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十大策略——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将带来如何变化,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条件?我国应采取怎样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高质量发展将带来三方面变化:首先,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其次,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最后,从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时,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四个条件的支持: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当然,在经济转向调整中还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挑战。据此,王一鸣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十大策略。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高质量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呢?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具备哪些条件?面临哪些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1
高质量发展带来什么新变化
第一,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是从短缺经济开始起步的,几乎什么都有缺口,所以过去四十年主要工作是填补这个数量的缺口。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开始过剩了,无论是工业品还是消费品,都出现了相对的过剩。但我们质量的缺口依然很大,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中观的层面来看,我们产业的价值链跟先进国家相比相对较低。我们以前主要是加工、组装,在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品牌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在品牌调查中,国外评选全球100个最好的品牌,中国的品牌外国人一般只知道两个,一个是华为,一个就是联想,其它的很难说出,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差距。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我们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差距。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与发达国家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我们未来主要的任务,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要在这些领域逐步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们正在从高速增长逐步地转向中速增长。这个变化过程发生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本世纪以来,季度增长率的变化曲线最高点在2007年的二季度,增长率是14.8%,我们今年二季度的增长率是6.7%,下降了8.1个百分点。特别是2010年二季度以后,我们经济差不多是在一个波动中下行的态势,这就是一个换挡的过程,所以说这里面一定有重大的结构性变化。
那么这个结构性变化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去观察。首先从供给端可以看到,中国的生产要素供需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按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劳动年龄人口指的是16到59岁的人口。2012年以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就开始减少,2012年减少205万,2013年244万,2014年371万,2015年487万,2016年349万,去年减少了500万左右,这就是劳动力的总量正在减少,说明劳动力的供需条件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取决于我们说的要素,就是劳动的投入、资本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的投入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开始放慢了;资本的投入随着养老支出的增加,我们的资本积累水平也会下降,这个增长也会放慢。所以,未来我们说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个就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含义。
第二,要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
我们的传统产业都达到了市场需求的峰值,不可能再扩张了。我们的钢铁产量多大?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大概是3800万吨钢,1982年宝钢建成了,我们是4000万吨钢。我们以前的工业化路线叫以钢为纲,到今天我们钢铁产量多大?11.3亿吨,现在的问题是多了。
第三,要从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我们以前靠要素驱动,为什么?有本钱。我们有充裕的劳动力,土地资源还很丰富,矿产资源还有足够的储备量。但是,到今天劳动力开始减少了,我们的土地越来越稀缺,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了。供需开始发生变化,我们还能依靠要素投入吗?我们条件越来越不具备,所以我们要转向提高要素的生产率。转向提高要素的生产率就要靠研发、靠创新、靠人才。但是我们新的瓶颈出现了,就是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我们要提升产业价值链,以前我们都是去争资源,现在开始抢人才。最近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我们现在好多地方用直接落户,比如上海说北大、清华毕业的直接落户,有的还有购房优惠、住房补贴,我还给你项目资助,现金奖励,来一个院士我给多少钱。为什么现在开始大家争人才了?它怎么不抢资源了?这说明我们的瓶颈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要质量追赶,包括技术、研发、创新能力的追赶。
2
转向高质量发展具备哪些条件
我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配套网络,其中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数量可观的海淘大军?我国制造业连续8年世界第一,但从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7年“世界品牌500强”名单来看,我国入选品牌仅有37个,约占7%。在全球知名品牌咨询公司英图博略(Interbrand)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最具价值100大品牌”排行榜中,我国制造业产品品牌只占两席。这又是为什么?
