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A全国巡回沙龙 | 七日之旅, 对话与身影的记录

SA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2021-05-21


“What's at stake?”

“试言时务” 


很多已经申请过美国研究生院的同学们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是的,这是2016年之后Rice University建筑学院变换Personal Statement及Essay要求后给所有研究生申请者提出的一个问题。这标志着顶尖建筑学院对于教育的思考从培养职业建筑师上升到了启发新一代建筑师由社会问题,政治要素,商业发展或群体心理出发,引导自身设计考量及全面认知的阶段。他们不再愿意看到申请者在个人陈述之中长篇累牍的复述自己如何的优秀,而是通过一个高明的问题观察学生的学识与器量。今年秋季即将上任哈佛大学系主任的Sarah Whiting教授于2010年起作为Rice系主任执教至今,践行着对未知未来的试探(forge new territories of speculative practice),她带领的Rice建筑学院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也是出于学科对于未来的好奇探究。


以认知而非知识辨识贤才并不是新鲜事,事实上我国自古几千年的科举制度皆是如此,比如1904年中国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的殿试试题是这样的(经过适度删减):

 

“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

 


作为培养思考者而非画图匠人的高等院校,“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 我们长久以来基于知识与科学的教育导致很多即将走出大学的学生仍然更长于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全局思考,面对“What is at stake?”这样貌似与设计没太大关联的问题之时反倒显得手足无措。

 

当然,虽然提出这个议题essay要求的只有Rice一个学校,对学生保有同样期待的学校是绝大多数,而他们已经通过每年不间断的教学议题改革来体现在他们各自心目中“What is at stake”。SA本次将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学术沙龙来讨论这个问题,以Pecha Kucha(每页20秒闪电演讲)的形式带大家看遍欧美主流院校现今studio的所有近期课题,同时反思现阶段本科学生在这些社会性问题之下的回答,以及在未来的时间里如何提升自己对世界的基本认知以成就符合时代发展的设计师之路。



本次巡回Pecha Kucha沙龙抵达了以下六个城市,从5月11日到5月17日, 一周的巡回沙龙已经圆满结束。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 每一场的美好回忆我们也都会记录下来。



杭州 - 南京 - 成都 - 广州 - 武汉 - 北京




第一站

杭州




第二站

南京





第三站

成都




第四站

广州




第五站

武汉




第六站

北京






What's at Stake?


Evan Tsai我来给大家抛砖引玉一下,我觉得What's at Stake 是:在现有土地政策下,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建筑过程是不一样的,在设计中我们永远要把这点考虑进去。



Student时务我觉得应该是在时代变化下的学科的立足之本。在各种学科跨界常见的背景下,建筑的设计手段和表现形式一直在变化,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觉得这好像是一门没有根基的专业,觉得它未来的发展只能倚靠外界的其他学科体系的支撑。建筑学区别于别的学科的特质到底是什么,出发点在哪里。建筑有时候看起来是控场的那一方,有时候也是被迫前进的一方。那么在这个被推动的时候就更应该去理解建筑到底是什么了。可能是需要重新定义一下建筑的姿态和位置。



Student我想了很久,政治,经济,社会,人文都想了一圈。首先,我觉得对于建筑来说最具决定性的还是建筑师对建筑本身的挖掘,比如建筑师的理念,建筑材料,空间,建筑形态等。同人一样,我觉得建筑的个性非常可贵。我非常喜欢安藤忠雄,决定他把清水混凝土用到极致的不是政治经济社会人文中等任何一个因素,而是他对建筑本身的信念。我觉得,任何一个能称为大师作品的建筑,都不是政治经济的附属品。


其次,相较而言,社会问题是建筑有义务也是有能力去回应的,比如建筑改造应该尽可能保留其原有的历史痕迹,实现被动式建筑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有重大改善作用。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建筑市场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当下建筑师同时也应该是社会学家。


再次,文化价值一直是建筑不能忽略的,也是一直以来建筑师的追求。


接着,宗教因素也会有很大影响,毕竟近代以前,宗教建筑一直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建筑类型,体现了当时代的最高建筑艺术成就。在学外建史的时候,我深刻认识了这一点。


