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欧盟选择“二人转”还是“大合唱”

2016-06-23 IMI财经观察

欧洲杯激战正酣,而在政治经济领域,欧盟也无疑是近期世界和中国的舆论焦点。“英国脱欧公投”在即,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出尔反尔,普京用“大欧亚伙伴关系”呼应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召唤“旧大陆”上的欧盟强国在新的国际现实环境中保有应有地位。是继续紧紧追随美国,还是拥抱欧亚 ,真正成为独立一极,欧盟面临战略抉择。请看IMI研究员、新声代经济学者张超IMI助理研究员张旭在“英国脱欧公投”前一刻的分析。

以下为文章全文:

“英国脱欧”凸显欧盟内部发展道路的分歧

笔者认为,“英国脱欧”这一事件,表面上看是由英国对欧盟政策的不满以及双方在经济、政治利益上的冲突引起的,但事件背后折射的却是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发展理念的深刻分歧。众所周知,英国的金融市场高度发达,伦敦是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也是欧盟地区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的经济发展理念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即以金融作为经济体系的核心,金融系统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和人才。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2年欧债危机之后,英美两国的这一“金融主导”的特点体现得更加明显。反观欧洲大陆国家,以最核心的德法两国为例,虽然经济发展中金融占比越来越高,但经济发展依然在坚持着“实体经济为主,金融服务实体”的传统发展理念。在德法两国的金融系统内部,以银行为主,资本市场为辅,银行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集团;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也是实体经济为主,金融为辅,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与英美两国的“金融主导”模式完全不同。

在整个欧盟经济乏力、矛盾重重的大环境下,正是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导向造成了自欧债危机以来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引爆“英国脱欧公投”这一事件的发生。公投的结果暂且不论,但欧盟必须从这一事件中反思,何种发展道路才是欧盟的未来,如果一味盲从与美国一样的“金融立国”的发展模式,笔者怀疑欧盟是否真的可以从危机中走出来?

欧盟追随美国更多吃得是“苦头”46 32162 46 14987 0 0 5172 0 0:00:06 0:00:02 0:00:04 5171ection>

回顾历史,自1999年科索沃危机以来,欧盟在处理几次重大事件时的政策选择为当下欧盟的窘况埋下了伏笔。1999年的科索沃危机,欧盟紧随美国的步伐,以“北约”为平台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引爆了巴尔干地区这个百年“火药桶”。世纪末的轰炸不但令这一地区的经济至今仍在泥淖中徘徊,迟迟不能步入发展的正轨,并且也对这一地区人民的心理造成了永久的创伤,使这一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游离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之外。大量巴尔干地区难民从那时起涌入西欧诸国,“难民问题”由此产生。

在科索沃战争中,欧盟与美国步调一致,但是战争带来的种种后果全部由欧盟独自承担,事后完全看不到美国的身影。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乌克兰危机、利比亚战争等种种事件中。譬如在两次乌克兰危机中,欧盟继续采取与美国步调一致的政策,与俄罗斯强硬对峙,结果造成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影响了欧盟的经济与人民生活,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对美国毫无影响。又如在利比亚事件中,欧盟紧随美国推导卡扎菲政权,造成大量利比亚难民涌入欧盟,引发了众所周知的一系列问题。难民大量涌入欧盟有两个表面原因:一是西亚北非等地区与欧洲大陆地理位置接近,一旦这些地区动荡不安,大量难民便向欧洲大陆移动,寻求生存与庇护。二是欧盟国家实施已久的福利政策诱惑力巨大,德国、奥地利以及北欧四国这些高福利国家是难民的首选。

然而,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欧盟各国经济增长乏力,高福利政策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针对本国居民的福利支出已经令欧盟各国的财政捉襟见肘,新涌入的难民更令这些国家雪上加霜。

欧盟国家盲目地对美国亦步亦趋,造成了如今“美国惹祸,欧盟背锅”的恶劣局面,到头来还是得由欧盟自己买单、自己消化。

欧盟需全面反思其追随美国政策

难以为继的内部福利政策,饱受诟病的难民政策,前景并不明朗的的经济发展方向,这些都是欧盟的“麻烦事儿”。深究其中原因,则是盲目追随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发展方式带来的后果。经济上盲目追随美国的“金融立国”模式,最终的结果只会是金融部门挤压实体部门,造成“金融挤压”现象,货币政策失效,经济复苏遥遥无期,令欧盟走向分裂。外交政策上盲目追随美国,只能是把麻烦变成更大的麻烦,西亚北非持续动乱,恶果还是得由欧盟自己吞下去。欧盟想要摆脱这些麻烦,必须全面反思其追随美国的政策,走欧盟自己的发展道路,对内改革福利政策,选择合适的经济发展方向,对外全面反思其外交政策,解决麻烦而不是制造争端,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编辑  张旭 陈沈佳来源  太和智库微信公众号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全球央妈扎堆放水,我们怎么办?

民间投资下滑,企业家真的都去买房了吗?

中国给予美国2500亿元的RQFII 额度,意味着什么?

中国纸币漫谈之一:话说纸币

陈启清:后发优势、增长要素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欢迎加入群聊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王兆星、埃德蒙、苏宁、任志刚、李若谷、亚辛·安瓦尔、李扬、汉克、夏斌、陈云贤等10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6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互联网金融”、“银行与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