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是佛吗?
文/圣玄法师
华严宗初祖帝心杜顺禅师,有一位弟子,奉事师父已经三十多年了,在师父身边,一直想着去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
他跟师父说:“弟子想去朝拜五台山,惟愿师父慈悲,准许弟子去吧!”
杜顺禅师苦苦挽留,可是弟子一直想去朝拜文殊菩萨。无奈,只得跟他说:“你早点回来,我等你!”
弟子欢欣雀跃地辞别了师父,一路跋涉,终于到了五台山,至诚顶礼!
忽然,他遇到一位老者,老人问他:“你从哪里来?”
他说:“从终南山来。”
“你来五台山做什么呢?”
“特地来礼拜文殊菩萨。”
老人说:“文殊菩萨不在此间。”
弟子问老人曰:“在何处?”
老人报云:“在终南山。杜顺禅师是!”
弟子大惊,对老人说:“他就是弟子的师父,我在他身边已经三十年了。”
老人说:“汝虽奉事,由来不识。你赶快回去终南山,如果夜里能到,就能见到他,若过了今晚,就见不到他了。你快走吧!”
他非常奇怪:“我来的时候,走了一个月才到,这回去终南山,怎么可能一夜就能到呢?”
不过,他还是听老人的话,火急赶回,这天日落很迟,他一路往回走,竟然须臾之间,就从五台山回到了西京。
可是稍有迟疑,就见西京城门已关闭,他无法出城去,只得惆怅得在城内过了一宿,等到早上急忙赶往终南山,一路上火急火燎行到山上。
原来昨天夜里,师父已经圆寂了。他懊恼不已,悲泣哽咽,才知道自己与“七佛之师”文殊菩萨错过。
我们在师父身边待了很久,或多或少都想过,我的师父是不是佛菩萨再来呢?
“汝虽奉事,由来不识!”会不会和杜顺禅师的弟子一样,有眼不识卢舍那?
当然,我们每个人的师父不一定是真正的佛,但是我们看不见他的功德并不意味着师父不是佛。《般舟三昧经》云:“视师当如佛,悉具足承事。……菩萨于善师有瞋恚、有持善师短、视善师不如佛者,得三昧难。”
天台智顗大师也对“疑师”之障碍有过开示。何谓“疑师”?见到那个人威仪相貌,暗自揣测,恐怕他自己都没有道行,怎么可能来教我呢?如果由此之疑,则障碍禅定。
如《摩诃衍论》中说,即使师尊有所不足,就如同臭皮囊中有金子一般。就像贪图金子的商人,也不可以抛弃这臭皮囊!所以行者也应当如此,如果师父有佛法相授,“师虽不清净,亦应生佛想”。
从前黄龙慧南禅师住持积翠寺时,久患重病,三个月都不能踏出房门。他的弟子真净克文禅师就每天祈请佛菩萨加被,以至于燃顶、燃臂来供养佛菩萨,祈请护佑师父痊愈,振兴禅林。
黄龙禅师听说他这样虔诚,却责备他说:生灭如幻,都是我的命运,你既参禅,怎可执着于此,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都不懂呢!
真净禅师从容地回禀师父:如今丛林,可以没有克文,却不可以没有师父!
时人听说此事,都赞叹真净禅师敬师重法,如此虔诚,他日必成大器。
过去佛已灭,未来佛尚未来,然释迦佛以来,代代付嘱,乃有师尊代佛宣化。视师为凡夫,就会得到凡夫的加持,而藉由强烈的信心视师如佛,就能得到佛的加持,正是因为佛陀以来代代相传,有师尊行持佛陀遗教,是故如来法身常住而不灭!
这一切,师徒的因缘,法门的振兴,端赖“法”的传承。视师如佛,以“法”为尊。佛言依法不依人,故有雪山大士从鬼求法,帝释天主拜畜为师。
明代的憨山大师一生历尽波折,当他被流放到雷州的时候,在与宗侍者道别,突然感慨道,往事如梦游,亦未曾有一句话是讲世俗常情的。
在河梁,憨山大师对宗侍者说:“大丈夫处世,总不会做一些小儿女姿态,恋恋不舍,更何况我辈释子,正是要学法跳出凡情的牢笼!但是你跟在我身边,几乎二十年了,负米采薪,履水踏雪,百务惟先,日夜无隙,我却没有跟你讲过一句佛法,你又如此不离不弃,却在何处见憨山意旨呢?”
宗侍者稽首道:“自从我事奉师父以来,自知愚钝,不敢外求,上不见有佛祖,下不见有禅道,唯知勤恳作务,供养众生。于动静、闲忙、疾病、祸患、死生之际,止此一念,那就是直观师父您的心!所以,师生则我生,师死则我死。”
憨山大师听了,却反问道:“我心无相,你做什么观?”
宗侍者说:“正因为师父的心无相,才是我所学习的!如果您的心有相,弟子就没有今天了!”
法的魅力即是如此,融化在生活中,体现在人格中,在心心相印中传承不绝。那就是佛在人间的足迹啊!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著名作者和出处。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