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牟向伟 赵远航等: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编辑部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3-08-13

引用格式

牟向伟,赵远航,唐瑗彬,王凯.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3):116-128.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3.03.014.

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牟向伟   赵远航   唐瑗彬   王凯


摘要:随着以智慧课堂、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技术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建设与推广,教师面向智慧课堂的教学胜任力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培养从事智能工业工程的中职工科类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更是重中之重。文章通过构建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专业教学操作流程,确定模型的维度;结合文献研究法,初步凝练出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要素;借助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并通过东西部两地的大样本(400人)检验了要素及模型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可靠性。通过研究得出,该模型构建的方法对科学建立教师能力标准具有参考价值,模型本身对中职学校未来5~10年选聘教师、开展教师培训、评估教师教学绩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推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与能力升级,支撑我国工科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智慧课堂;中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G35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3)03-0116-13

作者简介:牟向伟,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广西桂林 541004);赵远航,浙江省玉环市楚门中学二级教师,硕士(浙江台州 317600);唐瑗彬,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广西桂林 541004);王凯,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编号:21XJC880004)

智能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影响愈发明显。《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与此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指引下,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新一轮的工业工程产业革新和技术升级。而与工业制造类息息相关的中职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升级,是让学生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关键手段,中职工科类专业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高新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专业教师教学胜任力,是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讨论了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或中小学教师的胜任力。例如,崔玉露构建了智慧教育下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包括教学认知、教学组织、实践技能、开发与推广、职业情感五个维度[1];赵忠军构建了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胜任力,包含智慧教学理念与动机、智慧环境使用与构建、教学组织、评价与反馈和教学提升五个维度[2]。但上述研究均未涉及对职业院校特定专业教师胜任力的分析。综观国内学者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或对不同人群所持有的理想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进行调查[3],或采用调查、测量等实证手段[4],或通过经验总结及历史方法[5],从而构建优秀教师的胜任特征结构模型。然而,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教育类型、不同专业的教师,由于教育对象有所差异,胜任力模型应有差别。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应聚焦于智慧课堂环境、教与学活动和“全人”三者之间的互动,从而达成教师胜任智慧课堂教与学工作的目标。因此,本文基于能力为本的胜任力模型取向,以工科类专业教师为例,从微观的智慧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和宏观的政策及文献文本视角综合分析,借助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类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模型。

一、模型的构建

(一)胜任力要素凝练

1.智慧课堂教学流程构建的依据

祝智庭指出,智慧课堂是对翻转课堂进行重塑和升级,为当前阶段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育提供典型范例。[6]基于新一代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向深度创新方向发展,形成了智慧课堂教学流程中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式的全面变革。例如,谢幼如等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和生成性学习理论,采用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方法,探讨了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并通过实践发现,小学生的阅读生成水平在该教学路径下得到明显提高[7];刘邦奇提出的“三段十步”的智慧课堂教学流程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8],体现出技术可行、操作简便和结构合理的特点,并在此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形成“新三段十步”教学流程[9],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智慧课堂的“新三段十步”教学流程

综上研究可以发现,虽然不同学者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持有不同的看法,但不难发现,智慧课堂教学展现出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等核心特征。基于国内学者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广泛探讨,为本文构建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类专业教学操作流程以及胜任力维度划分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

2.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专业教学操作流程阐释

基于中职工科类专业的教学特点,以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等理念为指引,在参考、修订、完善已有智慧课堂教学流程[10][11]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专业教学操作流程,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其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专业教学操作流程

课前指向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学活动开展前的教学准备,包括“学情分析—差异诊断、自主预习—测评反馈、以学定教—分层设计”三个环节。在课前阶段,教师的工作范畴如下:①基于大数据学情分析技术与学生数字画像技术,从多维度了解学生的基础数据、生理数据、学业数据、心理数据、行为数据等,对学情数据的分析成为教师获取学生学情差异以及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能力。②基于智能技术应用,依据工科专业特点,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对教师的教学目标分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③根据学情、个性差异等基本数据和学生的人格特征及认知基础,结合课标要求,实施分层、定制化教学方案,实现“以学定教”,教师应具备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

