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周星:跨国公司视角研究地方金融发展——第152期大金融思想沙龙圆桌研讨

周星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2020年5月25日晚,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北京主管合伙人周星应邀参加第152期大金融思想沙龙——疫情下的经济金融形势系列第18期暨“后疫情时代的地方金融发展”线上研讨会。在“疫情冲击——全球变局之地方金融应对”主题讨论中,周星女士从跨国公司的视角,提出疫情当下,尽管全球经济走势不容乐观,但疫情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可谓是“危中有机”,原因有三:第一,中国已慢慢走向疫情发展的最后阶段,即战略布局阶段;第二,企业不具备财力做产业链的调整;第三,跨国企业会贴近中国消费市场建立更完整的产业链。在后续在以“‘后疫’看点——面向未来之地方金融‘十四五’展望”为主题的研讨中,周星女士提出本次疫情是金融行业证明自己、中国市场吸引外资的契机,“十四五”规划不能脱离疫情、要关注金融承担的职责和价值属性、涵盖政府对金融科技的规划、重视政策扶持和产业转型之间的关系。疫情加速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政府官员应加强对数字化的理解与培训。


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北京主管合伙人周星

以下为会议纪要:

疫情冲击——全球变局之地方金融应对

 1

跨国公司视角:疫情带来的影响

2020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在疫情期间,普华永道中国团队基本处于无休状态,针对疫情对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对我们客户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判。疫情成为了当今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聚集在一起分享的热点话题。

无论是对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而言,今年最大的特点都是不确定性。在分析中国的GDP走势和增长情况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每周都会针对疫情发展情况进行重新探讨。之所以这么难预测,是因为这一次疫情所带来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改变和危机,由于没有人具备这方面的经验,全球范围内便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预测。各地政府也经常问到,普华永道给出的最新预测是怎样的?其实从整体来说,全球走势均是非常不乐观的。

这一次疫情我们要特别关注的不是疫情得到控制的国家是什么情况,而是基于对疫情的分析,关注那些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会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呢?因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全球产业链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我们中国的产业链并不仅仅只和欧美联系,和东南亚、非洲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所以当我们分析疫情带来的影响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在最晚时间内抗击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根据最新数据,巴西已成为全球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根据巴西的卫生部官员的发言,因为受到核算检测的影响,他们预估巴西大概有270万新冠肺炎感染者,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且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是在1918年之后从未经历过的。在全球产业链联系如此紧密的今天,我们很难去研判疫情到底对我们的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全球各个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认为,全球经济已出现衰退,但是否会出现大萧条目前还不能确定。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会是U形、L形还是W形,存在一个很大的问号。谁的手里也没有水晶球,在模型预测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每一个经济学家都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这些不确定性会使得企业在制定战略、调整产业链的时候遇到很大的挑战。

 2

跨国公司视角:外资是否会从中国撤资

有人认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很多企业会不会因为疫情移出中国?实际上,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平稳的控制。在应对疫情方面,中国已交出了一份很好的答卷,中国的抗疫经验来之不易,是全社会力量汇集的结果。各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会将疫情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控制疫情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复产复工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进行战略布局阶段。从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花很大篇幅介绍中国未来的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慢慢在走向战略布局的阶段。

另外,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短期内企业是不会从中国撤走的。产业链的调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理过程,企业要调整供应链,就要从战略、流程、财务安排、业务安排方面做出一系列调整。那么,在如今面临的不确定性情况下,企业十分看重自己的现金流和财务资源,不会轻易在这个时间点上,面对如此之大的不确定性来花钱来调整企业产业链,并把产业链移出中国。当然,我们也确实看到有一些企业移出了中国,但是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发现,并不是所谓的外资移出了中国,而是因为中国已经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很多国内企业也会把转型之后的一些低等级产业转移到中国。所以我们看到产业链的调整并不是因为疫情而要使产业离开中国,而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很多企业不具有财力去做产业链的调整。

但在中长期,我们确实会看到一些外资企业离开中国,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外资企业的主要职能、主要客户都是面向海外的,由于全球疫情发展很不确定,中短期内会导致海外需求下降,所以这些以海外订单为主的外资企业不得不关闭。同时,全球各个国家的政府部门都在反思,那些对国计民生非常重要的产业可能更需要本土化生产,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他们认识到,医疗药物、医疗物资的供应链非常重要。因此,当他们发现很难在本国内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时,他们可能会针对这些影响国计民生的产业做一个重新布局。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产业链会离开中国,他们只是在调整本国的布局。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一个概念,即“Glocal”,意思是国际企业进行本土化。事实上,消费者推动也是未来能够真正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型国际企业、国际集团更关注的是消费者在哪,因此这些企业会希望在更贴近消费者的地方构建一个更完整的产业链,以防产业链会因为疫情或者其他类似的危机事件而断裂。那么,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在哪呢?当然是在中国。因此,很多国际企业反而会在这过程中去考虑如何贴近中国的消费市场、在中国建立起更加完整的产业链,而不是在中国,仅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将成品移到国外再返销到中国。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会吸引到更多的资本,会有更多的国外大型集团企业投入到中国。只要中国能有更好的实质性营商环境的提升,有更好、更开放的市场迎接这些企业,这一次危机给我们中国带来的影响反而是“危中有机”。特别是在中国不断向前推进“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中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相信中国会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到中国来布局完整的产业链。

