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管涛: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为何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头寸未出现大幅增加
多个指标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之前,国内企业汇率风险对冲比率处于较低水平;而在2019 年8 月“破7”当月,尽管境内远期购汇对冲比率环比有所上升,但却并未出现如同2015年“8·11”汇改当月未到期远期净购汇头寸翻番的情况,且未到期远期还由净购汇41 亿美元反转为净结汇15 亿美元,未到期期权Delta 净购汇敞口也仅增加了38 亿美元。深入分析,本文认为,以下四个因素可能是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破7”后仍保持较为平稳运行的深层次原因。
1
私人货币错配改善,缓解了贬值恐慌
2
市场汇率暴露风险降低
外汇存款的蓄水池作用不可小觑。在2015 年8 月至2016 年12 月人民币汇率单边下跌期间,境内外汇存款余额与月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相关性为+0.531。这表明,人民币越跌(直接标价法,意味着汇率数值升高),市场越会多囤积外汇。当期,人民币累计下跌11.6%,境内外汇存款增加了525 亿美元。在2017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人民币双向波动期间,境内外汇存款余额与月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相关性为-0.546。这表明,人民币汇率越跌,市场反而会更倾向于用外汇存款对外支付或者将外汇存款结汇。其中,2017 年全年,人民币累计升值4.9%,境内外汇存款增加281 亿美元;2018 年年初至2019 年8 月,人民币累计贬值6.1%,境内外汇存款减少了1056 亿美元。
3
外债结构进一步优化
结合对境外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数据进行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广义政府部门增加的1255亿美元对外负债,基本是同期境外增持境内人民币国债所致,政府对这部分外债不承担汇率风险。银行部门增加的3754 亿美元对外负债中,有659亿美元是境外增持境内人民币金融机构债券所致,银行对这部分外债也不承担汇率风险(见图5、图6);剩余部分,主要是从境外借用外币债务,但银行通常用作对内外汇转贷款或对外进行资产配置,因而不存在货币错配,也就没有汇率风险对冲的动力。
4
宏观审慎的逆周期调控效果较为明显
宏观审慎措施不仅对远期结售汇业务具有逆周期调节的作用,还对整个外汇市场的交易结构产生了影响。根据外汇市场交易统计,2019 年前8 个月, 银行对客户交易中, 即期交易占到82.8%,较2018 年上升了1.6 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了2.2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衍生品交易占比相应减少。其中,远期和期权交易分别占到7.7%和6.8%,较2018 年分别下降3.1 和上升1.2 个百分点,较2015 年分别下降3.2 和上升3.9 个百分点(见图8)。国际上,银行对客户交易中,远期交易的占比通常高于期权(见图9)。而国内,在对衍生品交易征收20% 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后,由于外汇期权交易成本(减半缴纳)低于远期购汇,促使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期权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例如,在2017 年9 月至2018 年7 月暂停征收外汇风险准备金期间,中国境内银行对客户交易中, 远期和期权交易的占比分别为13.0% 和5.2%,前者占比明显高于后者;即期交易的占比为79.8%,也为2015 年以来最低。
5
总结“破7”不只在于简单突破一个整数关口,而是进一步打开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空间。尽管这次汇率水平变化纯属一次政策调整,即在政策上容忍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力量作用下扩大波动性,本身并不涉及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例如,中间价和银行间市场日浮动区间),但仍不失为不是改革的改革,是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国内企业要适应汇率市场化深化过程中汇率波动性增加的大趋势,切不可赌政策、猜方向,而是要在专注主业的同时,树立“风险中性”的财务理念。在2019 年8 月5 日人民币汇率“破7”当日,中国央行在《有关负责人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答记者问》中告诫企业,不要过多暴露在汇率风险中,并支持企业购买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央行还提示企业,叙做外汇衍生品应以锁定外汇成本、降低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实现主营业务盈利为目的,而不应以外汇衍生品交易本身盈利为目的。相关建议应引起有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编辑 钱开昊
来源 国际金融杂志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