1、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经过这几十年的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我们以前经济主要是投资驱动,这些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我们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半壁江山了,是指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消费贡献的提高,服务业占比的提高,改善了我们的经济结构,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中国这些年经济波动是历史上幅度最小的、最稳定的,为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个最基础的条件。
2、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
中等收入者有什么特征?他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开始追求产品的质量、品质、品牌。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到境外消费的规模,有好多人跑到海外去买,为什么跑到海外买?国内不都能生产吗?他开始追求质量、品质、品牌,当然也包括性价比。所以这就逼着我们企业一定要提高质量,你不提高质量,你就会失去市场份额,这就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驱动力。
3、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
我们的研发投入,这些年提高非常快,研发投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12%,超过了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当然,我们离有些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一些中心城市、发达地区,研发投入比重很高了,有的甚至超过5%,大量的投入也带来了我们能力的提升。我们这些年还是涌现出一些世界级的、创新型的、引领型的企业,比如老百姓经常说的叫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是互联网企业的前十位,我们有份额。我们在其它的领域还有一些标志性的企业,这也说明了我们还是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创新和“双创”活动,还是非常广泛地深入地在展开,这些为我们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
4、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还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是转向高质量发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
3
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随着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数量红利”正在消失,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必须由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转向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1、传统发展方式惯性大
传统的发展方式的惯性很大,想要把它扭转到新的轨道、要扳过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很容易就形成路径依赖,习惯过去的做法。我们过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扩大投资、搞刺激。为什么不能再过度地依赖投资去拉动增长呢?最基本的一个道理就是投资的边际效率不断降低。我们每新增一块钱的投资,它的产出会越来越低。在投资效率下降的情况下,想要保持产出的稳定性,就需要更多的投入,这样就会产生更高的负债。我们的杠杆率,也就说我们总的负债规模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会越来越高。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树不能长到天上去”。如果负债过高,总有一天就会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金融风险。所以我们不能又回到老路上去。
2、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一点,在实体经济领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又叫供需的错配。我们的需求在不断地升级,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的需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的服务消费差不多已经占了消费的50%左右,我们越来越多购买的是服务,而不是商品。我们的需求正在升级,而供给端是什么呢?钢铁、煤炭、玻璃、建材这些传统工业比重很大。现在消费需求在迅速升级,而供给跟不上升级的步伐。
第二,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叫脱实向虚。金融为什么要脱实向虚?如果实体经济很赚钱,它为什么要脱实向虚呢?这说明实体经济效率不够高。你比如说,上市公司的净资本回报率过去这些年逐年下降。为什么下降呢?资源不能有效地流动了,该退的退不了。
第三,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房地产占用了很多金融资源,而金融资源又不愿意流到实体经济去。为什么愿意流到房地产呢?因为房地产还有回报。但房地产能创造价值吗?能带来我们的创新吗?能带来我们技术进步吗?
3、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们的发展不平衡,矛盾也很突出。对一些发达地区来说应该转型,但是还有很多落后地区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沿海有十个省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2015年就超过了一万美元了,有的省份按世界银行标准已经进入到高收入的标准了。但是,还有内陆一些省份差距还很大,发展存在差异性,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4、体制机制存在制约
我们有些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适。我们有些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扭曲了资源配置。我们土地是很稀缺的,但是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工业开发,居然可以搞零地价或者叫变相的零地价,这不就是扭曲资源配置吗?越缺的东西应该越贵呀!价格的扭曲带来了这种资源的错配,这些都是体制上要解决的问题。
5、政府管理方式不适应
以前我们圈地,招商引资下指标,招来项目都有奖励,这一套熟门熟路。现在说我要转向高质量发展,怎么下手?怎么干?我们要提高质量,要有一套标准体系,要有一套绩效考核体系,这些都是面临的新的课题。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么难,我们还转不转?有的人说干脆别转了。不转会有什么后果呢?在中等收入阶段就止步了。韩国、日本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人均收入持续地增长,很快就进入到高收入阶段。同样有很多国家,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墨西哥,它们就在这个区段持续地徘徊,因为它们的经济没有转变。
4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十大策略
