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祖灯常明:纪念净土大德道源长老示寂三十周年

2018-04-16 温金玉 腾讯佛学

文/温金玉


1988年4月16日(三月一日)下午七时许,道源长老安详舍报,示寂于台湾基隆八堵正道山海会寺,世寿88岁,僧腊68年。到今天已是整整三十周年。

台湾于凌波先生评论说:“台湾佛教的净土法门,有三位提倡最力的大德,缁众中除道源外,南部凤山佛教莲社的煮云法师,也是倡导最力的一位,他一生主持佛七不计其数,带动各地的念佛风气。在家众雪庐老人李炳南居士,最早创办台中佛教莲社,以后发展各地布教所、念佛会50余处。这三位都对台湾佛教有重大贡献,可称之为净宗导师。”

于道源长老示寂三十周年纪念日,原本想召开一个小型研讨会,对长老的净土观作一梳理,但时间较仓促,因缘未备,遂于4月14日在玉泉民俗传统文化馆举办一场《净土:依正不二的生命庄严》学术讲座,以表达对长老的缅怀之情。

因时代的原因,也许大陆许多人并不了解长老,但在台湾却是影响甚大的一位净土宗大德,如果你从网上看看当年长老圆寂后,发行的纪念文集中有《莲宗十四祖道源大师传》一文,可能会被触动。

因为从印光大师示寂后,净土宗的列祖问题十分敏感,其有被列为莲宗十四祖的呼声,既是门下弟子对他的拥戴与尊崇,但也是长老一生为法忘躯、专弘净土法门德行的感召。

道源法师,俗姓王,河南省商水县周口镇人,生于1900年,父名德馨,母陶氏,9岁生母去世,由婶母抚育成人。

20岁时,相依为命的胞姐及婶母相继病逝,人生无常,悲痛久久难以抑止,遂有出离之念,于周口镇普静堂,依隆品上人剃度出家,法名能信,又名腾钦,别号中轮。日后崇尚《华严经》“信为道源功德母”之义,改名为道源。

长老的一生与一位近代大德慈舟法师有甚大因缘。慈舟法师华严、净土、戒律三宗并入,在近代史上声名显赫。

1926年,慈舟法师在江苏常熟兴福寺的“法界学院”授课,道源法师仰慕老法师的学问道德,便入法界学院求学。从此追随于慈舟老人左右,一同赴苏州灵岩山寺,修学念佛法门;故于慈舟、印光二老所弘之律、净二门,聆听熏修,别有心得。也曾入竹林佛学院,学习经教。30岁时曾至武昌佛学院,亲近当时领导革新运动之佛教泰斗太虚大师,后于洪山宝通寺潜修闭关,得到太虚大师的眷顾。以后应慈舟长老门下弟子净严法师之邀,在河南佛学院任教。

1937年慈舟长老赴北平弘法,道源法师便随侍办学。慈舟长老三宗并弘,道源法师深受影响,以师志为己志,一生提倡“持戒念佛”,解行并重。

印顺长老在《愿道源长老再来人间》一文中说:“道老曾亲近前辈名德慈舟老法师,并辅助慈公讲经。道老一生弘法,著重在持戒,念佛,应该是有得于慈公老法师的。”

道源法师在北平期间曾出任房山县上方山兜率寺住持,提倡结夏安居,为寺众讲习戒律,寺风丕振。并任广济寺创办的“弘慈佛学院”教师,也兼任翠峰寺“八敬学院”和广化寺佛学院教授。

真华法师在《敬悼当代“说法第一”的道源长老》一文中说:“直到离开大陆前夕,长老曾六次连任戒坛教授,每次必讲沙弥律仪,及比丘、菩萨戒本,俾使受戒者,由受戒而学戒;由学戒而持戒;由持戒而弘戒。戒坛中提倡讲戒,实从长老始,因以往传戒师多‘说’而不‘讲’故也。”戒子们不仅要受戒,还能闻戒,学戒。

1943年还出任张家口赐儿山云泉寺由子孙庙改为十方道场后的第一任住持。他曾应五台山广济茅蓬寿冶老和尚的约请,朝礼五台,并在山上为广济茅蓬僧众讲比丘戒。1948年,驻锡上海静安寺,为静安佛学院授课,并于上海圆明讲堂亲近圆瑛大师。1949年航海到台湾,开始他四十年在宝岛弘化净土、再树戒幢的历程。

