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曹凤岐​:走在“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道路上

曹凤岐 上海证券报 2022-01-08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上海证券报》已经成立30周年了。作为资本市场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媒体,《上海证券报》不仅刊发了大量重要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规范的消息、通讯、报道,还组织了很多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活动、会议。30年来,上证报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规范,从舆论和宣传的角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与《上海证券报》有着不解之缘。从证券市场建立起,我就在上证报陆续发表文章探讨资本市场建设发展的问题,并多次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我1997年发表在上证报的文章《股份制改革路在何方》(《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4日),曾经产生了很大影响。我还参加过上证报组织的,有关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会议和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参加的,1995年由《上海证券报》组织的“寻求资本市场大智慧”大讨论。在8月举行的“寻求证券市场大智慧”高级研讨会上,我提出了中国资本市场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观点,后来看,这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1990年证券市场设立后,关于证券市场问题的争论并未停止。当时主要是对证券市场是姓“社”还是姓“资”进行争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对证券市场性质的公开争论落定了,但是中国要不要搞证券市场的争论还在继续。中国证券市场在建立初期,确实出过不少问题,暴涨暴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证券欺诈等问题比较严重,有人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搞早了,因此搞糟了,这个市场是个“大赌场”,要“推到重来”甚至关闭。


在这个背景下,1995年6月,《上海证券报》发起的“寻求证券市场大智慧”大讨论。这个讨论持续了两个多月,一些著名经济学家、金融证券专家和业内人士,都参与了研讨。当年8月份,上证报组织的“寻求证券市场大智慧”高级研讨会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萧灼基教授参加了研讨会,本人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1994年,吴敬琏先生曾就中国股市发展发表过一篇文章《何处寻求大智慧》,1995年的大讨论就是围绕他在文章中阐述的观点进行研讨和争论的。


吴敬琏先生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中国发展证券市场的条件不成熟,1990年开放证券市场是开早了。他谈到了1985年在中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讨会,叫中国宏观经济研讨会(也称为“巴山轮”会议,会议是在长江游轮上召开的,游轮的名字叫“巴山”),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的学者和美国的学者大都认为中国是不能搞证券市场的。当时诺贝尔奖获得者托宾有一句非常有用的名言,说中国搞股份制是可以的,中国搞证券市场要20年以后,按照托宾给我们的药方,我们应该是2005年建立股票市场,但是我们1990年就建立了,因此中国证券市场搞早了,这是证券市场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他还引用了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萨缪尔逊1992年论述中国经济的一段话,大意是在落后地区银行和当铺的作用比证券市场作用大,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参见《寻求证券市场大智慧(修订本)》,学林出版社,1997)


很多人都发表了看法和观点,萧灼基、李扬、吴晓求等都参加了这次讨论,我们讨论了如何发展和规范中国证券市场,讨论了证券市场中的投机问题、“泡沫”问题。我印象中,不少人认为吴敬琏先生的观点值得商榷,会上萧灼基与吴敬琏的争论最为激烈。


这次讨论中,我撰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是《在发展中规范 在规范中发展》(这篇文章发表在1995年7月17日的《上海证券报》上),我在文章中提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应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观点。我认为,中国股市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如果股市不发展,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规范。中国证券市场要规范市场主体和参与者的行为,规范拟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规范投资者的行为,规范证券交易机构、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政府行为也应当规范。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这或许是我们的智慧所在。就是在这场上证报组织的大讨论中,我首先提出了证券市场应当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观点。


现在回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30年的路程。我们正是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目前,我国已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日益夯实,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对外开放也在向纵深推进。


在我看来,我国资本市场30年来的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沪深交易所设立后的头10年,这一阶段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在发展中规范”。我国股票市场设立之初,并没有完善的法制基础,基础性制度的建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阶段社会各界对资本市场的争论较大,市场也经历了较为无序的发展时期。没有规矩就定规矩。我国资本市场在第一阶段发展的最重要举措,是股票发行交易管理办法和证券法的相继颁布。尤其是证券法的实施,标志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具备了基本法制保障。从最早的计划发行,到后来的发行额度管理,再到1999年证券法明确规定的核准发行,资本市场法制基础发生了很大改变。证券法颁布实施后,资本市场监管不断加强,逐步走上了法治化发展的良性轨道。


第二个阶段是从证券法颁布到2017年,这一阶段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在规范中发展”。这一时期,以股权分置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基础制度改革相继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彻底改变了我国资本市场同股不同权的状况,市场逐步实现了全流通。2005年到2007年的三年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也使市场的规范运行程度得到了质的提升。这其间,股票开始采用核准制发行,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规范经营,债市、期货衍生品市场逐步发展,A股市场经历了两轮牛市,上证综指最高点位达6124点。虽然牛市时间都比较短,但总的来说,资本市场两轮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使之成为了全民关注的市场。


第三个阶段是2017年至今。以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标志,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改革发展新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同时,发行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相继落地,后续注册制改革还将在全市场分步骤推开。2021年,在新三板基础上开设了北京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为促进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提供了新的交易场所,这会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大作用。这一阶段,资本市场发展更加市场化、更加法治化,进一步国际化,开始朝向“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新目标迈进。


近年来,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决策高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资本市场也面临一些新课题、新任务。在看到我国资本市场30年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应当继续深化资本市场各方面改革。


首先,直接融资规模还不够大,直接融资占比还不够高,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度还有待提升。现阶段社会融资总额的七成左右都来自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尤其是股票融资占比非常有限。增量资金大多通过货币投放、增加债务的方式实现,会导致资金杠杆较高,使用效率较低。因此,应加强股权融资的力度。


其次,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发展是不变的改革大方向。目前,资本市场处于从发行核准向全面注册制过渡的阶段,将发行定价、交易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市场博弈决定,还有一段路需要走。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也需进一步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不干预市场化发行、交易、估值,而是将主要职能放在完善基础制度,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打击证券市场违法犯罪上。强化监管、严打违规,净化市场生态,大力促进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际化,才能建成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在新时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再者,在分步骤实施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需要不断加强。加强上市公司制度建设,除了法人治理结构要真正发挥作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分红制度、退市制度等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同时,应当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中介机构,都应当遵守诚信原则,勤勉履职,对投资者负责。资本市场运行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投资者才能获得收益,充满信心。


其后,资本市场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还存在不足。我国资本市场自建立之初,融资功能就大于投资功能,是一个“融资市场”。然而,市场要实现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必须有融资者、有投资者,同时投融资要实现均衡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在完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方面做得仍然不够,必须处理好投融资双方的关系,制度化保护投资者,尤其是占比超过90%的散户投资者的权益。


最后,应当继续推进科创板和北交所市场改革。科创板市场主要支持“硬科技”企业,科创板运行以来对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创业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接下来要总结真正的“硬科技”特征,为高新技术行业、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资本市场服务;创业板改革打通了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发行交易更加市场化,实施注册制后可以支持更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新三板推出以设立精选层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促进了流动性改善,提升了新三板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打通了新三板与沪深市场的联系,也有利于企业提升公众化水平。


请点击原文查看更多“我与上证报的故事”↓



校对:冯雯君

图编:张大伟

制作:张   巘

责编:赵唯佳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尉文渊:中国证券专业传媒的先行者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陆国元:参与创办《上海证券报》的那些难忘岁月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张持坚:“一拍即合”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成长:见证证券研究机构和证券专业媒体的深度结缘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迅雷:我是如何成为上证报专栏作者的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