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冀洪涛:与上证报共同成长

冀洪涛 上海证券报 2022-01-07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祝贺《上海证券报》创刊三十周年!


作为新中国第一张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股票市场到多层次体系,逐步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规模名列全球第二的资本市场,也陪伴着包括我在内的一大批从业人员、市场参与者共同成长。


最初和《上海证券报》结缘,我还是读者的身份。在1996年读大学期间,互联网还不发达,财经信息来源依赖于像《上海证券报》这样专业媒体的报道。当时,《上海证券报》已经在资本市场举足轻重,我非常重视《上海证券报》的报道内容和政策导向,直到后来成为证券从业人员,都会坚持每天阅读。《上海证券报》在证券投资领域树立了非常强的优势和权威性,从那时开启了我与《上海证券报》的深厚缘分。


2004年末进入公募基金行业以后,我与《上海证券报》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作为采访对象,《上海证券报》在宣传长期投资价值理念上,记者、编辑都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对我职业生涯的支持,给予了相当大的助力。


资本市场有着自身的周期轮回,就像自然规律一样在起作用,就像天气,总会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夏天不会因为要下雨就不出门,你只要带把伞;不会因为冬天冷就不干活了,你只要穿上棉衣。在投资上,很重要的是识别大势,以平常心看待中国经济的循环、中国股市的循环,坚持从基本面出发的角度去选择标的、构建组合,坚持投资的长期性。股价短期看不一定与市场晴雨表密切相关、或者跟企业的基本面直接相关,但从长期看还是比较相关的。


非常感谢《上海证券报》对我的投资理念的认可,宣传我的投资价值理念。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我多年没有管理公募基金,转型管理社保基金后,《上海证券报》依然认可我在公募基金行业的贡献,2018年,《上海证券报》给我颁发了重量级的奖项——公募基金20周年“金基金”最佳投资回报基金经理奖。与我同时获得这一奖项的人都是公募基金行业的佼佼者,对我来说,这个奖项是非常重要的肯定。


在我看来,《上海证券报》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承担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财经新闻报道的功能,《上海证券报》组织的产业论坛活动很有分量。我参与过《上海证券报》组织的游戏产业前沿论坛,参会嘉宾涵盖了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主流投资机构等。我记得在那次的论坛活动中,互动性很强,议题交流得很深刻,对投资前瞻性的把握非常清晰,形成了不错的资源整合,非常有意义。


回顾往年,我与《上海证券报》结成了非常深刻的缘分,与《上海证券报》互为见证、共同成长。2021年4月底,我正式加入红土创新基金担任总经理。红土创新基金是深创投的全资子公司,作为第一家创投系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将借力股东方对创业投资行业的深入理解,充分利用一级市场优势向二级市场延伸,将红土创新基金打造成为以客户为中心,以权益类投资为特色的创新型资产管理公司。


至此,由于职业身份有了新的变化,我与《上海证券报》的互动更加密切了。作为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者,《上海证券报》是红土创新基金旗下产品重要的信息披露平台。基金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信息披露的工作量越来越繁琐、复杂,尤其是在季报、半年报等定期报告发布期间,《上海证券报》的工作量非常大。正是《上海证券报》对工作专业、有责任的态度,确保了基金披露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发布出来。


回顾三十年的岁月,《上海证券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为资本市场、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感怀与《上海证券报》深深的情谊,期待《上海证券报》继续创造辉煌,共同见证资本市场、公募基金行业更加绚烂的未来!


请点击原文查看更多“我与上证报的故事”↓



校对:冯雯君

图编:张大伟

制作:张   巘

责编:赵唯佳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尉文渊:中国证券专业传媒的先行者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陆国元:参与创办《上海证券报》的那些难忘岁月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张持坚:“一拍即合”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成长:见证证券研究机构和证券专业媒体的深度结缘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迅雷:我是如何成为上证报专栏作者的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