台湾曾为日据五十年,食肉娶妻之风漫延,使台湾佛教完全变质。1949年,大陆来台的法师在短暂的被审查后,便投身于恢复汉传佛教戒律制度建设的事业之中。

如1952年,台南大仙寺传戒,这是台湾光复后第一次传戒,意义非常重大。戒场请来的三师七证,皆是佛门大德,如得戒阿阇黎是开参老和尚,他是大仙寺的方丈。说戒阿阇黎是智光老和尚,前镇江焦山定慧寺的方丈。羯磨阿阇黎是太沧老和尚,前镇江金山江天寺方丈。而教授阿阇黎就是道源老和尚。至于尊证阿阇黎,则有前常州天宁寺方丈证莲老和尚,前泰州光孝寺方丈南亭法师,台南开元寺方丈印明法师,台南竹溪寺方丈眼净老和尚,以及前上海接引寺住持悟明法师等,开堂大和尚则是白圣法师。

1961年海会寺传戒,道源长老以得戒和尚的身份对戒子们开示说:“台湾的佛教,受了日本统治的影响,有住庙为住持而仍结婚生子,并自以为是出家人者,此是末法时代的衰弱现象。不过,日本佛徒之如此者,可以原谅,台湾僧人之如彼者,则殊为痛心!”这也是他老人不顾辛劳而到处弘戒的缘由。

嗣法门人晴虚法师所撰《道源老和尚行状》一文介绍说:“其足迹遍及于全省各地,或应请敷讲经律,或主持传戒,或出长教会,或开办学院作育僧才,弘法宣化之勤,为法为人之诚,不倦不厌,亦不知老之垂暮矣。古德有云为‘大法忘身’、为‘圣教亡躯’之者,源公长老实当之无愧也。”

据于凌波先生统计,在道源长老有生之年,台湾传过三十六次戒,除了白圣法师外,在戒坛上担任三师和尚次数最多的,就是道源老法师,计算下来,他担任过六次得戒和尚,两次羯磨,两次教授,一次尊证;传在家菩萨戒,他担任得戒和尚十二次。这为日后台湾佛教戒律的复兴,僧团的清净奠定了基础。

圣严法师在《敬悼道源和尚》一文中说:“见到由大陆逃难来台的长老法师逐日凋零,实令人感伤莫名,四十年来,台湾佛教虽不能说全因这些长老的贡献,而有今日的局面,至少,他们确是起著导向作用的佛门大德,目前的台湾佛教,已渐渐由本土出身的中青年辈,推动着法轮前进,并确已承袭了大陆佛教的优良传统,一扫日治时代殖民地佛教的色彩。类此,则不能不感谢那些长老们,努力于传戒、讲经、办佛学院、发行佛教书刊、以及领导著中国佛教会的运作之功。而道源长老便是其中的功臣之一。”

长老这种为法为身的精神,以世俗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佛法说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释广元在《净宗痛失导师》一文缅怀说:“长老二十岁出家,为了上求下化,曾随缘参学,辗转大江南北,足迹遍历十数省,吃尽了常人不能吃的苦,忍尽了常人不能忍的气,然道心因之愈坚,佛学因之愈深,声誉也随之愈隆。来台后,经常抱病讲经、传戒、打佛七、四十年如一日,燃烧自己,照亮众生,真正做到了终生以‘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职志。”

除各处传戒弘律外,道源长老就讲经说法。长老后来有因缘创立道场于基隆八堵,曰正道山净土宗海会寺。大力弘扬念佛法门,留有数辑《佛堂讲话》,讲说极乐、弘扬净土。

在弘法中,他与恩师慈舟长老一样,并无门户之见,从不废弃其他经典的宣扬。弘法四十年间,讲过的经典,有30多部。包括《法华经》《楞严经》《大涅槃经》《圆觉经》《金刚经》《仁王护国经》《净土三经》《贤首五教仪》《大乘起信论》《往生论》,以及律典与各种戒本等。其中有讲过数次或十数次者。又主持佛七多次,莫不尽力讲说。

他所遗留的著作,除了流通最广的《佛堂讲话》一、二、三集合订本外,尚有《阿弥陀经讲录》、《金刚经讲录》等。

真华法师曾说:“我觉得道公老人,生平美中不足的只有一点:就是讲的经典虽多,留的著作太少!”

