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回放│28万亿元市场已然巨变!今年,你的理财“几个点”?

魏倩 上海证券报 2022-01-07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年初卖了理财去买明星基金的朋友们,你们现在还好吗?


这个问题,想必会触动不少人的心弦。


其实,如果追求稳健收益,银行理财的收益算下来并不少。权威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5.80万亿元,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37.51亿元。


上述数字背后,其实是一场打破刚兑、声势浩荡的转型之战。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实施,今年是过渡期收官之年。


回望这一年,从监管层面看,从现金管理产品新规、估值法切换、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到流动性风险管理,配套政策环环紧扣;从行业层面看,理财子公司队伍稳步扩围,产品走向真净值,一切朝着规范化有序运行。


截至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为资管市场规模最大。同时,银行理财投资者快速增长,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7125.71万个,较年中增长16.10%。


过渡期收官,意味着银行理财市场将挥别过去运行10多年的规则,市场完全重塑——行业打破刚兑,产品真净值化,彻底回归资管业务本源;监管标准统一,行业藩篱得以拆除,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同台竞技。


监管:政策迭出 补齐长效型制度短板


这一年,监管部门规范性文件迭出,制度短板逐步补齐,银行理财逐步公募化,回归资管业务本源。


6月17日,在公开征求意见一年半之后,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集中度管理、流动性管理、杠杆率、偏离度等方面都提出不同程度的收紧要求,与货币市场基金等同类监管标准保持一致。


这意味着,高达7万亿元规模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面临整改。受此影响,在预期收益率和规模下降的情况下,银行资管和理财公司既要满足要求,还得寻求新产品承接需求。


10天之后,《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理财产品销售层面也有了新“规矩”;8月末,监管部门为进一步推进理财产品净值化,剑指“伪”净值产品,窗口指导银行新增的理财产品,要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市值,并对存量做出整改。也就是说,过去为了平滑净值波动的资产计量方法摊余成本法,须改为市值法计量,以真实反映净值波动。


12月17日,银保监会又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理财产品流动性管控重点和规范细则,意在使理财公司提高资金兑付能力,防范被动变现资产降低产品净值。


在市场人士看来,至此,补齐银行理财业务长效性制度短板的阶段性任务已完成。


产品:估值法切换 走向真净值


这一年,监管政策迭出的背后,核心要义是推进理财产品真净值化。特别是前述资产估值法切换,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彻底告别伪净值。


银行理财客户的风险特征是:一般偏好短期投资、又追求稳健收益,对亏损容忍度很低。因此,为平滑收益曲线,银行理财过去会通过摊余成本法计量资产,人为地“调节”收益率。这般操作之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无法真实反映收益率和风险,反而强化了理财投资者“刚兑”预期,与资管新规相悖。


这也是监管部门“出手”规范的主因。今年9月,6家大行及理财公司新增理财产品被要求以市值法估值,同时存量也需要整改。


华泰证券张继强团队当时分析表示,从微观调研的情况看,某些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的摊余成本法产品占比较高,比例在15%至20%之间。据估算,通过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不包括现金管理理财产品)在4万亿元左右。


估值法的调整,反映在产品端,主要表现为收益率波动明显增加。记者观察发现,大约从9月底开始,部分银行理财出现短期收益曲线大幅跳升,或跌破前一日产品净值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些银行已经开始动手切换资产估值方式。


从全市场来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成效明显,净值型产品规模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6.08%。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值化比例超86%。市场人士预计,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过渡期结束后,净值化率达到90%应无悬念。


市场:资管机构同台竞技


这一年,监管标准逐步统一,行业藩篱进一步拆除,资管业“群雄并起”时代已然开启。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已无形中被推向了多方竞争的前台。


未来如何直面与券商、基金、信托、保险、合资理财公司等各路资管机构的竞争?多数银行理财子公司负责人的答案是:明年重点聚焦投研、资产配置等能力建设的提升,丰富产品货架,适应投资者需求。


交通银行业务总监、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近日表示,面临新挑战,理财子公司需要不断锤炼在IT、运营、风控、产品研发、投研、渠道和交易等领域的核心能力,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


建信理财总裁谢国旺也表示,未来需要加快落地三大能力,包括金融科技能力、投研能力、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对于尚无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而言,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据记者了解,部分中小银行的理财业务开展受到限制,可能演变为单一的代销渠道。一方面有监管因素,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小型银行的主动选择,这类银行的理财规模本身就不大,营收贡献较小,相比投入而言,退出或许是明智之举。


对于中型银行来说,则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例如,有的城商行,尽管两年前就已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但到目前尚未获批。一家城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明年的工作重点先放在解决非标不良和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上,等拿到批文后,再去考虑新的理财业务战略。


编辑:颜   剑

校对:冯雯君

图编:赵雁旎

制作:单凌鹤

责编:张晓光

         郭晨希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历史新高!A股年内成交额创纪录,这只龙头妖股再度涨停!


基金E课堂│美国基金系列之五:持有多久不亏钱?使用241只基金的测算


来了!2021上证“金理财”保险业评选新榜单


上证观察家│连平:2022年中国经济可能超预期增长


时隔5年终“结果”!渤海证券预披露IPO招股书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