最后,因为我是个比较理想主义的人,起码现在还满是激情,我觉得经济政治的重要性排最后。在实际项目中,我想应该是排第一的。



Student忧虑当代中国社会文脉的缺失 正在思考建筑学到底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而不仅仅是所谓的学生时代可以异想天开的纸上建筑。



Student不久前刚刚看过GSD新院长Sarah的演讲,对于她提出的建筑“物性”思考印象颇深。所以面对这个问题脑中第一时间迸出的也是对于这方面的思考----当今建筑设计对于“物性”的思考是否在被消磨?观念是否正在超越物性成为主角?如果是的,我想这大概也是当今建筑面临的危机之一:“实体”理应作为各方考虑权衡后的正式输出产物,而过分强调抽象的形而上的成分却忽视最终的实物表达是一种本末倒置。建筑不同于纯艺,杜尚可以用《泉》轰动艺术圈,但是建筑倘若走向纯粹思辨而不落实到空间手段解决问题,建筑师将不再是建筑师而是以“建筑”为载体的社会评论家,建筑也丧失了作为建筑的根本从而烟消云散。    



Student部分建筑更多的服务于甲方的资本,而很少去解决城市中的问题。



Student活在当下, 根据场地设计。



Student全球气候问题,现代社区精神环境提升。



Student我认为what's at stake是让建筑师走出对建筑自身的执念而更多关注人的生活,更新落后的建筑教育理念,让建筑师们更新观念从而能够适应新的时代,如今的建筑不再只是砖石的建筑,不去拥抱科技并借助建筑的途径应用到满足人民需求的设计,而是停留在一种曲高和寡的“艺术创造”只会让建筑学止步不前。



Student为统治者实现政治目的而服务。高中哲学有一句话说过:“任何文化,作品都是对时代客观显示存在的反映。”建筑规划景观作为其一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论其外表包裹着何种表皮。希特勒的“日耳曼尼亚”,斯大林的苏维埃纪念塔,拿破仑三世时期的cross de paris,不论它们最终实现与否,都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mad在北京设计的梦露大厦和朝阳公园,虽然是参数化作品,但其设计文案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设计师在实现自身设计理念造诣于落地项目的时候,也绕不开呼应时代的主题。因此作为学生时代要做的,就是在学院自由的环境里,尽可能地实现自身课业设计的自由追求。因为一旦进入社会,从事这个行业,自身的设计就会陷入社会,政治,资本的钳制之中。



Student认为这是引导意向海外留学学生去思考建筑类职业的社会意义,并要求学生脱离出学术成就的象牙塔,去更多地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考察了学生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科技之于建筑设计


Ranran:平时我做设计工作, 抛开设计本身, 还有要重复做很多无聊的事,其实计算机就可以替代我做这部分工作, 我觉得现在我们需要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可以替代人类的方面越来越多了,我们人类设计师之后的核心工作什么?希望大家给我启发。(P.S. 虽然我认为设计师是最后被替代掉的lol)



Student我听说现在也有计算机可以设计出和人类设计师截然不同的东西, 但是机器人缺乏对于城市肌理的理解, 我觉得电脑只是工具, 而不能取代人类。



Evan Tsai建筑师设计时面对的是“what”和“how”的问题, 计算机可以解决“how”的问题, 那“what”的问题计算机可以解决吗?



Student追更溯源还是靠搜索相关模型和资料, 最终还是需要人类设计师解决问题。



Student科技进步下人与城市以及建筑的关系其实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最近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的习惯发生变化的速度快了很多所以显得尖锐了起来。



Student信息时代快速发展更迭中,许多事物应社会的需求和潮流而生,在迅速发展起来后又马上面临时代的淘汰,这些遗留的“代谢产物”该何去何从?(如店铺等实体媒介,换代的城市基础设施,过时的共享单车,泡沫房产等) 



