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出炉!上海第八!姜建清、盛松成、连平、汪泓纵论资管中心建设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9月9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首期)发布暨“2021中欧资产管理论坛:国际经验与上海路径”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当日,首期《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2021)》《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发展报告(2021)》同步发布。
指数、尤其是表征类的指数,是一种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表现趋势和差距的工具。上述指数编制的目的,就是为跟踪全球资管行业的发展趋势,认识上海与全球成熟资管中心的差距,明晰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的努力方向,同时,提高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及国际金融中心的话语权。
2020年,上海的资产管理行业也已形成可观规模:上海各类资产管理规模约占全国1/4左右,其中,保险资管、公募基金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30%。随着我国金融业不断扩大开放,上海资产管理领域诞生多个全国第一。有70余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参与上海QFLP试点,近50家参与QDLP试点。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33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有29家落户上海。
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首期)发布暨“2021中欧资产管理论坛:国际经验与上海路径”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起主办,中欧FMBA课程部、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首期指数:纽约居榜首 上海列第八
上述指数和报告,是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姜建清、常务副院长盛松成领衔成立研究项目,经过多轮修订并汇集了众多资管业界代表性专家的智慧,最终研发编制出炉。
据悉,首期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基于资产管理规模、基础设施功能及竞争力等因素选取了30个国际金融中心样本,通过46个定量指标和2个定性指标数据分析,按8个细分领域分别进行SPSS因子分析评价赋予权重后加总、排序。
从指数排名结果来看,纽约以具备明显优势的综合评分位居全球第一,伦敦、波士顿位列其后。伦敦虽然名列第二,但与纽约有近8分的差距,且仅领先波士顿仅2分,说明第二梯队实力相近,且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香港、新加坡、巴黎、洛杉矶、上海、芝加哥和东京等七个城市的评分差距在2分以内,总体上实力相当,属于第三梯队;此外,卢森堡、都柏林、多伦多、法兰克福和苏黎世等城市的竞争力也十分接近,有望未来进入前十大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之列。
盛松成向记者介绍,该指数有三大亮点:一是采取客观定量指标进行评价,数据来源均有据可查;二是指标权重设计突出了核心指标(即资产管理规模)的重要性;三是突出交易所在资产管理中的基础设施功能。
对于指数结论,盛松成认为会对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带来三大启示:
首先,我国是大国,上海在资金供给和底层资产(尤其是规模)方面有较大优势,我国的债券收益率和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是海外资本长期流入的主要驱动力;
其次,上海需要在资管机构的企业税率、个人所得税率方面做出突破。现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我国防疫措施得当,对海外华人的回流、海外资管机构的落地有极大的吸引力。如果在税率方面推动改革试点,将显著提高上海的资管人才储备和资管机构的国际化程度;
最后,上海需要丰富ESG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推动ESG资管产品的创新,引导境内外领先的资管机构配置我国ESG资产,为我国“双循环”战略服务。
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海市政府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和8月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均指出:力争到2025年,把上海打造成为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高、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
指数报告建议,上海在建设全球资管中心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三大方向:
一是引进机构。推动绿色资管产品的创新,引导境内外领先的资管机构配置我国绿色资产,为“双循环”战略服务。
二是引进资本。推动资本双向流动和人才流动,发展中介型服务,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平台。
三是全球布局。拓展金融集团海外布局,为国内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以及个人提供海外投资服务。
名家热议上海打造全球资管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新阶段,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也如火如荼,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当日论坛,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等各领域的知名人士,对于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纷纷建言献策。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浦东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金融资源配置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实业经济到虚拟经济;金融改革创新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金融正不断发挥前所未有的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
汪泓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到2035年乃至二十一世纪中叶,上海的国际金融地位必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庆在致辞表示,当前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进入了重要的窗口期。接下来上海围绕“引领区”建设,将研究推动一批有首创性、引领性和显示度的重要金融功能开放和重要的金融开放举措。
