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张明:美国股市动荡仍未结束
近日,IMI特约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撰文分析美国股市未来走势。文章认为,今年4月以来的美股反弹主要是因为疫情的减退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重新上升、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以及复工复产的推进使得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张明认为,前期的美股反弹并不意味着牛市即将到来,美国股市的动荡仍未结束,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美股都会面临波动性上升的格局,且不排除美股会再度暴跌。
以下为文章全文:
4月以来至6月上旬,美国股市摆脱了2月下旬到3月底的大跌行情,出现了显著反弹。美股三大指数最高时分别反弹了48.3%、44.5%与46.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甚至超过了2月中旬的年内高点,创出10000点以上的历史新高。有部分观点认为,美国股市有望迎来新一轮牛市。对此,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乐观。
事实上,6月11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就分别下跌了6.9%、5.9%与5.3%;12日三大股指虽有所反弹,但从截至6月12日当周的情况看,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下跌5.56%,标普500指数下跌4.8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3%,均创3月20日之后的最大周跌幅。从当前的整体形势看,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美股都会面临波动性上升的格局,且不排除会再度暴跌。
首先,今年4月以来的美股反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在4月26日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疫情的减退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重新上升。二是为了应对疫情引发的金融市场恐慌,尤其是为了平息3月中旬金融市场上出现的流动性危机,美联储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巨量流动性的投入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三是在疫情有所减退之后,美国政府开始推动全国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的推进使得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状况有所改善,显著改善了投资者的信心。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前期的美股反弹并不意味着美股熊市终结、牛市即将到来,美国股市的动荡仍未结束。
其一,近期美国游行频发,这使得新冠肺炎疫情面临显著反弹的可能性。事实上,美国新冠肺炎日均确诊人数已经由5月下旬的21693人上升至6月上旬的23502人。
其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很难继续在边际上放松。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用意有二:一是缓解市场上的流动性危机,避免投资者恐慌性抛售;二是对冲疫情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冲击。目前第一个目的已经实现,这就意味着美联储货币政策难以继续快速放松,反而可能面临边际上的收紧。最近几日美国股指的调整,就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相关表态有关。
其三,近期美国就业数据饱受争议。例如,美国劳工部官员指出,很多因为疫情而暂时失业的劳动者并未在申报时填写“暂时性失业”,而是填成了“被雇佣,但由于其他原因暂时停工”,这就使得这部分失业者并未进入失业统计数据。如果考虑到这一因素,则5月份美国就业数据的显著改善要打一个不小的折扣。
其四,从直观上看,目前美国股指几乎回复到疫情冲击前的水平,但美国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则由于疫情蔓延而备受打击。这就意味着,当前美国股市的估值水平已经显著超过了疫情暴发前,从而变得更加虚高。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自己的业绩,美国股市将会面临较大的下调压力。例如,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开发的经过周期调整的市盈率指标,截至6月11日依然高达28.15倍,显著高于16—17倍的均值或中位数水平。
其五,近一段时间美国股市的快速反弹,与美国国内因为弗洛伊德事件而引发的社会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政治、社会的动荡居然没有对快速上涨的股市产生任何显著的负面影响,违反了金融市场的常识。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股市除了“回归中值”之外,恐怕也会“回归常识”。
其六,如果以史为鉴的话,本轮美股熊市太短太浅。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股熊市的持续时间分别为两年半与一年半,美股累计下跌幅度均在50%上下。目前来看,疫情冲击下的美股熊市仅仅持续了不到两个月,且目前的下跌幅度已经不到两位数。此外,在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期间,美国股市总共下跌了五次,在期间反弹了四次,但累计来看股市跌幅还是超过了一半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历史将会重演,我们对未来一段时间美股的走势就不宜过于乐观。编辑 侯津柠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12期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视点 | 张斌、朱鹤:疫情再起,经济复苏离不开宽松的政策环境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