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佛学的视觉透析一代秦始皇

2017-11-01 青弘 易经天下


用佛学的视觉透析一代秦始皇

 

从王阳明的《蔽月山房》解读

一代“暴君”秦始皇的“大乘行”


作者:温州二中 青弘老师

 

题记:

 漂泊至漂泊地,流浪于流浪处。中秋佳节,我又孤身一人流浪在路上。这次行脚,停泊在宁海油盐寺。东方艺术赵总接待用膳,席间向界荣师父请教佛法,不知何故,聊到始皇帝嬴政,由此引发思考,写下拙文。此文只是一念之见,一时念起即书一时之感。文中观点若有恃论逞强或歪理睨礼之处,望各位看官读者包涵见谅!  

 

 


秦始皇被称为旷世“暴君”,这是众所周知板上钉钉的事。就是在旷世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也借贾雨村的口将其归入“大恶”系列,他说,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诚然,历史上秦始皇一方面横扫六合穷兵黩武,一方面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无所不用其极。为了维持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对百姓施以重税,以致“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说秦皇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不恤民情,视天下百姓如猪狗蝼蚁。如造阿房宫、修骊山墓,驱耗民力七十万人以上。他使民劳其筋骨而磨其体肤,此乃时人一不解也。同时,又设“清规戒律”,使民精进修行,此乃时人二不解也。 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严苛。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统治,颁布禁书令,焚书坑儒。



秦皇所犯的那么多的过与错之中,想必“焚书坑儒”最让人难以忘怀!此举我辈亦不禁哽咽,至今犹觉凛凛寒意!其实,当时的百姓是无法体谅一个帝王的远大志向,从而抱怨、怀恨,终是情有可原!可当时,学术话术众说纷纭,如果不去治理和统一,全国局势势必会引发另一场浩劫和战乱!到那时,民众将是苦不堪言,受害受灾的群体便更多!一旦战火复燃,国家必然再次分裂。如后来三国鼎立之局,三国中小子最佩服曹操,可即便如此,能有几个帝王与秦公的业绩相提并论能够抗衡一二呢?历朝历代的皇帝又为后人做了什么?遗留了什么? 忽想起阳明君12岁时的一首诗,似乎很好地告诉我们看问题的一个方法:看事物,你究竟站在哪个高度?哪个角度去看?我们面对秦始皇,是站在帝王的角度去看?还是学者的角度?或是百姓的角度?又或是更高于帝王的九天之上,来看他?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遵循着一个规律。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人物评价有褒必有贬。众生生灭法则,天地之间谁也逃脱不了! 但秦始皇终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足以影响华夏几千年的文明,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暴政连连,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还是相当中正:“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仅二世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示后人,引以为鉴。他虽有为后人谋福之志,却亏欠时人,劳役时人,而至帝王气数尽失!在报应不爽论中来看,或许一切都是“因果之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将功成万骨枯”虽然统一的过程使众多的敌我双方军人死去、无辜百姓流离失所,但短暂的统一战争及“暴政”,正是为了日后的长治久安。正如同时期的印度阿育王,他为了使印度结束不断的诸国纷争而发起总攻,在其征服羯陵伽国时,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佛慈悲,回头是岸。”,后来阿育王则转然信仰佛教,大力在印度全境、以及中国等外国传播佛教。试问,如果印度并没有统一,那么能教导人们开启智慧、净化心灵的佛教如何得以利益众生呢?阿育王死后不到十五年,孔雀帝国便土崩瓦解,此后从未恢复。但是佛教正因得到过阿育王的支持方泽披众生,所以他对世界的长期影响是巨大的。他登基时,佛教只在印度西北的一弹丸之地悄悄传播,但在他去世之时,佛教的教徒遍及印度各地,而且迅速传向邻国。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也。除了释迦牟尼佛本人以外,阿育王对佛教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宗教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比任何其他人都大,甚至后世人们尊称他为“护法名王”。 同理,秦始皇的战争、专权、暴政,恰恰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

               

阿育王


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更涉及到当代今下,如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标准等等。 秦公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甚至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最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虽然被称为一个稀世的暴君,但是他“暴”的根源是为了什么?当时“秦人本苦”,这是时局所造成的。秦皇的菩萨心,是常人所不解的,更是贫民百姓所不能理解的。 正如12岁的王阳明,在《蔽月山房》诗中所写: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先生在12岁所写的诗已经提到了一种哲学思维。此诗看似言辞幼稚,实则奥妙无穷。山和月到底哪个更大?常人的思维肯定是说山比月大,思维更局限的人甚至觉得月高、月远更是无法企及。12岁的小阳明已经用他独特辩证的思考观察方式来看问题,其心智和思维是超越常人的,他后来能在龙场悟道,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也是不足为奇了! 


往往大成就者、大菩萨以及肩负大任之人的行为,是不能用世俗眼光和常人的心去揣度的。正如《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参访的无厌足王,善财童子一开始见到这位国王对待百姓“或断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斩其首,或剥其皮,或解其体,或以汤煮,或以火焚,或驱上高山,推令堕落。有如是等无量楚毒。发声号叫。譬如众合大地狱中。”因此,善财童子看到这些恐怖行为后,认为这个国王一定是恶人,他“作如是念。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求菩萨行,修菩萨道。今者此王。灭诸善法,作大罪业。逼恼众生乃至断命。曾不顾惧未来恶道。云何于此而欲求法。发大悲心救护众生。”正当善财疑惑的时候,一位天人告诉他“菩萨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议。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守护众生智不可思议。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调伏众生智不可思议。”事实上,这位无厌足王正是一位大菩萨,已得“如幻解脱”。他告诉善财,“我此国土所有众生。多行杀盗乃至邪见。作余方便。不能令其舍离恶业。善男子,我为调伏彼众生故,化作恶人,造诸罪业,受种种苦。令其一切作恶众生,见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厌离,心生怯弱。断其所作一切恶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诸众生舍十恶业。住十善道。究竟快乐。究竟安隐。究竟住于一切智地。”所以说,这位大王是在示现恶人,其用心良苦,就连善财童子这种有修行的人都并未能看得出端倪。《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应以何身得度既现何身而为其说法”。说法,并不一定是口说带有佛法名词的语言。