课中指向合理地运用智能技术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与教学实施,包括“智慧分组—资讯分层、方案制定—即时反馈、任务实施—精准施教、智能考核—数据分析”四个环节。在课中阶段,教师的工作范畴如下:①基于个性化学习推荐技术,生成不同层级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水平小组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对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②针对教学需求,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创设适切实验、实训、实习等各种类型的智慧教学环境。③不仅要向学生提供使用技术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12],还要有效地指导、监督、干预和调整学生在智慧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和使用智能技术的偏差,教师应具备智慧引导调节能力。④智慧教学平台为全面教学提供支持,使师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智慧课堂环境中开展高效、安全、经济、便捷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具备智慧教学平台使用能力。⑤基于课堂实录分析技术和大数据精准教学技术,实时监测学生操作过程,精准识别学生操作行为和面部表情,准确、全面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实施教学强化措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运行。因此,教师应具备智慧课堂管理能力。⑥工科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能有效服务于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所需,教师要能够定期组织和安排学生进入的校内外智慧实验室、智慧工厂、智能制造行业等实训实习,与先进智能制造企业沟通合作,教师应具备智慧实训实习组织能力与沟通合作能力。

课后指向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思,并从中不断进行学习,以促进专业发展,包括“个性作业—巩固提高、微课推送—个性辅导、多元评价—立体反馈”三个环节。在课后阶段,教师的工作范畴如下:①基于个性化学习推荐技术和智能评测诊断技术,实现个性化巩固提升方案推荐和即时评测诊断与反馈功能。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人与智能技术的不同优势,注重“人机协同”智慧教学环境的构建。②教师不仅要通过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环节,还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即时反馈,引导学生自我提升。教师应具备评价结果分析与反馈能力。③基于大数据精准教学技术提供的教学改进建议,结合学生、同事、企业、专家等多方对课堂教学实录的评价,进行深刻反思、优化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多元评价主体和缺口分析及弥补能力。

另外,在智慧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向“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13]。同时,在技术已深度融入生活的数字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能够运用技术提升智慧以适应数字社会的需要,从信息素养走向数字智慧[14]

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开展中的广泛应用加快推动信息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变革,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以冰山模型作为划分能力维度的方式不完全适合今天的课堂教学。因此,本文基于“新三段十步”教学流程初拟教师胜任智慧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维度;通过分析教师在智慧课堂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操作流程和各环节的工作范畴确定要素;最后结合相关研究[15][16]对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胜任力维度的划分。初步划分为教学理念与动机、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反思与提升六个能力维度,并归纳出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要素表,如表1所示。

表1  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初拟要素表

3.基于文本的要素提取

数据来源包括政策文本和代表性文献。政策文本是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包含工科共29个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3)》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三部政策文本。代表性文献是在中国知网中查找“中职&工科专业(如机电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等)”的核心及CSSCI文献,剔除不相关的文献,选择被引量高于5(包含5)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46篇,作为文献文本。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12.0进行节点编码,最终形成27个要素节点,如表2所示。

表2  NVivo文本分析—编码要素节点表

整合表1和表2中的胜任力要素,初步构建模型,如表3所示。

表3  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初步模型

(二)专家咨询及要素修订

采用德尔菲法进一步修订胜任力维度和要素,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1.问卷编制

基于表3编制专家咨询问卷,针对每个要素进行描述,并设计五级评分标准:“非常重要”为5分,依次到“特别不重要”为1分。另外,当专家认为要素需要修改或删减时,可在“修改意见”处写上具体的修改意见。

2.专家遴选

遴选北京、浙江、广东、广西、天津等地区共21名中职工科专业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学名师或在高校从事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等相关领域专家作为咨询专家。其中,8位专家具有教授(或正高级讲师)职称,13位专家具有副教授(或高级讲师)职称;有18位专家的教龄在10年以上。咨询专家群体均对调研主题有深入的了解或相关的研究经验,具有专业代表性和权威性。专家来源如图3所示。

