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食芯资本何瑞怡:满足消费升级,未来需要在中上游做本质的创新

公司情报专家 财经涂鸦
2024-08-28


食芯资本看好的技术初创公司更面向B端赋能




作者:步摇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下个5-10年,若需要满足消费升级就需要在中上游做本质的创新。”食芯资本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何瑞怡(Matilda Ho)在与《财经涂鸦》对话中表示。

 

食芯资本Bits x Bites是一支专注在中国市场农业与食品科技创新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机构,基金投资领域贯穿了农业食品行业的全产业链,从上游的智慧农业,动植物农产品的疾病预防和营养健康,到下游的人类营养与健康、替代蛋白等技术创新相关领域。目前食芯资本已经投资了中国的合成生物科技创企摩珈生物、以色列细胞肉培养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英国的生物科技公司Tropic Biosciences等等农业食品科技领域的早期项目。

 

目前食品农业产业的创新创业项目,估值最大的项目都集中在下游消费食品品牌和零售渠道领域,但这些项目“都是通过快速规模化的渠道扩张,让品牌成为最终竞争壁垒。”

 

据行业媒体35斗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农业相关的创业项目投融资笔数方面,美国有11笔,中国为3笔,从投资多样性看,美国融资金额排名靠前的交易覆盖了数字农业科技、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植物肉等;中国排名前三的均为生鲜电商。

 

“这样的资本市场的投入链条是失衡的,若供给端的中上游农产品没有提质增效,下游的生鲜和餐饮渠道创新都将不可持续,也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产品品质的需求。”Matilda说。

 

疫情、贸易战等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也加速了中国上游的价值改造进程,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内循环的国策推动,中国的农业升级也迎来了历史难遇的发展良机。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改革,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指挥农业事业部,推进盒马村,而京东也在不断扩展京东农场。

 

近两三年来,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进,中国正从散户小农为主的经济模式,逐渐往大农户规模化产业化的趋势转变,规模化之后将是数字化、智能化,这意味着未来数字农业技术将能够被大规模的应用。

 

食芯资本在中国和海外都在看数字农业相关技术,而其对海外技术的标准是,“技术必须能应用到中国市场,并能规模化发展。”Matilda Ho也提到了对监管和政策的关注,“若某项技术进入中国将面临很大的监管压力,则公司不太会考虑投资”这同时也透露出中上游的突破性科技(如生物工程)项目,投资人要特别关注政策法规的趋势动态,这决定了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前景。    

 

从商业模式看,食芯资本看好的技术初创公司更面向B端赋能,和大企业共创共赢,这种模式也让新公司和大玩家能够携手发展。

 

在谈到与LP淡马锡的关系上,Matilda表示,食芯资本看的是早期项目,但希望充当淡马锡的“眼睛和耳朵”,帮他们在早期投资做布局

 

“一个理想情况是,希望投进去的企业,其技术可以为我们的LP们带来协同价值。”对当下和未来所投的技术,Matilda也有这样的寄望。

 

以下为访谈内容(有删节):

 

Q:《财经涂鸦》

A:何瑞怡Matilda Ho 食芯资本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

  

何瑞怡 Matilda Ho(来源:受访者提供)


Q:食芯资本为何专注食品和农业领域?

 

A:以投资份额计,中国在食品农业的创投融资金额在全球仅次于美国,中国农业虽然是全世界经济最重要的主体之一,但在农业技术和商业化的赋能上进展缓慢,即使中国投资金额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但36亿美金的投资基金中的80%以上都投入到下游,即新品牌、新零售和新餐饮领域。

 

估值最大的退出项目都是集中在消费食品和零售服务业,而这些项目都是通过快速规模化的渠道扩展来让品牌成为最终的竞争壁垒。

 

但这样的资本市场的投入链条是失衡的,因为资金没有投到供给端做改革,若供给端的整个中上游农产品没有提质增效,下游的生鲜和餐饮渠道都将不可持续。

 

我们认为在下个5-10年,若需满足消费升级就需要在中上游做本质的创新,所以供应链和科技创新是食芯资本的投资主轴。

 

Q:如何理解公司和淡马锡的关系?

