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纾解之道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对此,IMI研究员王剑认为,各国政府都想助其实现合理融资,但仍需遵循经济世界中的客观规律。小微企业融资难,是由风险定价原理、商业可持续原理所决定的。基于上述两个原理,想帮助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可以尝试放松利率管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小微企业信息收集与征信,帮助信息生产和风险定价,适当增加小型金融机构,但同时也需要配合严格的监管。
以下是全文内容: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更是难中之难。但是,中小微企业又对国民经济有重大贡献,贡献了五六成的GDP和税收,还贡献了约八成的就业岗位,是广大民众的谋生手段。为此,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想方设法帮助它们实现合理融资。
但是,经济、金融运行有其客观规律,政策的出行必须遵从规律,否则可能事与愿违。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也需要从客观规律着手。
1
融资难,有“规”可循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金融原理所决定的,其中至少有两个规律需要研究:一是风险定价原理,二是商业可持续原理。
●风险定价原理
大部分债权融资,都遵从风险定价原理。即放款人必须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借款人群体,从而预测一个相对准确的违约损失率。然后,放款人在收取利息时,将这一违约损失率加到利率之上,这部分称为“风险溢价”。只有这样,在真的发生损失时,收取的风险溢价刚好可以弥补违约损失,从而使这项放款业务在商业上可持续。比如,如果放款人预测一群借款人的违约损失率是2%,那么就需要在所有放款的利率上加上这2个百分点(风险溢价)。一旦真的发生2%以内的违约损失,即可被风险溢价覆盖。甚至,如若担心预测不够准确,那么可以适度提高风险溢价,比如提高到3个百分点。
风险定价的原理,本质是保险原理,即让所有借款人额外支付一笔费用(保费),为事后可能违约的那一小部分借款人埋单。因此,它必须遵从保险原理的一些前提,比如,违约必须是尽可能平均分布的,且能够大致预判违约损失率,以及保费必须适度。比如,如果预测出来违约损失率是20%,那么向所有借款人收取20%的“保费”,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质量优异的借款人不愿意支付这么高的保费,就会退出,然后剩下质量差的借款人,形成“逆向选择”的后果。因此,需要精选出质量相对较好的借款人。
基于此原理,具体到小微信贷业务上,则需要遴选出质量相对好的群体,并对其违约损失率进行预判,从而实现风险定价。这需要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小微企业经营并不规范,个体差异巨大,大量情况未落笔为书面信息,采集难度巨大。这就需要引进各种技术手段,充分挖掘小微企业的信息。过去,主要靠本土机构(比如海外的社区银行、我国的信用社等)的熟人网络,对客户群体知根知底,信息不对称程度低,也易于采集新信息。而现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兴起后,对化解信息不对称也有重大意义。
●商业可持续原理
商业可持续,是指一项业务能够长期取得合理的利润,使得商业资本愿意投资兴办这样的业务。具体看小微信贷业务。即使我们通过本土机构的熟人网络,掌握了本社区内小微企业的信息,从而实现风险定价,但如果业务规模非常有限(毕竟仅限于本社区),从中获取的收入甚至覆盖不了开办这一机构的成本,那么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业务模式还需要尽可能实现可复制、可推广,从而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但是,传统的模式,即熟人网络模式,使业务范围局限于本社区内,可能业务规模有限,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比如,社区或相关区域内,小微企业家数只有100家,每家小微企业申请50万元贷款,借款总额5000万元,息差按3%计,则贡献收入仅150万元,即使能够覆盖违约损失,但还不确定能不能覆盖这家放款机构运营所需的各项成本,并留下合理利润。
此时只有扩大规模,才能够实现更多收入,从而覆盖成本(固定成本较大,且不会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而同比例扩大)。但是,扩大规模,意味着业务范围要突破到社区之外,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机构,这样又对传统的熟人网络模式形成挑战。所幸,现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已在这些方面有较好尝试。
2
纾解融资难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两个原理,我们大致可以推导出几条有助于纾解小微信贷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放松利率管制,更有助于放款机构实现风险定价
小微企业风险偏高,是不争的事实,也就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去覆盖风险。因此,放松贷款利率管制,允许放款机构根据企业实际风险水平自由定价,更符合风险定价原理,有助于推进业务开展。而若规定利率水平,提倡放款机构让利,虽然本身是出于善意,但若无法覆盖风险,则反而可能使放款机构不敢投放信贷。这一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我国早期实施利率管制,银行很难对三农等群体实现风险定价。而后,利率市场化试点在部分农信社率先开启(主要是长三角地区),试点地区的农信社获得信贷利率上浮的权限后,就率先开始加大对小微、三农的支持力度,率先抢占了部分小微存贷款业务的份额,也助力了当地私营经济的起飞。因此,支持小微,不应用行政手段引导利率下行,反而是应该放松利率管制,由银行自行实现风险定价,进而促进小微信贷投放。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尽可能完善小微企业信息收集与征信,帮助信息生产和风险定价
放款机构在收集信息时会花费成本,这些成本都会体现在利率中,最后由企业承担。某些本土机构基于熟人网络,天然掌握这些信息,因此成本较低,但难以快速复制推广。因此,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小微企业原先不被书面化的很多信息,都慢慢地被收集整理,可以帮助放款机构评估企业信用,从而降低征信成本。
因此,政策当局与其直接干预利率,还不如在基础设施上多下工夫,加快建设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尤其是运用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加快征信体系覆盖,同时加快全国性担保基金的落地,这些手段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和风险成本,从而使小微信贷变得更为可行。
●适当增加小型金融机构
信贷业务具有规模经济特征,投放大额信贷比投放小额信贷的效益更高,因此大中小银行均有动力去做尽可能大规模的贷款,这本身无可厚非。一些原本服务小微企业的机构,成长起来后,便会有意无意偏离初衷。
因此,想鼓励银行专注小微,一个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便是组建更多小型金融机构,由于它们无力承做大规模信贷,于是只能以投放小微为主,实现差异化发展。而且,从国内外实践经验上看,确实是小型金融机构,尤其是本土化的小型金融机构,借助信息不对称程度天然较低的优势,成为投放小微信贷的主力军。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小型金融机构数量,但也同时需要配合以严格的监管。
编辑 白若云 何子晴
来源 金融博览(财富)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人大校长刘伟: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
视点 | 洪灏:救市会成功吗?(Market Rescue:Will it work?)
推荐 | 我国的绿色信托如何依靠绿色金融的背景发展和改革?
海外之声 | 我们是否处在中国信贷紧缩的边缘?(中英双语)
海外之声 | 美国和中国:冲突还是合作?(中英双语)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