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锐评】中国给予美国2500亿元的RQFII 额度,意味着什么?
6月7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表示,中国决定给予美方2500亿元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他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人民币业务将在北美开展,将来在美国会有人民币清算行。
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开放,2011年底推出RQFII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批准的额度内,运用来自境外的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证券市场。截至去年12月份,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RQFII试点资格,总投资额度达到1.16万亿元。
而在去年的3月23日,多伦多就宣布正式启动人民币清算行服务,标志着北美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正式落户加拿大。一年来累计清算量不断攀升,2016年1月末,累计清算量已达327亿元人民币。
易纲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的过程,市场对人民币业务有需求,货物贸易与对手方用人民币清算更方便,节约交易成本,用人民币投资可以节约有关企业的财务成本。他指出,将考虑合格的外国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做结算代理人和债券承销,将来会简化QFII和RQFII的审批程序。
当前人民币汇率市场趋于稳定,市场预期比较清晰认识到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变得更加稳定和透明。
“中国决定向美提供2500亿元的RQFII额度,并将在美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的举动,将对推动北美市场的人民币清算和结算业务产生积极的推动效应,标识着美国进一步加入人民币国际使用版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博士如是说。
鄂志寰表示,尽管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近期公布的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排名由2014年11月以来的第五位下滑到第6位,市场份额亦由此前的1.88%下调到1.82%,但是,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热点区域却逆势而上,呈现异军突起、各领风骚之势。SWFIT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3月,伦敦人民币支付结算金额较两年前增长21%,取代新加坡而成为第二大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英国与中国大陆及香港之间的支付结算有40%通过人民币进行,人民币超过美元、港元及英镑,跃居两地之间第一大支付货币。2016年4月,印度成为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领跑者,其与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所有支付交易中有3.8%采用了人民币,2年前仅为0.2%。人民币是印度和中国内地/香港之间的第4大支付货币。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一些亚洲国家对人民币的使用开始由低度使用(占比低于10%)向中度使用者(占比10%~50%)转变。
鄂志寰认为,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区域结构正在加快调整,东南亚、欧洲、北美的人民币支付交替上升,可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IMI研究员张超对此点评道,“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综合影响力提升后的客观需求,是与中国有贸易、金融往来国家的客观需求,是长期不可逆的发展需要。”。人民币全球范围的清算、结算又是人民币国际化绕不开的基础。目前全球只有北美区域还是人民币清算的“空白区”,此次在北美区域设立清算、结算机构弥补了这个空白,为北美地区企业参与到人民币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服务,也将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
“从全球金融市场的时区分别和地理分布来说,在北美特别是美国开展人民币业务对于人民币国际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一来,人民币有望24小时在所有主要金融中心开展交易。”IMI研究员、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董事谢亚轩也表示央行此举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但是IMI特约研究员、中银国际(香港)固定收益部门负责人王卫则认为,“中国给予美国RQFII额度政治象征意义多于实际市场意义”。政治方面,代表美国第一次正式从国家层面认同人民币未来国际化的趋势(准确点说美国投票支持人民币加入SDR应该是第一次国家层面的认同),也代表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认可。另外也暗示美国希望在人民币这个新市场中不想再当旁观者,而是要分一瓢羹。市场方面,美国的主要机构想参入亚洲和中国市场,目前基本在亚洲均设有分机构,在亚洲时段操作,所以短期内,那些在美国本土的机构参入投资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兴趣和需求应该有限。以往中资美元债券能卖到美国本土投资者的比例也就20-30%,有时10-20%。故不必对他们参入人民币市场的期待太高。
王卫表示,“未来希望美国借债人(包括美国政府)能更多以人民币的形式来中国借钱,这将是更高级的人民币玩法!”
刘珺:经济学是独立并具有预测功能的学问体系吗? | 《金融论衡》(1)
黄达回忆录:我的高中生活(上)| 忆旧纪年(九)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王兆星、埃德蒙、苏宁、任志刚、李若谷、亚辛·安瓦尔、李扬、汉克、夏斌、陈云贤等10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6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互联网金融”、“银行与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