者的阅读活动,创造更好的阅读气氛。同时,希望上海书展能为儿童以及携带儿童进场的家长开辟快速安检通道,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
谈新书:我的新书“袁博恐龙小说系列(儿童美绘版)”(10册)(接力出版社出版)是专门为6~9岁的少儿创作的美绘版恐龙小说系列,是我与生活在亿万年前的恐龙们的一次跨时空相会。全书既有科普性,又有故事性,既有五十多张细腻的手绘插图形象展示了各种故事场景,又附有“恐龙小百科”详尽介绍每册书中恐龙的身体构成和生活习性,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恐龙形象:蛮龙“小胆”、伤齿龙“闪电”、巨兽龙“巨无霸”、霸王龙“银睛”、三角龙“黑盾”……它们在险象环生的恐龙世界里,勇敢坚强、善于学习、克服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使小读者在阅读精彩感人的恐龙故事之余,不仅能够轻松地学习古生物学知识,更能汲取成长的力量,感悟生命的尊严,体会穿越时间的生命哲理。
王煜辉: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和年轻父母带孩子走进书展
王煜辉20岁进入国家围棋队,21岁拜棋圣聂卫平为师。围棋职业七段,爱棋道创始人。其新作《用围棋成就孩子更好的一生》将由青岛出版社在上海书展首发。
谈读书:贝佐斯曾经说过,无论是在什么时代,普通消费者最核心的三个诉求是更多的选择,更快的到达,更低的价格。亚马逊的发展轨迹,也是根据此逻辑而制定的。在我看来,无论什么时代,作为阅读者最核心的三个诉求就是,读更适合自己当前需求的书(顾及实用),读更有营养的书(提升修养)以及更快地找到这些书(节约时间)。据此逻辑,读书类应用的APP会大有市场,除了直接在线上读书,提高碎片化时间的效率,还可以降低读者的试错成本,线上买书既便宜,又不占地方,如果不喜欢的书,不读也就是了,而如果是很喜欢的书,还可以下单购买,快递到家。实体书店依然会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但经营者应该要努力做好书店的社交属性,而非是靠卖书盈利了。
谈书展:期待上海书展更好地做好全媒体传播,将更人性化的体验融入到书展之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年轻父母带孩子走进书展,和作者互动,和自己的心灵互动,给孩子打下喜爱阅读的基础。
谈新书:《用围棋成就孩子更好的一生》一书根据我的经历写成,从职业七段棋手到老师,从老师到素质领域的教育创业者,再到一位陪孩子学习的家长,我走过了一段让人不胜感慨、不胜快乐的时光。在这段时光里,我的孩子安安不仅收获了对围棋的兴趣,我也收获了作为家长的宝贵经验,毫不夸张地说,我也变得更加成熟了。现在的家长大多有焦虑心态,希望我的书可以让大家意识到“因”的重要性。进而找回平和的心态,缓解无谓的焦虑。
尚 鹏:读书可以带我们到四维世界
尚鹏是心理治疗专家、两性情感专家,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愿你无畏地去爱》是尚鹏从业10年磨砺之作,是一部现代人的情感宝典。他将在书展举办读者签售会,为读者解疑答惑。
谈读书:读书的目的是增加我们看待世界的维度。维度越多,我们看待这个世界就越全面越透彻。一维是一条直线,二维是个平面,三维是我们用肉眼看到的这个现实世界;而读书可以带我们到四维世界,通过读书可以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我们读书就像吃过的每一顿饭,未必都能记住,但是读书会支撑我们走到生命的未来,我们所读的一本书都会成为我们人格的组成部分。
在泛娱乐时代移动互联时代,我们的生活工作节奏更快,我们的时间变得更加紧迫,我们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我们仍可以通过碎片化时间去阅读。
谈书展:期待上海书展办得更红火更精彩,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上海的读者带去一次阅读的盛宴。
谈新书: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美好的亲密关系,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得偿所愿。许多人在亲密关系中遇到问题时,没有选择成长,而是选择了转身。在十年从事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咨询者,他们始终生活在惶恐中,担心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对爱情患得患失。我看到了太多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挣扎、痛苦、无助甚至是绝望,也发现很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共性的。
我把10年来逐渐积累的很多感受和经验汇集成了《愿你无畏地去爱》(青岛出版社出版)一书,希望从一个心理医生的角度,剖析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和面临的婚内、婚外、恋爱、离婚、出轨等各类情感问题,通过真实的案例来揭示亲密关系的真相。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懂得爱,学会爱,教给被情感问题所困扰的人如何缓解情感危机,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从而获得良好持久的亲密关系。书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我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感悟随笔,我希望这些文字,能够引领你去看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并通过成长加以修正。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遇到什么人,其实取决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脆弱的人际关系里,能拴住一个人的未必是爱情本身,而是彼此的心理健康程度和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希望我的视角和思维,能够带给你看待这个世界和事物的另一种方式。希望你能活得烈马青葱,欢心愉悦,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愿你无畏地去爱。
采写整理:任志茜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