2018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旅游、文化等服务消费持续较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文化、旅游等消费升级类产品快速增长,这些释放出哪些积极信号?在充分认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大攻坚战”任重而道远,面对这些困难,推动高质量发展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1、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质量需要靠竞争来提高,要提高质量,必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竞争才有创新,竞争才有质量,竞争才有品牌。中国在数量追赶时代就对特定的行业给予特定的支持,因为那个时候目标很明确,但目前阶段,我们逐步发展到前沿地带,到了“无人区”,这时候尤其需要企业通过试错、竞争来找到下一步的目标。竞争政策一定要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为什么要保护产权?产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经常说,你为什么要去干这件事,它后面一定有激励机制才起作用。什么最有效?我们说产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比如农业的改革、农村的改革就最典型。我们经常说,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篱笆还是那个篱笆,以前就是吃不饱,成天没夜地干,吃不饱。现在你说什么变了?月亮变了吗,没变;篱笆变了吗?也没变;什么变了?土地承包了,产权变了,产权它确权了,它可以流转了。
3、推进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怎么样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资源和要素要流动起来,优化配置。凡是不流动的,都不能有效配置。那改革开放我们怎么释放了那么大的潜力?要素可以流动了,农村的劳动力可以到城市里打工了,所以它的生产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商品和服务基本市场化了,大概99%的商品都市场化了。现在我们政府定价的电价、水价很少,都是市场化了,但是我们的生产要素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土地完全市场化了吗?当然没有,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所以你怎么让它优化配置?资金完全市场化了吗?有人说利率市场化了,是不是完全市场化了?这个可以讨论。那么劳动力完全市场化了吗?还有城乡的身份的差异性,还有户籍制度,你没有户籍的话,就享受不了很多福利。
4、完善科技创新体制
我们还要完善科技的创新体制。我们科技人员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怎么完善它的体制?就是要形成科技成果的产权激励制度。我们科研人员大部分都在国有的事业单位,你的研发、你的创新、你做出来的专利、你做的成果,所有权却是单位的。忙活半天,都是单位的,你说它释放出来了吗?所以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在试点,就是分割产权。你做一个研发项目,在启动前就跟单位签个协议,研发出来以后,这个产权,我们课题组、研发团队和你单位怎么分?我们先说好。这个就叫产权激励,这会极大地解放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5、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当然有很多内涵,比如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现在很难做到起跑线一样,因为有重点学校,所以附近的学区房就很贵。还有一个更大的差异,就是农村来的孩子、农民工的孩子能不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这就涉及到我们说的公平的教育,让每个人都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那么更重要的我们要改革教育制度,就是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想象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不能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说的永远都是对的,那科学还进不进步了?
6、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效率
怎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我们说,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来推进城市化。城市群有高速的通道,像长三角,现在都是用高速铁路网连起来,它的要素、资源能充分地流动,就能优化配置,这会大大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效率。
7、有效应对污染排放峰值期的挑战
我们要有效地应对污染排放峰值期的挑战。我们现在不光传统产业在达到峰值,我们的排放也在陆续达到峰值。这段时间我们正好是各种排放物陆续达到峰值的时期,所以环境的压力就特别大。我们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来解决生态问题的这个窗口期,而且我们正处在这么一个阶段。
8、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我们现在也进入到各类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易发、高发期。我们宏观杠杆率相对比较高,就是我们过去顺周期的市场环境积累了一些风险,我们也到了这种风险的释放期。所以我们要健全风险的管理体系,我们要使我们的管理能力、监管能力要跑得过这种风险积累的速度,要有效地管控风险。如果发生大的风险了,你何谈高质量发展?
9、进一步扩大开放
开放,才会有竞争;开放,才会向国际更先进的标杆看齐。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现在正在做的降低制造业的股比限制。在一些比如说汽车,原来都有股比限制,现在不设股比要求。金融业,比如说银行、保险、证券、期货,我们有个过渡期,但是未来要逐步地放开准入。那么还要创造一个最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让别人愿意来,像一块磁铁一样,能把各类要素吸引过来。
10、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对应的考核体系
我们要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对应的考核体系,包括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就是要引导人们的行为往这个方向走。
我最后想小结一下,2007年英国《卫报》有一个作者写了一篇文章,留下这么一句话,特别有意义。他说,19世纪,英国人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人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21世纪,它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我们能教会世界吗?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使命。
编辑 陈晨 王钰彬
来源 今日经济信息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丁志杰等: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四十年: 进程、经验与展望
IMI锐评 | 中国经济增长平稳 资本市场改革在路上
海外之声 | 女性面临养老金贫困:性别和文化等差异是诱因(中英双语)
首届中国金融学博士生论坛暨《中国金融学》创刊15周年学术年会征稿启事
何平:中国历史上的钱荒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