 


反观在秦始皇所处的年代,他对六国的征战、他对思想的专权、他对民众的暴政,正是符合当时环境的。一个帝王,如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行为和善软弱,安然自若,不以“居安思危”的方式来采取对外在侵略的防范措施,那么带给他的就是国家的灭亡。而秦始皇,不仅仅使秦国没有灭亡,反而成就了中国的统一和平。如果《华严经》中的残暴无厌足王是菩萨,那么秦始皇也许就是第二个残暴的无厌足王。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的思维高度又岂是常人能看透?看穿?再加上当时本就战争连绵,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百姓,是以食为天,以安居为乐,自然无法理解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故而他们有怨、有恨……也是可以理解。因为他不被理解,所以在当时的百姓眼中他是“残暴”的!又因为他称“始皇帝”,此乃盘古开天地以来亘古未有也!当时的百姓亦是难以接受一个破天荒的事例发生!所以他自称为“孤”为“寡人”……他能感到“孤独”,便足可以说明他“残暴”背后的难言之隐!他的“孤寂”,足可以鉴析他的菩萨心!足可以说明他为百姓思考的更多,用王阳明的一句话来说:为尔者重,自为者轻。 

 

秦皇实则是为子孙后代考虑的更多,为常保安泰考虑的甚多!“菩萨”、“圣人”、“国君”的行为,往往是无法被常人所能理解,所能看透!因为大多数常人只会看眼前的利弊,只谋今生的富贵荣华。而很难用现有的智慧去看“三生三世”。佛说,预知前世因,今生受着是。 历史已入尘埃,落定再落定。是时候换个角度去读他了,把他身上的“罪名”洗脱,为他拭去尘垢。


秦始皇滔才伟略,天下无双: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满足广大人民的愿望。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行其是,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他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具深远影响。 他夺取河套地区,防御匈奴。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他又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这些种种谋略和智慧无不体现他的帝王心!但他为了成就大业,视百姓为刍狗,这可能就是造成“秦二代”亡的主要业力!佛说,一切皆有报,只是未到时! 世人吸取秦始皇“残暴”后果的教训,择其优而继承。如温州人,与天斗,与命运斗,这是从祖上的血液里传承下来的精神!一个普通的温州家庭为了改善现状,要对自己和家人下怎样的“狠心”?这种自发的“战斗精神”,不也如同百姓看秦始皇的“残暴”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吗?都说温州人是“东方的犹太人”!因为温州人骨子里就暗藏着“征服天下”的勇气和意志!“温州人”是“残暴”的,但温州人只会对自己“残暴”,对自己的家人“狠”。对待朋友和他人,往往是掏心挖肺的热情而好客。或许这正是温州人的祖先吸取秦始皇“残暴”智慧,用“严律己,待人已宽”的方式磨砺自我!所以温州人往往都能取得卓越的业绩,不管境遇多么坎坷,在温州人眼里,都不算什么! 看一个人,不能单看表面现象,要看他的心。评价一个人,也不能只盯着他的过失,而要多多欣赏一个人的优点。 秦始皇的“残暴”到底有几分罪?他的功又可以抵他多少过?那至今依然屹立不倒的长城呀,为秦皇抹去一笔罪过吧!温州社科联主席,洪振宁教授研究了十年的一个课题“近代温州文化史”开篇他便说,被历史欺骗了一辈子! 那么,历史到底是什么? 当时秦始皇的一切所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青弘随笔写在流浪在路上

 

后记:据文献记载,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汉明帝时期(约在公元纪67年左右),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浮屠教。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在古印度诞生,35岁开悟后创立了佛教。目的是引导众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及苦乐真谛,以及离苦得乐的方法,给人类以和平、幸福和智慧。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声)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这些布教活动因无译述遗迹传世,无法证实。故而,秦公那个时代与佛法无缘。他晚年“糊涂”追寻“长生不老”之术,说明他内心也是在追寻“不生不灭”之法。他这一生唯一的不幸,就是无缘得遇“了脱生死”的智慧。如若他得遇佛法,估计会开太平盛世,德化苍生。历史就是历史,过去心不可得,未来不可追……命中注定的一切,谁也无法逆转乾坤。

                       



青弘与李少和祖师之相学奇缘


臆谈王阳明的颜值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中国风水研究会

阳宅风水:23种煞气图解,附200种解煞方法。

街头算命骗术大公开

易筋经

谈心:风水先生为何不发达?

天聋地哑人瞎:算命界的“聋派”和“瘸派

面相一二三

搬家入宅择吉

八字所有知识点全汇集


<易经天下>部分精彩文章,点击查看

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

占卦解卦:史上最简单准确的64卦占卜方法。小学文化可学会。

出生时辰自测方法

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美


面相三停怎么看个人大运?(语音版)

学看八字五行缺什么?取名时缺啥补啥是误区,一定记住!!!

揭秘:姜子牙孙膑诸葛亮刘伯温之间有什么关系?

人生百忌:忌算命

“中日韩三国”风水,“中国风水”可能失去老大地位!

民间法术大全!史上最全!开眼界了!

李嘉诚打死也不搬家,只因豪宅盖在风水龙穴上?

把人分五类:曾国藩看人诀窍+相术五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