 

A:公司LP淡马锡是在食品农业投资非常活跃的投资机构之一,而淡马锡主要以投中后期为主。

 

食芯主要在A轮和B轮投资,早期更看重技术和产品,早期公司需要做出产品且产品能被市场的商业化验证,而在公司到了B轮以后,则需要能给公司更多订单的机构,所以我们也会引荐像淡马锡这样的机构给到公司。

 

如我们投资过的Tropic Biosciences,它是英国的基因编辑公司,我们在A轮投资过该公司,在之后的B轮中,淡马锡领投了该公司,在后期,(食芯)也帮助促成了该公司和全球最大的香蕉经销商进行市场合作。

 

Q:对技术,食芯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A:在国内目前面临非常多的粮食安全和动物疾病预防问题,2020年1月国家也全面禁止饲料添加抗生素,这意味着需要生物型的技术去找到更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生物技术也是我们四大投资主轴之一。

 

食芯资本基金一半会投入国内项目,另一半投入海外项目,对于海外项目的标准是,所投的技术必须能应用到中国市场,并能规模化生产。若某项技术进入中国将面临很大的监管压力,则公司不太会考虑投资。

 

如公司投资的细胞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他们采取非转基因的方式去提取细胞,但大多数公司采用GMO(转基因)、CRISPR-Cas9(基因编辑)等技术,我们认为这些技术很难被中国批准,所以公司在投资之前就会做预判

 

精准农业也是食芯布局的方向,但该类项目涉及的数据敏感,我们会偏向找本土化公司,而类似生物型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的平台公司,我们会更看好海外公司,这些公司可通过与国内公司合作来把产品配方更好应用在中国市场,这样的方式也不太会有监管障碍。

 

Q:看重什么类型的创业者?

 

A:公司目前偏向两种风格团队,一是具有国外学术背景,知识扎实同时有大企业工作经验,能把技术商业化的创业者;二是连续创业者,已有过往成功经验,有充足的公司管理经验。

 

我们目前投的部分公司,其技术团队在国外,且在国内设有销售办公室,因此他们能结合海外最前沿的技术同时又能接地气的与国内的农户和经销商打交道,技术和商业较好的结合。

 

Q:农业科技近几年出现哪些变化?

 

A:若是在四五年前,我们去谈中国市场的农业科技将是非常悲观的。但近两年,政策不断的倾斜到农业上,整个农业生态在过去两年成长非常快。

 

从大背景看,农村劳动力短缺,乡村经济需要持续提振,粮食安全问题也提上议程。


从制度上看,在过去两三年,土地流转积极推动,越来越多可耕地面积流转到了专业托管户,小农经济逐渐规模化,规模化是前提,之后才能走向产业数字化,才能支撑智能农机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农业大户。过去数字化农业可能只是B端或者G端的试点项目,但现在很多都已经落地。

 

过去两年,随着海归科学家回到中国,国外技术也逐渐落地国内,国内出现了类似大疆、极飞等农业科技公司。且很多巨头和产业基金也开始关注农业,思考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更快应用到产业中。

 

Q:农业中有不少大玩家,新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A:从商业模式角度讲,很多新型公司的商业模式更多偏B端,他们的技术并非去取代如传统农资的经销商,而更多是为他们赋能,所以两者更多是共创共赢的商业模式。


例如,我们看过的一个生物科技型的除草剂项目,巴斯夫、拜尔等都是其付费客户,这些公司可能在过去30年都没有找到新的除草作用机理(MOA),而这个新公司通过AI技术就可以在一个月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作物体外验证,这样的能力也让它更能找到新型除草剂的活性成分,这样的公司就是一个平台型技术企业,它可以和巨头公司合作,发现不同活性成分,帮助整个行业加速开发更多新型的除草剂。

 

生物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到农资农药,也可以解决未来人类和动物营养的原料。在过去,由于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不断恶化,中国人均每亩地所使用的农资是其他国家的三倍,但作物产量仅是其他国家的1/3,我们在农业生产效率上和其他国家相差9倍,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营养原料上,我们持续关注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此前中国生产许多营养素原料多为化学合成方式,工厂会产生很多废弃物排放污染,近两年,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化工合成类工厂也被大面积关停。

 

而用生物合成的方式,就可以用较为清洁的方式得到稳定产量,甚至成本比化学合成更低,在未来5-10年,生物技术能非常好地取代这些传统化学合成的生产方式。且科创板在2019年也对新技术公司给予较高的市盈率,有了资本市场的加持,未来会有更多生物技术公司能跑出来。

 

Q:会选择什么样的LP?

 

A:除了淡马锡,公司在二期募资中也会引入更多机构投资人,尤其是在农业科技和食品科技上有较多布局的机构投资人及产业投资人,在地区上主要以亚太区为主,新加坡和东南亚的机构投资人、家族办公室会占比较大。一个理想情况是,希望我们投进去的企业,其技术也可以为自己的LP创造价值。今年(2021年)年终,食芯将完成二期基金的募集

本文由公众号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原创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涂鸦君。


添加涂鸦君个人微信(ID:tuyaclub)

加入【公司情报社群】
参与资本市场讨论
获取一手情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财经涂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