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李晓: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应更多地专注于内部改革 ——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05期
第105期大金融思想沙龙以“大国兴衰与霸权长周期”为主题,特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部顾问许建康研究员发表主题演讲。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出席会议并点评。他在点评中指出: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美之间对于全球化失去了基本的共识,而贸易战是规则的重构,于中国是一个机会。中国的崛起得益于在美元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更大程度上是是一种制度之战,所以对于中国来说,面对这一机会,中国应更多地专注于内部改革。我国应当有章法地应对美国提出的对我国体制和制度上的要求,应该以长远目光看问题,促成我国制度上的进步。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全球化的分裂与规则重构
我们面临一个伟大的斗争,或者我们站在中国,在中国特色的语境下可以这么来看。现在到了新的危险的时候,这是一场国域之战。
今天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西方认定我们是守城大国和挑战者之间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改变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已经真正的提出要改变这样的秩序。西方人对于国际规则,特别是英国人执政以来,对国际规则的恪守是远在于和平之上的。就是为了这个规则,他不惜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点是非常危险的。虽然我们否认,我们和一战前的德国有相似之处,但是我们对一战的认知上有一点共同点,就是我们都认为战争是不可能的。
这一点来看,现在条件下的战争,已经未必是那种毁灭性的,物理性的破坏,但事实上来讲,它可能更多是一个隐蔽的概念。我们必须重新认真分析美国这个国家,美国这个国家是世界上少有,甚至是唯一的人为设计出来的国家,这个国家是谈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这个国家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从来没有碰到过的对手,而且是伟大的对手。而我们这套体系,对美国而言一定也是一个前所未有,从来没有碰到过的,日益增长的,实力不断增加的对手。
所以这个时候双方非常容易出现巨大的误判,双方的互相不信,到今天达到了最高峰,不信就没有一种共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今天面临一个全球化的分裂,主要的大国比如中美之间关于什么是全球化的问题,没有共识了,这一点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说美国要不断的退群,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国化,整个国际规则都重构,这是去中国化的。所有的目的都是针对这一点,还有一个产业链的全球化,本文认为美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这种打斗施压是要实现规则重构。但是产业链重构很难,这对中国是一个机会,今天我们从理论上讲进口贸易博览会,因为经济产品的增加,进口商品的增加,未必能解决我们对美贸易顺差,这是从经济学理论得出的。
2
中国的崛起得益于在美元体系中地位的提升
美国是个新兴的大国,过去的霸权更替的规律到今天是否还能够存在?我们不能用二战初期的非常态,来判断进入常态竞争环境下的美国壁垒,那会犯重大的错误。今天美国控制世界的手段与所有的帝国都是不同的,以往所有霸权国家都是靠的殖民地,美国是非殖民地,因为它本身是英国的殖民地,它是分离出来的,美国控制世界的方式是是美元,它构建了一个美元体系,完全靠国家信用支撑的这样一种以非黄金化的美元作为交易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这样一个美元的长期、中期、短期的全球信用周转体系。
这样一个美元体系是以往任何帝国所未能实现的,我们当年改革开放加入的就是这套体系,我们是这个体系最大受益者,也于是成为这个体系最大的支撑者,我们购买的美国最多的国债,理论上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是正常的逻辑。我们中国崛起的性质就是我们在美元体系中的地位提升。这个体系崩溃的危险也远远大于我们在这个体系中所承载的成本和风险。从来没有一个帝国如此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把全球的绝大多数国家纳入全球化。迄今为止,日元国际化、欧元产生了,但是某种程度上都是昙花一现,对美元造成了一点冲击,但是完全撼动不了这个基础。路漫漫其修远,一个货币问题是一个信息公开透明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
中国未来的发展在于内部的改变
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本文认为这场贸易战只是一个徒有虚名而已,实际是借着贸易这样一个名义来实现中美两个大国正面的相撞,而且这次正面的相撞只是双方稍微摆一个架势而已。中美两国互相在意识形态的认知上,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这是一场制度之战。
当记者问你们跟中国的贸易战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非常清楚,打到他们跟我们一样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自由贸易,长尺度来看,它是在规则制度体系基本一致或者相似的国家里面才能存在的真正的贸易,如果体制制度规则意识形态观念完全不一样,甚至对立的话,这种自由贸易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摩擦、冲突,甚至是战争。所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应对这样一场贸易摩擦?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认为自己是异类,我们也认为日本是异类,但是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是最大张旗鼓,公开的,来谈论全盘西化的问题的一个国家,也是唯一的一个国家。日本的封建制度和欧洲是最为相似的,东方的封建制度虽然不能够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他绝对能够迅速的接受,因为他和我们制度是不一样的。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只有变得和西方一样的时候,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尊重。最后日本通过这方式,实现了西方对他的尊重,1911年、1912年,英日新的友好条约完全废除了那些不平等条约,当年日本跟欧美人签的不平等条约和我们一模一样,但是日本人开的展览馆从来没有看到屈辱的含义,并且日本成为所有发达国家当中保持自己的传统最为浓厚的一个国家。当然让中国变成日本,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一种例子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非常非常多。
面对这场改革,我们经济学家非常关心一城一池的得失,大量计算我们怎么能赢?怎么大量的赢?可是,赢了怎么样?赢了是好事情吗?长时间来看,这个对手可能会逼迫我们做出很大的改革,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在于我们内部的改变,在于内部的改革能否走的很顺利,走的很成功,这一点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看的非常清楚。今天我们所做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开始越来越有章法的应对美国提出对我们体制和制度上的要求,不卑不亢来做出我们可以作出一些所谓的让步,但这些让步对我们来说可能都是制度上巨大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要放长远来看这个问题。
编辑 李佳璇 刘彦君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海外之声 | 特朗普斥数十亿税款为他造成的问题善后:用税款补贴美国农业是巨大浪费
伍戈:货币总量视角探讨民企融资的结构困境——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08期干货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