图3  专家来源分布图

3.咨询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根据各项要素评价的平均分、标准差的统计结果,对维度和要素进行修订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非参数检验计算协调系数以确定专家意见的一致程度。结果表明,与第一轮的0.33相比,第二轮的专家协调系数达到了0.63,远高于前者,即专家对本轮咨询意见基本统一。并且这两轮的意见结果差异显著,排除第一类错误,说明两轮咨询结果可信度较高。

4.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专家权威程度(Cr)是德尔菲法中衡量咨询专家可靠性的重要标准,当专家权威度Cr>0.7,说明可靠性较大。通过公式Cr=(Cs+Ca)/2计算得出(Cs代表专家对咨询问题的熟悉程度,Ca是专家对咨询问题进行判断的依据)专家权威程度为0.855,表明专家权威度较高,咨询结果具有可信度。

(三)模型评价体系构建

1.指标权重计算

图4  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主层次模型

为有效发挥胜任力模型的指导作用,对模型各级指标赋予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辅助软件Yaahp确定模型各指标的权重。首先构建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主层次模型(见图4);然后选取完整且有效填写前两轮问卷调查的10位专家作为本轮的咨询专家,通过专家判断数据创建判断矩阵,专家对维度两两比较,但由于要素个数多达28个,为避免增加专家的工作负荷,只需专家按照要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通过Yaahp中直接生成的一致性检验值,得到每名专家的一致性比例CR值均小于0.1,说明一致性较好;最后构建了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评价体系,如表5所示。

表5  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权重分配表

2.模型解析

本模型不仅展现了各个维度和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也反映了智慧课堂教学对于中职工科教师能力要求,为发展中职教师面向智慧课堂教学工作能力提供了依据与着力点。

各维度的权重值大小排序为:教学设计(0.2470)>教学实施(0.2041)>教学评价(0.1713)>教学发展(0.1531)>教学理念(0.1452)>教学认知(0.0793)。各维度权重所反映的重要性基本符合智慧课堂教学对教师应具备的能力需求。第一,教学设计的权重值最高。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也是组织和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第二,教学认知的权重值最低。与其他维度相比,教师的教学认知在智慧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一种基础能力,可通过培训和应用实践在短期内提高,此外,它服务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活动。第三,教学实施着眼于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领导和把控能力。除此之外,教学实施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是教师能否胜任教学理念、教学认知和教学设计等的关键,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评价、教学发展相比,教学实施维度相对重要具有合理性。教学评价指向具体教学活动层面的能力,虽然其权重值低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但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故教学评价高于教学理念和教学发展。

在教学理念维度,德技并修教育理念占维度的权重为0.3000,是该维度最重要的要素。一方面,育德和修技是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的“双引擎”,重点关注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融合[17];另一方面,德技并修是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特征的鲜明体现[18]

在教学认知维度,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工科专业技能、工科专业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三者的权重值之和约为0.7。一方面,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工科教师教育教学的根本;另一方面,培养造就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今乃至未来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数字智慧的权重值最低,咨询专家认为,“数字智慧是一种技术应用和认知力提高的能力,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中,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数字智慧,然而对于现阶段的大多数教师来说,其培养和实现存在较大困难”。

在教学设计维度,学情数据分析占维度的权重为0.2600,并且其综合权重在所有要素中最高,达0.0642。学情数据分析无论作为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活动,还是为受教育者量身定制教育目标、计划、方案、资源开展“因材施教”,为个性化教育指明方向[19],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为智慧教学环境创设,体现为教师灵活创设智慧教学活动情境以及环境的能力。随着“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深化,教师能否根据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需求,利用智能技术创设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验、实训、实习智慧教学环境成为关键。

在教学实施维度,因材施教、智慧引导调节占维度的权重分别为0.2733、0.2238,占比较高。因材施教是一个源自古代而又长久不衰的话题,也是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20]。教育部在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中进一步明确,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发展适合每个人、面向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21]。智慧引导调节是因材施教的保障,更是教师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关键。

