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革军:数字金融的优势

魏革军 IMI财经观察 2020-08-21

数字金融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一代金融服务。近期P2P平台频频出事,互联网金融人人喊打,数字金融受到争议。对此,IMI学术委员、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魏革军撰文指出,数字金融本质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它既是新的金融业态、新的金融发展阶段,也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延续;数字金融是建设现代金融体系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者既要对数字金融的发展持包容、开放的态度,也要密切关注其发展中的问题,把握监管与创新的平衡,强调数字金融治理和合法经营,促进规范发展。

以下为文章全文: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正在创造一个个神奇故事。我国几家新兴金融巨头的崛起表明,金融一旦与技术结合,便会迸发出无尽的力量。

几年前,关于平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争论有明确的分野,而现在开始在统一的框架下思考问题,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用数字思维重构金融服务。走在前面的机构已经尝到甜头。对新金融从排斥到包容,再到深度融合,是一个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植根于市场和现实。科技的发展,使体系之外的一些科技公司、社交媒体平台、创投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信息优势持续创新,弥补和替代传统金融之不足,成为金融服务市场特别是支付领域的重要竞争力量。它们以个性化、便利化、场景化和开放性赢得众多金融消费者,给传统金融带来挑战。这使传统金融机构在注重传统意义上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开始用数字思维改造金融业。

数字金融本质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它既是新的金融业态、新的金融发展阶段,也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延续。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进入以数据挖掘和融合应用的新阶段,数据资源蕴含的巨大潜能不断释放。数据和信息技术从过去的工具日益成为重要的资源、平台、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并改变着经济金融结构和金融方式,给经济金融注入动力和活力。在传统经济遇到困难的背景下,以技术和平台为核心的新经济却显现出勃勃生机。我国BAT(百度、阿里、腾讯)、TMD(头条、美团、滴滴)发展充满活力就证明了这一点。

信息技术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应用大体经历了电子化时代、网络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等阶段,现在开始进入数字智能时代。把握信息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加快和规范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金融发展动力和竞争力以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数字金融是建设现代金融体系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强调顺应科技与金融融合趋势,实现金融科技研究领先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全面提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治理效率和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强化新技术的运用。深入开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发展。加强区块链基础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研发应用金融科技的金融监管制度和工具,探索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穿透式监管和智能监管方法。

事实上,我国很多金融机构把信息化、智能化作为提升竞争力和转型的重要工作,积极确立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构建数字金融生态下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客户、管理和信息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可以预见,谁重视和发挥数字金融的潜能和优势,谁就在未来发展中更加主动。

需要指出,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的融合创新,虽然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载体、渠道、技术和效率,但没有改变交易对象、支付、资产定价与交易的功能,没有改变金融业的风险属性。风险管理永远是金融最重要的生命线,也是数字金融企业经营的底线。另外,数字本身是中性的,但不合理运用也会导致各种风险甚至犯罪。正因如此,监管者一方面对数字金融的发展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密切关注其发展中的问题,把握监管与创新的平衡,强调数字金融治理和合法经营,促进规范发展。

编辑  郝芮琳 王钰彬

来源  中国金融杂志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瞿强:如何破解货币和信用的世纪难题
IMI金融与经济周报2018第3期(8.29-9.3)
视点 | 新个税法影响和未来税改展望
邀您参会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部主任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 主讲:“非洲:提高增长潜力”

IMI宏观月报 | 中国或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2018年8月)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