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中央重要会议前瞻!
年终岁末,总有一些重要工作需要总结部署,总有一些重要的会议需要召开。
这其中,至少有两个高层会议值得期待。
按照新时代中央工作惯例,每年12月上旬中央政治局会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下一年经济工作,对经济形势作出最新判断,定调下一年经济工作。
近三年12月份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情况如下:
2022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21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20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依此,我们不难推断,就在这几天中央政治局应该会召开会议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我们无法判断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否会研究确定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但基本可以肯定会研究上述两项内容。
2022年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三个更好统筹”: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五大政策”举措: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战胜困难挑战、顶住下行压力,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必定会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来年经济工作定调之后,通常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召开每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彼时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既有“危”,也有“机”: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今年经济大账如何算?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全球都在关注,国人更是关心。
2024年是全球“超级大选年”将加剧地缘政治和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尚需巩固提升。明年中国经济大船怎么开,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传递鲜明信号、为市场指明方向。
依据高层调研考察及重要讲话,深海官察期待明年的经济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宏观调控加码
宏观调控政策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将会因时而动、乘势而上,确保经济形势稳中向好。财政政策有望维持高强度,货币政策操作高频率,产业政策聚集高科技,社会政策致力高标准,区域政策着眼高质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的举措逐渐落地,全力稳定地产市场,有效缓解地方压力。房地产市场怕热更怕冷,稳住了房地产,就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百姓的财富,就稳住了经济增长。
“三大工程”加速
“三大工程”建设是指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在今年重要会议中被多次提及。4月28日和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均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近日,最高层在上海调研时再次提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海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料在全国推广。
扩大内需加油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刺激消费着眼于提供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线下消费市场份额,焕发城市商业活力。不盲目追求高大上,做优做精日用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让群众荷包鼓起来,消费才能涨起来。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改革开放加深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需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将会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主旋律。改革要着眼于市场化取向,减少有形之手的触摸,打破制约企业专心生产经营的藩篱,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少而又少,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社会最期盼的改革之一。当下形势,还需要一场颇具深度和规模的改革,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
市场信心加温
2023年,市场信心恢复滞后于已出现转折的政策和经济周期。2024年提振市场信心仍是重中之中。信心来源于信任。通过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增进信任,让被管理者(被服务者)体验到平等和愉悦,形成“清茶一杯暖人心”的亲清政商关系。切实推进有关政策落实落地,消除焦虑感和不确定性,助推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总在3000点左右徘徊、踟蹰不前的股市,挫伤了投资信心和预期。因而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推高资本市场,让社会各阶层体验到温暖和信心。
声明|本文参考人民网有关信息。纯属个人分析,仅供参考。文图如有不妥,请联系修改或删除。图片选自网络,侵删。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