在教学评价维度,智慧评价工具选择与使用占维度的权重分别为0.2800,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标准与尺度的把握,以及评价工具的合理选用。它不仅为教学效果提了评价依据,也是智慧课堂教学评价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多元评价主体的权重值最低,可能是因为其涉及企业、同事、行业专家等多方评价,需要考虑到第三方的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真正实现,而这也是未来教师需要重点提高的能力。

在教学发展维度的四种能力中,自我反思的权重值最高,为0.3700。自我反思不仅是其他三种能力发展与提升的动力源泉,更是教师不断审视自身不足,弥补和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核心能力。反思研究的权重值位居第二,它是教师适应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而沟通合作的权重值最低,可能是因为其在教学胜任力结构要素中相对不那么重要或者并非教师能力结构提升的第一要务。

二、模型的验证

以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包含对28个要素的自评题项,共35个题项。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选取经济及产业相对发达地区(含浙江、江苏、上海)的32所和经济及产业相对欠发达地区(广西)的30所中职学校的工科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回收420份,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95.24%。表6为调研对象基本信息表。

表6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表

使用SPSS 26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如表7所示,问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为0.975,信度较高;问卷量表的抽样充分性测量KMO值为0.972,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χ2值达到10635.787,(P<0.000),表明结构效度良好。

表7  信效度检验数据摘要表

使用AMOS 22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如表8所示,卡方自由度比(X2/df)为3.044<5,RMR(残差均方和平方根)值为0.025<0.050,RMSEA值为0.072<0.080,CFI(比较适配指数)、NFI(规范拟合指数)、TLI(非规准适配指数)的值均>0.9。表明模型与实际数据可以契合,整体达到了较为理想的适配程度。

表8  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已验证的模型六个维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形成了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可视化模型。同时,将教学胜任力要素分为基础与拓展两类,其中,拓展类是指教师胜任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学工作的关键以及亟待提升的能力。如图5所示。

图5  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六维度关系图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在我国大力推行职业院校智慧课堂建设、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本研究构建了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工科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不仅展现了中职教师胜任智慧课堂教学工作的关键能力,而且从中观(维度)和微观(要素)两个视角清晰展现出各能力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师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或不足,有层次、有重点地发展和提高自身教学胜任力,也为学校选聘教师、培训教师、评估教学绩效以及教师自我发展等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由于专家在打分时更为关注未来5~10年内教师亟待提升的能力,更多从实用、可测、可达角度评判能力的重要度,有些能力虽然重要,但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需要进行系统培养,因此在这类指标权重较低。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胜任力应是动态发展的、会以时代要求的变化而变化。

(二)建议

1.借鉴与适应并举,研制面向智慧课堂的职教师资教学标准

建设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标准,是职教师资教学胜任力提升的关键。面向智慧课堂的中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标准不仅要符合我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教育信息化2.0阶段实现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需求,还应充分体现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特质。基于此,面向智慧课堂的职教师资教学胜任力标准的构建,一方面可借鉴与学习部分发达国家的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在吸收国外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分结合我国职教师资的教学特点,注重标准的“本土化”和“适应性”;另一方面,应关注职教师资教师专业特质与能力发展,让标准既具有专业特性又具有延展性,可让各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教师以此为依据设计对应的教学标准,促进职教师资教学胜任力发展的一体化和可持续性。

2.深化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教学实践环节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成效显著,但在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等问题上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2],关键在于要有效地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强化教师基于智能技术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一是明确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环节的首要地位。加强学习过程数据的即时、全过程采集,为教学设计提供数据支持,优先强化教师利用智能技术提升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方面的分析能力,以及智慧教学内容、智慧教学模式和智慧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设计与创设能力。二是把握教学实施对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鼓励教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开展职教智慧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灵活应用媒体,逐步做到对教学设计的全面实施,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活动的引导与调节。三是突出教学评价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作用。加快推动新技术支持下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生态重构和模式变革,加强教师对智慧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的运用能力,积极引导教师开展企业、同事、专家等第三方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提升教师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能力。致力于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

