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赵启正:飞翔吧,信鸽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上证报创刊30年,叶国标董事长邀我讲点我与上证报的故事。
我与上海证券报的渊源,自然与浦东开发开放分不开。20多年前,在浦东工作期间,曾经送给入驻浦东的机构两件礼物让我印象深刻。一件是1995年央行上海分行浦东新大楼落成时送给他们一只活泼的小白羊,寓意“金融的领头羊”;一件就是1997年上海证券报东迁时送给他们一只“信鸽”,希望上海证券报越办越好,使证券信息飞入千家万户。
上海证券报是第一家进驻浦东的媒体。1997年4月18日,上海证券报东迁仪式正好与浦东开发开放七周年同一天。彼时,浦东开发各项功能建设掀起新一轮高潮,要素市场体系正在集聚,特别是金融功能的开发正在加快步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陆家嘴落户,吸引中外众多金融机构东进。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将于当年年底搬至浦东。上海证券报的东迁对当时的浦东开发意义重大,不仅是浦东加强金融功能开发进入新阶段的一个强烈信号,也表明浦东的媒体功能开发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赵启正(前左)代表浦东新区管委会赠送给上海证券报一只“信鸽”。
赵启正(前左五)参加上海证券报东迁庆典的剪彩仪式。
我在东迁仪式上说,上海证券报早两年来太早,浦东的交通和电讯设施太差;晚两年来,赶不上浦东金融第一潮就太晚了,现在来正好。上海证券报的东迁将在浦东的发展史上记下重要一笔。
当天,我推掉了一个外事活动来参加上证报的东迁仪式,我对当时的报社总编辑陆国元说,不是这个外事活动不重要,而是你们的报纸的角色更大。浦东开发开放不仅要有硬成果,也要有软成果。一条路、一栋楼、一座高科技工厂,这些硬成果世人都能看到,而软成果需要像上海证券报这样的媒体向国内外传播。“信鸽”是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希望上证报能将浦东开发开放的新气象、新形象展现给全世界的读者。
1994年,赵启正(前左)向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前右)介绍浦东的发展计划。赵启正介绍说:“我的笔点到哪里,哪里的高楼就会建起来。”听到这番话,老布什点头道:“如果我再年轻几岁,也要来浦东投资。”
1995年,赵启正(前右一)陪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左二)参观浦东。基辛格几乎每年都要到浦东来一两次。在基辛格眼中,中国是一个整体,了解浦东,回去就可以告诉美国人整个中国的情况。基辛格来访时说:“西方报纸说浦东开发只是你们的一句口号、一种政治宣传,中国只是做个姿态。但我觉得你们是实际行动,不是空话。”
为了让这只“信鸽”飞得更高、更远,在浦东工作期间,我也尽我所能为上海证券报的发展服务。当时报社希望面向全国招聘人才,但卡在人事和户口上。我当时以报社此次招聘为突破口,只要报社聘用的好人才,不问出身,不论地域,不受人数限制,统统给予户口落户,其人事档案挂靠在浦东新区的人才中心。
30年来,上海证券报社不负众望,尽力承担起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向国内外读者客观、真实地讲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故事,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记得1995年8月8日,我在东方明珠塔下参加上海证券报“中国经济长江行”大型采访活动的凯旋仪式。这个活动意义重大。浦东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振兴上海,振兴中国经济。因此,浦东的开发是属于整个长江流域,属于全中国的。浦东的开发离不开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全国各兄弟省市的支持。另一方面浦东的振兴发展也必将起到服务于整个中国经济的作用。就像一列动车组,上海是车头,但每一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而且齐心协力,共同前行,向世界级城市群目标迈进。上海证券报这个活动,在及时反映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全新面貌,沟通和加强上海与长江流域兄弟省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赵启正在上海证券报“中国经济长江行”凯旋仪式上发言。
浦东开发开放31年之际,国家赋予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时代新任务。浦东再次站立在新时代的潮头,勇挑高水平改革开放的重担,成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领路人和排头兵。上海证券报社作为首家进驻浦东的财经大报,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更应有勇立潮头的使命意识,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的责任担当,讲好浦东打造引领区的新故事,讲好中国经济新故事,讲好中国资本市场新故事。
2020年5月26日,赵启正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畅聊“三十而立,浦东软实力”。
请点击原文查看更多“我与上证报的故事”↓
往期回顾 |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陆国元:参与创办《上海证券报》的那些难忘岁月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成长:见证证券研究机构和证券专业媒体的深度结缘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监制:浦泓毅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