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 | 陈龙:银行和金融科技的深度结合正在发生

2017-06-28 陈龙 IMI财经观察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近日在个人公众号“远行客陈龙”上发表文章。文章从《经济学人》杂志两张图出发总结了全球银行业过去10年经历的特点,认为全球银行业已经成了一个强监管、低利润、没有想象力的行业。文章认为未来监管的松绑,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将会给银行带来深刻变革。

以下为文章全文:

图一:近10年标普500的银行股和欧洲斯托克600的银行股指数平均回报率(来源:《经济学人》)

图二:近15年美日欧加澳银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来源:《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的这两张图总结出了全球银行业过去10年的经历,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估值低迷:如果把2007年1月做100的基数,10年以后,虽然美国股市相对那时候已经涨了50%以上,标普500的银行股只有2007年的70%多,远远落后于大盘;欧洲的银行更惨,600家银行的估值只有2007年的30%;

(2)盈利困难:之所以估值那么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银行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太赚钱的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已经从2003年的15%左右跌到了10%以下,欧洲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5%左右;

(3)监管压力:银行已经从轻监管变成了重监管的行业,为了应付这样的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和压力测试成了非常重要的负担,另外还有系统性风险重要机构的额外负担,这些都是收入低的重要原因。

总结起来,全球银行业已经成了一个强监管、低利润、没有想象力的行业。中国的银行业有所不同,中国的5大行在过去10年中已经变成了全世界的5大行,十几个上市银行的利润占了中国所有行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5%的高位。虽然利润可观,但是估值低、增速低、没有想象力,即使在14年7月到15年6月股票表现最好的时候,银行股依然表现低迷,面临转型的特点和全世界类似。

图三:银行股2014年7月-2015年6月累计股价升幅 (来源:普华永道)

到今天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技术都没有给银行业带来很直接的冲击,大部分的金融资产仍然牢牢掌握在传统银行手中,并没有发生因为技术带来的大量资产流失或失业。银行业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来自技术的直接冲击,而是上面提到的行业自身的因为危机带来的监管负担很重的问题,这是一个有钱但必须转型的行业。

可以预见,银行未来会往两个维度同时出发。一个是监管松绑,在合理的情况下给银行一个创新发展的空间,这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在谋求的方向;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向,是金融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成本效率的改变,以及想象力的改变。银行和金融科技从业务到资本的深度结合,今后几年中会在全世界范围内频频发生,应该说正在发生。

编辑  魏宗  郑畅

来源  远行客陈龙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天创信用李文贤:是什么力量让中农工建联手BATJ?|Fintech公开课第8讲干货

金融科技公开课第9讲|贲圣林:新形势、新机遇—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发展之路

央行原副行长马德伦谈金融科技:成熟的市场需要成熟的投资者

黄金老:概念股挖掘需要智能投顾提供支持

比特币离真实货币还有多远?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