印顺法师评价说:“讲经法师中,道源长老第一!”

还有释广元在《净宗痛失导师》一文说“长老不仅深入佛法,智慧如海,说法时,辞锋锐利,辩才无碍,见解精辟。就是在世法上的知识,亦见闻多广。”

对长老的无碍辩才,永惺法师撰文《道源老法师弘法在香港》说:“道老对经、律、论三藏圣教均有甚深研究,更有对机说法的经验,以无碍辩才说事显理,以譬说喻,无不生动精彩切合时机,摄人心念,令人们百听不厌,所以道老在任何地方讲经,总是坐无虚席,有时听众席地而坐,法缘之殊胜,为近代之少见。”

道源长老的著作中以《佛堂讲话》流通最广,我们透过此书来看看长老的思想。信、愿、行乃净土三资粮。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满所愿而证所信。长老认为,仅是信是不够的,还要有愿行作为基础。信愿是“慧行”,念佛是“行行”,慧行等于眼目,而行行等于脚足,必须足目相资。如果没有正见眼目,方向不辩,那脚力越健,可能背道而驰,离目标越远。所以在净土门中,愿力很重要。

长老说,净土成就须二力相应,即既要念佛,也要佛念,自力与他力相配合。单靠“佛念”不成,人也要“念佛”。念佛与佛念,二念相交,就一定能成就。

长老在《佛堂讲话》里有一段话:“凡夫所念的是凡夫事,梦境也离不开贪嗔痴。梦见顺境是贪;梦见逆境是嗔;还有一些糊涂梦,梦中就是糊糊涂涂,醒来还是糊糊涂涂,那就是痴。凡夫的梦,大多是这样的。”

接下去说:“梦见佛的很少。又母亲梦见远游的儿子很容易,如爱子远游,逾期未归,则其倚闾盼望之情,结念成梦。而其子则游兴正浓,早把母亲忘了,绝不会梦见他的母亲。假使有人告知他母亲思念他的情形,他也能一动思亲之念,但还是不曾梦见他的母亲,因为念不切故。倘若游子欲归不得,思亲心切,即能梦寐见之了。这是说梦中见母,尚须深思切念,何况见佛?”

长老指出,净土行人一定要勤修净业三福: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修。

特别提到“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从修行的历程来说,前三愿为因,后一愿为果。如果从修行的目的来说,后三愿为因,前一愿为果。

如果问为什么要修行,那一定是为成佛,如果再追问,为什么要成佛呢?那就是为度众生。所以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都是为了度众生,并非是为自利,皆是为利他。佛法从众生中求,无众生则无佛。

对于西方净土说与唯心净土说的说法,长老表达了自己的主张,事一心与理一心的辩证关系。唯心净土仅中从真不碍俗说,唯心也不反对西方净土。在这方面,净土宗人亦宣扬众生在念佛时,佛便在心中,心外无佛,佛的法身与众生之心相通。

《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诸佛说法,事理双备,不可执事迷理,尤不许执理废事。实相现前,此地便是西方,而亦不碍另有西方。自性弥陀,亦不碍另有弥陀。既要悟理,也重事修,正如古人所言:“无天生的释迦,无自然的弥陀。”长老指出,有人说净土法门是“不修今生修来世”,这是颠倒的认知,没有今生哪有来世,这就是边见。

道源长老少怀宏法利生悲愿,讲经宏律导归净土。在62岁时自题诗偈说:“初颇有雄心,法运一肩担;老来一无成,自问恒自惭。演教与宏律,只是结人缘;自修唯净土,归命西方莲。”

到了80岁时又自题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已经到八十;世寿长短随缘了,宏法利生是吾职。”流露着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的悲心大愿。

今天是长老圆寂三十周年纪念日,我们要有一份怀念,要有一份记忆:

为法为人之典型  作育僧才利群生

六十余年如一日  演扬妙法宏净土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   相关阅读 

净土祖庭:红螺一寺  祖师双列

烦!好烦!我到底要怎样才能不烦?

佛源老和尚:一片禅心月色高

云门一老古今无:长忆佛源长老

道源长老:念佛必须认真念 才能念出功夫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