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掌管资产规模超过150亿元!这些经理靠什么吸引资金?

赵明超 上海证券报 2019-08-10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谁是最有话语权的基金经理?

 

记者根据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度末数据统计发现,管理主动偏股基金总规模超过150亿元的基金经理超过15人,主要是大型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

 


上述基金经理都有哪些投资特点?

 

重视业绩、看长做长是他们最显著的标签,持有的重仓股主要是头部行业龙头股,以及具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 


掌管规模超过150亿元的有15人

 

根据上证报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管理权益资产总规模超过150亿的基金经理有15人,主要来自大型基金公司。

 

其中易方达基金公司有3名,分别是管理规模超过280亿元的张坤、管理规模约220亿元的萧楠,以及管理规模超过160亿元的陈皓;


中欧基金旗下有明星基金经理曹名长和新锐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


汇添富基金旗下也有两名基金经理,分别是管理规模近190亿元的劳杰男和管理规模160多亿元的雷鸣;


兴全基金旗下有两大明星基金经理,分别是管理规模近400亿元的谢治宇和260亿元的董承非;


东方资管的明星基金经理林鹏最新管理规模也超过190亿元;


景顺长城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管理多只产品规模合计超过300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统计仅限于公募基金,如果他们兼任社保基金经理的话,管理规模会更大。

 

上述的15名基金经理,合计管理规模超过3400亿元。根据截至2019年6月底的数据,主动偏股基金总规模为19727亿元,上述15名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占比超过六分之一。在依靠资金实力的二级市场,上述基金经理的话语权不言自明。

 

从上述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经历看,除了少数基金经理是中途接手以外,大多数是完全依靠投资实力获得今天地位的。

 

以易方达中小盘基金为例,该基金经理张坤的管理下,过去几年业绩震荡上行,不仅净值大幅增加,还吸引众多投资者不断申购,基金份额持续增加,展现了业绩驱动下的规模扩张,堪称基金产品“教科书”式的案例。

 

从易方达中小盘业绩表现看,现任基金经理张坤自2012年9月28日至今年7月2日,任职回报为316%,年化收益率高达23.45%。

 

从过去五六年的表现看,仅有2108年下跌14.3%,其余年份均实现了正收益。在很多基金如日中天的2015年,易方达中小盘基金回报为25.79%,表现相对黯然失色,但此后业绩便一路上行。


在市场下行的2016年,该基金依然获得了8.3%的收益。管理规模也开始快速增加,从2016年一季度末的不足10亿元,到年底增加至近19亿元;2017年底增长到46亿元,2018年底进一步增加到86亿元,最新规模已经155亿元。

 

坚守价值 看长做长

 

据了解,2015年的牛市阶段,在短期业绩飙涨的情况下,多只风口上的基金吸引大量资金蜂拥而入,导致多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

 

不过随着行情的快速回落,上述基金遭遇了净值下跌和投资者赎回的双重压力,规模大幅缩水。多名当时各领风骚的基金经理,或因为业绩不佳而下岗,或变得籍籍无名,让人不胜唏嘘。

 

同那些“流星”基金经理相比,上述这15位基金经理,大多数可谓是基金经理中的“恒星”

 

在业内人士看来,和“流星”相比,“恒星”更看重投资价值的源泉,对投资收益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从上述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看,不仅坚守价值,而且看重长远,主要是遵循产业趋势进行布局,在市场扭曲中敢于出击,展现了很强的逆向投资实力。

 

以兴全合宜为例,2018年上半年,受光伏政策变化影响,隆基股份暴跌,但是该基金经理谢治宇选择了逆势大幅加仓,从一季度末的3300多万股,加仓到三季度末的1.02亿股。此后随着市场对光伏行业的看法转变,隆基股份股价大幅上行,当前股价比去年低点上涨一倍多,为兴全合宜贡献了很多收益。

 

从产业趋势方面看,中欧基金周应波看好四个方向:一是受益于服务业大发展的金融、医疗、教育产业;二是受益于新一轮科技浪潮的相关产业链公司;三是在当下制造业整体面临发展瓶颈时,一部分有望穿越牛熊、具备长期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龙头;四是具备全球影响力、能够在全球市场不断提升份额的品牌公司。

 

博时基金的王俊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国有企业杠杆率下降、资产收益率提升,显著提升了传统行业盈利能力。未来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改革、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将继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当前中国A/H股仍是全球相对比较便宜的资产。

 

在选取具体投资标的时,王俊通常会从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第一,买的东西好不好?第二,买的东西贵不贵?第三,要结合市场变化去分析。

 

易方达基金的萧楠表示,由于外资的进入,现在市场参与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要站在产业全球竞争、资本全球配置视角下,寻找中国最“硬核”的资产,即使看上去估值有点贵,但是长期资金还是会去持续买进的标的。


编辑:金苹苹

往期回顾


斩获近八成网下配售,公募成科创板第一股打新最大赢家


茅台、五粮液迭创新高 ,基金经理教你如何正确“喝酒”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我们:021-38967805。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