3.持续推进教师自主学习与自我反思,构建区域学习共同体

教师专业成长进入有序规划、自主推进的良性发展状态关键在于学习共同体的指引和裹挟[23]。以大数据、5G等智能信息技术为基础,搭建交流共享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不同层次、阶段、区域的教师、企业、领导、家长等多方相互借鉴与交流学习。一是引导教师自我反思。通过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中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教师主动审视并及时弥补自身在智慧教学和师德师风中的不足。二是激发教师自主学习。基于区域多方协作的交流共享平台,教师可借助学习共同体发展主动探索、自我更新优化与自我管理能力,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三是推动教师反思研究。多方协作共同体可从不同视角就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贡献智慧力量,帮助教师探索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促进教师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通过建立区域多方协作学习共同体有效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15]CUI Y, ZHANG H, LIU S. Research on teacher teaching competence (TTC) model under smart education[C]. 2019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edia and Engineering (IJCIME). IEEE, 2019:38-41.

[2]赵忠君,郑晴.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胜任力关键要素识别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4):118-122.

[3]刘兆吉,黄培松.对120名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心理特点的初步分析[J].心理学报,1980(3):287-297.

[4]许燕.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与素质教育的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2-199.

[5]郑友训,陈婷.优秀教师成功素质取向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25-27.

[6]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1):18-26,49.

[7]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6):36-42.

[8]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9][10][20]刘邦奇.智能技术支持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智慧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9):30-39.

[11]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12]郑旭东.面向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13]刘邦奇,吴晓如.智慧课堂: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4-58.

[14]于颖,解月光.数字智慧:数字时代学生必备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3):13-19.

[16]张烨星.智慧教育背景下师范生教学能力模型构建及其应用[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9.

[17]刘惠芹,王晓红.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58-59.

[18]郭文富.“双高计划”引导育训结合、德技并修[EB/OL].(2019-04-23)[2021-0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8/zjjd/201904/t20190424_ 379351.html.

[19]娄晓敏.我国教育大数据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架构初设[J].中国电化教育,2017(8):128-131.

[2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19-02-27)[2021-02-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903/t20190312_373147.html.

[2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3)[2021-02-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3]杜煜.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J].教育与职业,2021(3):57-62.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mpetence Model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for Smart Classroom

Xiangwei MOU1, Yuanhang ZHAO1,2, Yuanbin TANG1, Kai WANG1

(1.Teachers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for Teacher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2.Chumen Middle School, Taizhou 317600, Zhejiang)

Abstract: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of such emerg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as smart classroom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eaching competence of teachers for smart classrooms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engaged in intelligent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firstly determines the dimension of the model by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operation proces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ineering majors facing the smart classroom; Then, combined wit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e teaching competence elem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ineering teachers are preliminarily condensed; Finaly, with the help of Delphi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other methods, the teaching competence mod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for the smart classroom is constructed, where the rationality, objectiv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the model are tested through a large sample of 400 people from schools in east and west regions.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model has reference value for scientifically 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s of teachers’ ability. The model itself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select and employ teachers, carry out teacher training and evaluate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in the next 5-10 years. It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ability upgrad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supporting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skilled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in China.

Keywords:Smart classroom;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e; Model construc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编辑:王晓明   校对:李晓萍



点击此处 在线投稿

期刊热点

新刊速递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2023-05-04

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罗 征  孙 雨等:后疫情时代教师信息技术压力研究

2023-05-09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前沿专栏 | 卫炳江 苏福根 姚楠:由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思考

2023-05-05

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毛雁冰 王涵奇 吴颖:后疫情时期数字化教学对跨境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

2023-04-26

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田永健 靳 丽等:内蒙古“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研究

2023-04-19

国外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罗江华 叶童 王静贤:疫情期间国外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启示

2023-04-17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刊于1995年8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内容力求全面深入地记录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展、研究与应用成果和行业发展状况,开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和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服务于国家教育宏观决策;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及时追踪ICT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教育的融合,深度挖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一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

20元 / 期,邮发代号:82-761

编辑部邮箱:mis@moe.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北街2号921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