Student建筑师在新兴技术面前的优势是我们是从建筑的角度出发。




未来趋势, 文脉传承


Evan Tsai现在海外大学建筑学传统studio越来越少了, 现在都是走的data方向,或者用新的手段做传统建筑, 对于马上就可以建造出的建筑是没有太多兴趣的。



Ranran:现在的景观课题开始研究 Bio-Diversity & Urban Growth,景观城市化的新理念就是让人和生态不再相对立。



Student西方建筑合中国建筑是两个体系,古建这条线几乎是断了的。中国建筑用现代技术表现停留在符号元素上, 如何用现代手法表现中国元素?什么是中国的? 中国建筑的表现应该不仅是符号层面, 更多的事精神层面, 如何体现, 思考什么样的空间是中国的。中国建筑内在的逻辑和社会文化是我比较重视的。



Evan Tsai我们经常喷一些形式性的中国建筑设计, 后来研究过各个学校的studio, 就逐渐了解到了我们对于符号元素的研究不透彻,运用理解不足, 太粗糙了, 其实国外的符号元素运用就很棒, 可以深入理解下。



Student我比较关心人文关怀和通过建筑进行表达的事情。最近学了一些建筑理论,觉得现代主义以来的所谓建筑语言和建筑的“意义”并不是针对使用者和环境体验者在表达,所以觉得建筑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表达和人文影响的责任。



Student建築學需要找到某一種推動力,它可以是事件,文化根源轉譯,也可以是第三技術。



Student未来的设计应该是多维度的综合考量。



Student建筑的文化传承比较少, 现在的建筑是快餐化的,缺少建筑在文化上的体现。


Evan Tsai所以你认为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像本书一样?


Student我觉得是这样的。



*以上想法皆节选自学生们和老师们的回答。



到场老师


SA的这几位老师参加了本次巡回沙龙,与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交流时光。


Evan Tsai

WUSTL,MArch


SA创始人,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建造工匠,早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与美国WUSTL,从09年开始在SA任教至今。现主要研究领域为室内空间设计的“纯真”及相关建造技术。


Ranran

UPenn,MLA


SA常驻面授老师,已有5年SA教学经验。东南大学景观本科,宾大景观研究生毕业,曾任职于AECOM, DC的Lee and Associates。在芝加哥的Wolff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门负责研究设计微尺度的屋顶生态花园。 曾在津巴布韦和孟加拉国做研究。除了设计,相信时间管理和了解听众也很重要。擅长区域尺度规划与身体尺度的总体思路,把经济,生态和场地行结合。 梦想着把穷地方和孩子变富足,用景观城市化的方式! 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城市更新研究:Dhaka Tannery Transformation,入围ASLA Analysis And Planning Category,研究成果被收录于Alluvium: Dhaka, Bangladesh, in the Crossroads of Water。2013年与David Gouverneur团队在津巴布韦首都Harare进行人类状况调研,并对城市边缘地带进行了总体的城市和经济模型设计。


Feng Qian

Yale,MArch


本科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研究生毕业于耶鲁大学M. Arch I专业。曾就职于wework设计部从事共享办公空间的室内设计。擅长设计思路的梳理,尤其是各个尺度上概念连贯性的强化。


Lynne W

BSU,MLA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本科,波尔州立大学景观硕士毕业。景观设计师,曾于上海园林院等设计院工作过;读研期间参加World Tour项目,半年内游历30个国家100多个城市之后,对于设计是什么,如何做设计,有了很多的疑问和彷徨。在SA工作四年并曾为上百位学员提供申请答疑与咨询服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留学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你现在的准备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你所提交的信息将会严格保密。





20-21FALL建筑景观规划留学报名中

Studio Alpha 大巧筑人 | 2019 资费及服务




推荐阅读



Penny | 才华撑不起野心,但时间赋予我们能力

Chloe | 我也曾在此

Celina | 申请是一次自我和解

Zoey | 试错

Nina | 深夜里的暴风哭泣

Jesse | 申请让我认识自己,守住本心

Johnson | 在迷茫与摇摆中成长

Ray | 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


Evan Tsai

微信:mysudea

电话:15601923989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长按二维码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留学评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