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教授拉上太太住厂房 :每天工作15小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艺术家隋建国,
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1997年,他带着一大批艺术家进驻北京798,
让798第一次获得外媒关注,
4年前,他又来到北京远郊,
《恐龙》、《盲人肖像》、《云中花园》……
工作室放满了他多年以来标志性的雕塑,
其中还有两个3D打印雕塑的世界之最,
一个精度比头发丝还要细,
今年疫情以来,
隋建国与太太李艾东一直待在工作室,
5个月没有出过门,
坚持每天都在创作。
“不是花很多钱去喝酒、抽雪茄、买高档车才叫生活;
2005年因为租金上涨,隋建国搬出了798艺术区。这里已经是隋建国的第三个工作室了,位于北京远郊。
由于之前的经验,对于空间该如何划分、什么样的功能好用,隋建国已经相当熟悉了。他只是找了建筑师帮忙做结构,让空间规划更加合理。
巨大的工厂厂房
建筑的外面,摆放了一个男人体雕塑。紧接着,进入到房子的玻璃长廊,有一个非常显眼的红色恐龙雕塑,这是隋建国的一个标志。
“就是为了提醒来访的人,万一看不清楚门牌号,看到这个雕塑,就知道是我的工作室。”
走过玻璃长廊,进来是接待处,这是隋建国夏天和冬天待的最多的地方。因为这两个季节的温度需要通过空调来控制,把来访的人放到这个空间,会比较节能。
接待处的左手边,是一个图书馆,里面放了隋建国和夫人李艾东两人上大学以来积累的书籍。还有一部分艺术刊物,以及自己和其他艺术家出版的画册。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喜欢买书,90年代的时候买得更多了,我们到哪儿,这些书就跟到哪儿,越攒越多。不过现在读书的速度变慢了,年轻的时候一天就能读一本很厚的书,现在十多天也不见得能读完一本。”
“我觉得6米是一个比较好的高度,宽要两个6米,这样两边墙上就能各挂一幅画,人站在中间看,特别合适。长度要有三个6米,1:2:3这样的比例,是一个最好的空间单元。”
两个3D打印雕塑的世界之最
工作室的二层,放满了隋建国近年来的雕塑系列:《盲人肖像》和《云中花园》。
《盲人肖像》系列,是2008年开始创作的。当时受到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隋建国开始思考、反省,什么样的创作方法更符合自己的性格、人生观。
“我20岁的时候,赶上改革开放,经历了不同的文化艺术浪潮,创作也是不停地变化。外部的刺激最强是什么,就会对此作出反应。”
“一开始也没有什么办法,干脆一闭眼,捏个什么算什么,后来发现这个办法还真不错,泥的细节被特别精确放大之后,会发现作品特别感动人。”
现在,工作室里有两个3D打印雕塑的世界之最。
一个是光敏树脂3D打印最大的雕塑作品,有6米高。光敏树脂是目前打印精度最高的一种材料,精度达到0.01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能把小小的手稿精确地放大,纤毫毕露。
另外一个是金属粉末激光打印最大的雕塑作品。虽然这个作品只有70多公分,但价格昂贵。
“恐怕全世界也没有雕塑家这样做过。这也是得到了国家航天部材料研究院的支持,他们有中国最好的金属打印机,用来支持一个中国雕塑家敢想敢干的实验精神。”
24岁赶上高考末班车
16岁的时候,隋建国当了工人,为了寻找生活的目标,就拜了一位老师学中国画。
作品《时间的形状》
“那时25岁就不能进大学了,大龄学生赶上了末班车,所以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尽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喜欢干的雕塑事业上。”
“拿了一根铁丝蘸了第一下,之后每天蘸,它就变成了一个小球,而且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个球的形状在变化,就像一个人的岁数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变年轻。”
为太太设计起居空间
“我想让她在工作室尽量多待一会儿”
当工人的时候,隋建国就喜欢住在工厂里,和工友一起工作和打球。后来有机会上大学,也是待在学校里不愿意回家。
为了让夫人李艾东有更多时间待在工作室,每换一个工作室,隋建国都会配套一个居住空间。
客厅里,还摆放了一个隋建国为了李艾东的公益项目所做的MADE IN CHINA的恐龙小雕塑。
隋建国负责出版一些与当代雕塑理论有关的书籍。“这一块在中国空白了七八十年,我自己想了解国际上雕塑的动态,都没有书读,没有资料可查,可能雕塑这个系统在社会里还是太偏、太小了。我想把这块空白填补起来,让未来的雕塑家有书可读。”
李艾东则会负责艺术夏令营的项目,每年8月的第三周,去到山区和偏远乡村的学校,给孩子上美术、音乐、舞蹈和广播表达四门艺术课程。她觉得,山区的孩子们能死记硬背,数学、语文都很好,考很高的分数,但是缺少艺术启蒙教育,感性能力偏低,导致他们内向和不自信。
其他的时间,他基本上都在工作。“并不是只有花很多钱去喝酒、抽雪茄、买高档车才叫生活,选择艺术,做你喜欢的事是不是生活?”
近期报道:
《一个90年代就赚够钱的中产,带你入行人人好奇的神秘圈子》
《中国最性感摄影师,北京五环外造房,来的明星都赞:太出世了!》
《一个90后海归女生,把中国大妈拍成世界第一酷》
《她收藏不同年代的娃娃,给女友们画裸体:中国美人本该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