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王群航:28年,真快!

王群航 上海证券报 2021-09-29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当年,我在安徽合肥,三大证券报,看得最多的就是上证报。我与上证报之间的故事虽然不够30年,但也有28年,而且是涉及到了较为庞杂的方方面面。


1.卫星传版。早期,为了保证全国各地的读者能够在开市之前看到当天的报纸,借助上交所的交易数据卫星传送系统,上证报进行异地卫星传版,由当地的工厂连夜印刷。我1993年所在的证券营业部曾经是合肥市通讯设备最好的,因此就阶段性地承担了此项服务。


2.特约通讯员。中文系毕业的人基本上都有个癖好:爱写东西。我1993年3月份进入证券行业,时时刻刻用新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记录下来,传真到上证报,次日看到了铅字,深深地满足!连写几篇之后,报社就联系了我,发来会议邀请函,去南京东郊宾馆开会,给我颁发“特约通讯员”的聘书,让我自豪了好一阵子。这是1994年初的事情。


3.小摄影奖。1995年,我到香港联交所学习,作为摄影爱好者,带着两部相机,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拍了不少照片,回来后就参加了上证报当时举办的证券行业摄影大赛,并获得了个小奖。


4.头版头条。写通讯报道,我不是记者,无法采访,接触面极其有限。作为一名兴趣极其浓厚的文字爱好者,把自己的爱好与工作结合,就是我当时想通了的一件大事,并由此影响到了我的未来职业生涯。1993年末,我就开始研究市场,学写股评。我每周六早晨都会去营业部拿报纸,翻看消息。对于重大政策出台,我更是要及时学习、分析,给出观点,服务客户,顺便写成文章,发给上证报。某个星期一,我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翻报纸,看看我的文章是否发表了,仔仔细细地看了市场版及其前后版面,都没有,失望之余,开始常规的工作———读报,从头版开始看。突然间,我简直不敢相信:头版头条!对,就是头版头条!标题,一字未改;名字,是王群航;内容,都是我写的文字!这好像是1997年前后的事情。


5.基金。1998年,国内有了封闭式基金,我就开始写一些基金的内容。2000年,银河证券成立之后,我更是按照研究所陈东主任的要求,开始专门关注基金市场,研究基金,即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前身。2001年至2007年期间,上证报几乎每周都会有一篇我的基金文章,有时甚至两篇。最忙的时候,是编辑周日傍晚截稿前,突然发现文章不够用,便立即联系我,沟通好内容之后,我会在一、两个小时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可能因为发表的文章比较多,我的有些观点对基金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2006年2月10日,我在上证报发表了整版文章《封闭式基金:“到期封转开”是当务之急》,明确提出了让老封基按照到期时间的先后顺序,有序地、逐个地转型为开放式基金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采纳。


6.接受采访。似乎完全可以这么说:前15年,几乎所有的上证报记者都采访过我,甚至包括新闻部、市场部的一些记者。近几年少了,是因为我作为从业人员不再方便直接发表言论,但沟通交流一下,作为“某市场人士认为”还是可以的,只是原则依然是:不涉及到具体的公司、产品、人员。


作为中国专业研究基金时间最长的人、研究成果最多的人之一,我将会把毕生精力全部贡献在公募基金事业上。与上证报的合作,期待着未来会有更多的、全新的精彩!


请点击原文查看更多“我与上证报的故事”↓




往期回顾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尉文渊:中国证券专业传媒的先行者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陆国元:参与创办《上海证券报》的那些难忘岁月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张持坚:“一拍即合”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成长:见证证券研究机构和证券专业媒体的深度结缘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迅雷:我是如何成为上证报专栏作者的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监制:浦泓毅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