梁庆表示陆家嘴也将围绕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持续加快全球高能级资产管理机构的集聚,加快资产管理行业在募资、投资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加快提升资管中心的建设能级,为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要举措贡献陆家嘴的力量。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叶国标在致辞时说,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央提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极具战略眼光和中国智慧。今年7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这意味着,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既是时代责任,更是历史机遇。一方面,是浦东引领区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双区”叠加和联动发展;另一方面,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双城”驱动、比翼双飞。
在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正从传统融资服务转变为对创新发展的全面支撑;金融开放正从过去的要素准入型开放进入到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金融的作用正从过去基础性服务转变为先行带动;金融中心建设正从过去追求机构的集聚过渡到功能的增强,从硬实力的提升过渡到软实力的打造。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要建成资管要素高度集聚、国际化水平较高、科技应用领先、生态体系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要争取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跻身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的前列。
“上海陆家嘴不仅拥有世界第二高楼,而且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财富高地、人才高地、要素高地、信息高地、功能高地。”他认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天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首期)的推出,可谓领风气之先,兼具天时地利人和。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发表主旨演讲时说,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新亮点,中国资产管理的规模之庞大,在全球屈指可数,展望未来,诸多的机遇都将在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聚集。
姜建清认为,对标纽约、伦敦等全球著名资产管理中心,以及香港、新加坡、波士顿、芝加哥和巴黎等资产管理中心,上海资产管理中心的建设仍然存在不少挑战。一是国际化程度、金融产品、营商环境、定价能力、专业人才、税收政策方面还存在差距;二是资产管理的结构仍存在问题。
他提出,当前,全球金融业通过高资本的消耗和重资产获得微利润的发展道路明显是不可持续的,不仅收益率容易受到挤压,而且对资本的要求较高。中国的金融机构制定了转型方案,并推动业务的全面转型,对业务的结构和人员进行重新排布,回归核心业务和资产管理领域。
要把资产管理的重点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提质增效。要构筑全市场覆盖的资产配置体系,利用全球战略布局优势,构建内外协同的全球资产管理的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打造境内外多币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资产配置体系。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谈及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的机遇时说,从2021年上半年资管机构的资管规模来看,全球头部机构仍然集中在欧美国家,其产品类别虽然多样化,但仍以稳健的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大量小型的资管机构则将资产主要配置在房地产、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等另类资产上。总体来看,主动型策略仍然是主流。
盛松成说,由于管理费、利润率下降以及投资者偏好的变化,以主动型策略为核心的共同基金行业竞争力开始下滑。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也推动市场使用直接指数化、定制投资组合(即被动投资)的产品在迅速增加。整个市场的主动型策略产品的市场份额明显减少,一方面导致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之间更多的融合,加速了私人投资,另一方面也导致共同基金增速停滞、规模见顶。
以美国为例,美国共同基金数量在今年6月同比减少258个,降幅3.3%;资金流出1041亿美元,但净资产却得益于股市上涨趋势良好,反而增长了21.5%至46亿美元。整体趋势表现出小型共同基金公司可能会被收购或淘汰,资管规模将进一步集中于头部公司。我们认为,这种趋势未来将会在全球蔓延。因此,上海的公募基金可能需要提前做出调整。
盛松成认为,另类投资在全球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已变得不可或缺。现在市场普遍认为,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至少要延续至2022年,在利率上升与通胀上升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即使债券收益率上升,核心实物资产仍有收益空间。因此,越来越多追求收益率的投资者将资金配置到核心基础设施上,REITs正迅速成为资管机构资产配置的标准组成部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名誉主任连平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上海建设成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核心,在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这三大组成部分,而以股票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更是重中之重。
如何建设好股票市场?连平说,第一,市场需要有一批优质的上市公司,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第二,不断健全市场各方面基础性制度和机制;第三,市场需要有持续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合理支持。
“从三个方面来看,未来我们都具备不错的条件。”连平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等,都会为市场提供一大批不同规模的优质上市公司。市场基础性改革和机制也在持续不断推进,呈现出良好态势。流动性方面,大量资金已经或者正在从房地产和银行存款流向股票市场。
连平表示,优质的上市公司,不断优化和健全的市场基础性机制,再加上合理增长的流动性支持,中国股票市场未来有望进入良好的发展时期。
作者:魏倩 汪友若 陆海晴
编辑:朱茵 黄淑慧 陈羽
视频制作:贾立歆 仇子兴 杨升
往期回顾 |
“小酒馆第一股”要来了!号称“酒馆届的拼多多”,是否值得“砍一刀”?
“五碗面因子”“选基金经理就像选老公”......来看看基金经理是怎么选基金经理的
【公告速递】中谷物流披露定增结果:高毅资产获配近亿元;上汽集团拟大额回购股份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监制:浦泓毅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