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尹中余:做上证报忠实读者 自费订阅近十年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我是一名资深证券从业人员,自从1996年研究生毕业以后,一直没有离开投行一线。因工作需要,我很早就养成了每天阅读各类证券报刊的习惯。十多年前,各证券公司基本都订了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以及证券市场周刊等纸质媒体,供员工随时阅读。在经常阅读这些证券报刊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上海证券报的内容最能满足我的需要:既有宏观经济政策报道,也有微观企业的新闻;既有一般性的行业动态报道,也有深度专题挖掘;既有深入浅出的操作性案例报道,也有很多有深度的理论分析文章。
随着电子阅读的日益普及,办公室里面的纸质报刊越来越少,想看上证报就只能去网上看了。考虑到自己经常出差,很容易错过一些重要内容,我干脆自费订阅了上海证券报。邮递员每天将报纸送到我家的信箱,等我出差回来以后就集中补充阅读。到现在,我自费订阅上证报的习惯已经保持了近十年时间,因此我或许是上证报最忠实的读者了。
随着阅读时间的积累以及工作上的各种关系,我和上证报很多记者、编辑都慢慢熟悉起来了,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某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中有两件与房地产调控有关的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2006年前后,一位武汉的民营企业家让我帮他筹划IPO事宜。在日常交流中,他对全国范围逐渐兴起的炒房热潮非常忧虑,希望有关权威媒体能够多宣传高房价对实体经济构成潜在威胁等观点。出于客户关系的维护以及对他观点的认可,我出差回来后就联系了上证报当时一位姓凌的编辑。我本以为这位上证报编辑只是应付我一下,不会认真对待的,没有想到这位凌编辑非常重视此事,他认为既然一个从事实业的企业家都已如此关注房地产舆论导向问题,上证报作为主流财经媒体更是责无旁贷。他很快就设计了一份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让我与这位企业家进一步深入沟通。虽然此事已经过去十多年,但凌编辑的热心与效率至今让我难以忘记。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2017年上半年,上证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各地比较成功的房地产调控案例,以现实案例说明了地方GDP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当地房价的飙升。文章出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有什么背景而做出的铺垫文章。没过几天时间,我正好碰见了当时上证报的一位领导,就向他打听这篇文章的原委。他很高兴地说,这篇文章由众多记者集体采写出来,只是希望通过媒体的建言献策,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做一点贡献而已。他说话过程流露出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至今让我难忘。
在上证报创刊三十周年回忆这些往事,难免感慨万千。作为上证报的忠实老读者,我衷心希望上证报全体编辑和记者继续秉持家国情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基于此,我更相信上证报在未来三十年中将更加辉煌灿烂,能够收获更多的忠实读者和粉丝。
请点击原文查看更多“我与上证报的故事”↓
往期回顾 |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陆国元:参与创办《上海证券报》的那些难忘岁月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成长:见证证券研究机构和证券专业媒体的深度结缘
本期责任编辑:邵子怡
监制:浦泓毅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