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近日,IMI特约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及其团队撰文表示,当前防疫与复工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综合医学专家的推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是短期冲击,而非持续性损失;总体来看全国的复工进程将呈现缓慢推进的特点。展望未来,疫情冲击及复工进程将使得一季度经济明显走弱。不过在疫情拐点及返工潮后,二季度投资有望逐步回升,同时,与非典时期相比,本轮疫情结束后经济修复的幅度将更为缓和。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引言

疫情肆虐,复工在即。面对节后的人员流动和压实属地责任的压力,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措施不断升级,各个微观主体也在防疫与复工之间艰难纠结。未来疫情如何演绎?企业能否及时复产?如何协调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这些都已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2

疫情拐点何时出现?

疫情的不确定性直接关乎经济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致死率虽低,但其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影响已超非典时期。非典期间确诊人数为5千余人,而新冠疫情至今已逾4.4万;非典国内死亡3百多人,但新冠疫情至今死亡已过千人。尽管当前疫情依然严峻,但高频数据显示全国新增确诊人数已稳中趋缓,似有高峰将过的迹象。

随着返工人员不断增加,未来不排除疫情二次反复的可能。但综合医学专家的推测,多数观点认为二月中下旬或有望迎来疫情拐点。如此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是短期冲击,而非持续性损失。

 3

企业何时完全复工? 

当前复工节奏无疑是影响未来经济判断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地区和行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异,其对复工时点大都有所要求。房地产、基建等行业的充分复工几乎要待到2月下旬,而多数服务业的复工时间可能要推迟到3月份。

交通停运也对复工形成重要影响。1月下旬以来,绝大部分省份暂停省际道路客运业务,至今仅有安徽、四川等少数省份重新启动。铁路部门也采取了停运、控制流量等措施,2月下旬有望逐步恢复。目前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综合客运量仅为去年春运同期15%左右。此外,部分地区还要求外地回来人员居家隔离、对企业设定复工条件等。总体来看,全国的复工进程将呈现缓慢推进的特点。

 4

疫情冲击下经济如何?

展望未来,疫情冲击及复工进程将使得一季度经济明显走弱。在疫情拐点及返工潮之后,二季度投资有望逐步回升,但服务性消费将受到滞后影响。疫情期间贸易商谈预计显著降低,势必滞后影响到订单及进出口贸易。此外,服务业相对工业受到的冲击更为持久。值得一提的是,与非典时期相比,由于受到更多结构性减速因素掣肘,预计本轮疫情结束后经济修复的幅度更为缓和。

 5

基本结论

一是疫情的不确定性直接关乎经济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致死率虽低,但其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影响已远超非典。随着返工人员增加,不排除疫情二次反复的可能。但综合诸多医学专家的推测,二月中下旬或有望迎来疫情拐点。如此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冲击,而非持续性损失。

二是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和各行业对复工时点大都有所要求。房地产、基建等行业的充分复工几乎要待到2月下旬,而多数服务业的复工时间可能要推迟到3月份。此外,目前铁路和公路车次大量停运等也势必对复工进度形成重要干扰。慢节奏的复工潮对后续经济的预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展望未来,疫情冲击及复工进程将使得一季度经济明显走弱。不过,在疫情拐点及返工潮后,二季度投资有望逐步回升,但消费、外贸的修复将有所滞后。服务业相对工业受到的冲击更为持久。与非典时期相比,由于受到更多结构性减速掣肘,本轮疫情结束后经济修复的幅度将更为缓和。

编辑  李昂

来源  公众号:伍戈经济笔记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宣昌能:国际收支形势不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等短期影响而轻易发生改变

专栏丨王永利:信用货币辨析(二):实物货币的演变与信用货币的产生

陈雨露:支持上海率先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营造优质金融营商环境

海外之声 | 南非社科院专家加亚·乔西就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达慰问与支持

热点 | 范一飞:开设支付清算绿色通道 全力支持疫情防控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