“后疫”看点——面向未来之地方金融“十四五”展望(普华永道视角)

 3

全球金融大局势

在讲“十四五”之前,我们先从金融的角度谈一下全球的大局势。从全球的角度来说,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行业的名声在民众心中或者社会眼光里一直都不是特别好,大家都认为危机过后,金融行业并没有真正地贡献、显现出它对社会的价值。所以在这一次疫情之后,从全球来看,对金融行业来说反而是一个契机,因为经济的重启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果将经济比作是身体的话,那金融就是其中的血液,经济要重新恢复活力是离不开金融的,这就恰恰给了金融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一个向社会证明金融所赋予社会的价值,以及在重启经济中金融所起作用的机会。所以我认为,金融行业在这一次疫情影响下,也是“危中有机”。

另外,受全球疫情的影响,那些本来已经是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运行的国家都推出了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所以很多发达国家的利率都是非常低的。而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则比较有吸引力,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这对我们资金的来源来说是一件好事。

金融离不开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城镇化发展会自然而然地推动金融需求的增加。虽然大家坐落在某一个具体城市,但都会辐射到周边。金融的特色就在于它会服务整个城市集群。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的步伐,城镇集群未来会发展成一个超大型的城市集群,位于集群核心区域里的金融会辐射、服务于整个城镇集群,而不仅仅服务于整个城市。所以未来在看地方金融布局的时候,应该把眼光看的更远一点,要看到国际变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正面推动,以及思考其如何更好地辐射整个城市集群。

 4

地方金融发展建议

关于“十四五”规划,以下几点应该注意:第一,“十四五”规划不能脱离疫情。疫情并不是短时间的,尽管疫情在中国确实已经得到平稳控制,但我们应该关注疫情控制得最差的国家所遭受的影响。在考虑疫情对金融行业产生的影响时,大家不能对此太乐观,各地方金融机构的领导们需要真正重视起来。举个例子,普华永道对美国的四大银行、欧洲的五大银行一季度的数据作了统计,美国四大银行一季度的风险损失,也就是坏账损失计提的比例增加了255%到454%。欧洲五大银行一季度减值损失计提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0%到1113%。所以金融行业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要正视这一点,做好金融风险管控,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也要对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压进行测试。

第二,“十四五”规划要关注金融承担的职责和价值属性。无论是普惠金融也好,还是绿色金融也好,都是金融行业在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的。但是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与资本短期逐利这一商业属性之间是有矛盾的,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它却很难得到发展的原因。但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呢?如今我们在评估金融行业的表现、在进行资本金融投资的时候,我们更多是去考虑ESG,即关注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价值、公司治理情况等。目前,ESG体系已经成为很多投资者进行评估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只看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所以各地方金融局的领导在布局“十四五”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ESG在我们评估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最近,金融行业的一位政协代表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在对主权基金进行投资的时候,应建立中国特色的、有利于民生的ESG框架来投资那些较好的企业和大型项目。所以,为了平衡资本逐利的要求,就需要以另一个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尽管这个指标不容易确定,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能够显现出金融行业的社会价值的。

第三,“十四五”规划要涵盖政府对金融科技的规划。为什么普惠金融、小微贷的发展这么难?其实,在中国的金融行业、中国的银行体系中,让银行业去投小微企业,银行是不愿意的,因为银行有自己成型的一整套风险管理体系,而这一套风险管理体系最擅长的是对公业务。而小微企业处于零售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所以在未来如果要做好对小微企业的投资、做好对小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支持,政府背书需要基于大数据对这一些企业的金融安全性的分析评价,贷款的使用跟踪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因此,“十四五”规划里面应涵盖对金融科技的规划。

第四,政府要重视政策扶持和产业转型之间的关系。一些行业或者企业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被抛弃掉,进而将会产生员工失业的情况。政府应考虑如何针对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失业的员工进行转岗培训,而不是如何保住这些本应被抛弃的企业。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国家可能会针对疫情投放很多的钱(包括3.75万亿的地方政府债、2万亿的特别债、1万亿的财政赤字、1万亿的国债),这时候地方政府需要特别注意钱的有效性,千万不要通过临时性的特别债把已经淘汰的产业救活。我们要研究的不仅仅是金融,更多的是要研究产业转型的情况,把钱前瞻性地投放到有助于未来发展的产业中。

最后,我还想给所有的地方金融机构的领导们提一个建议。我们都知道世界发展的趋势一定是进入数字化时代,而且疫情也加速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但是仅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我们很多人都无法更好地了解数字化时代到底会发生哪一些重大变革。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政府官员都要加强对数字化的理解和系统性的培训。举个例子,去年,我们普华永道投资30亿美元为企业每一位员工提供数字化技能提升培训,这种培训是系统性的,是一个自我知识更新的机会,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当我们做好系统性知识更新的时候,我们才能前瞻性地知道金融工具应该放在哪一些产业里面。

观点整理  周润

编辑  郭瑞华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商倩、陈玉琳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刘元春:正确理解“六稳”和“六保”之间的关系

视点 | 涂永红:地方金融发展凸显地方特色——第152期大金融思想沙龙开场致辞与会议总结

视点 | 侍得广:科技创新推动地方金融发展——第152期大金融思想沙龙圆桌研讨

海外之声 | 监管指引:支付创新对社区银行的影响

类承曜:股票估值、情绪与投资策略——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51期干货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