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侧畔千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伍戈经济笔记 Author 伍戈

IMI特约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近日分享了自己关于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变化的思考与看法。他指出,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历史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担心看似是临时性的冲击,但实则可能产生永久性影响的事件,及其对于整个经济、各类行业和资产价格的影响。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国际变局预示市场化力量在全球的消退?

当看不清前行的路时,借用历史“望远镜”能帮助厘清未来方向。人类演进过程中无时无刻都是和瘟疫等冲击作斗争:14世纪欧洲黑死病流行引发了对神学的怀疑,很大程度促成了文艺复兴;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发期恰恰是社会主义思潮积极发展阶段。站在目前时点,中国取得骄人的抗疫成绩,我们开始对很多东西重新审视,包括对“灯塔国”的理解。近年来美国对华发放的签证占比明显下降,表征着中美关系的变化。尽管如此,各类经济预测都明显低估了我国对外部门及出口的韧性(而高估了国内投资和消费)。贸易似乎总能通过某种市场化的方式“自发”维护其韧性:新冠疫情时,中国出口超预期是由于防疫物资和居家办公用品;贸易摩擦时,中国对美出口虽下降,但对东南亚等出口(或转出口)明显增加。未来两年中国还有望成为世界最大零售及商品进口市场。从外商投资来看,美国对华投资在缩窄,但其它国家对华投资在上升,整体外商投资趋势难言逆转。过去全球化强调要素配置中的效率提升,但一味追求效率似带来产业链的脆弱性。近期有些国家提出产业布局分散化,或也是预料之中。不过,我们仍能感觉到市场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并不容易被政客的力量所左右。外部环境是否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也取决于我们怎样应对它。我们固然警惕诸如美苏之间的“冷战”,但现状与过往非常不同,最重要的是中国主动拥抱全球化。目前我国贸易、金融和投资等与世界的融合还在加深,尽管有些领域的脱钩难免(例如科技、教育等)。如果中国沿着市场化和开放的方向走,这未必成为系统性风险。

 2

疫情带来的是永久影响还是临时冲击?

新冠疫情百年未见,但未必是史上最严重的。即便遭受了更为严重的西班牙流感后,很多大国的经济增长中枢又可回到疫情前。究其原因,影响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是劳动力、资本和生产率。如果这三方面没有受到系统性影响,那就很难影响到经济增长及利率中枢。当然,疫情的短期冲击不可忽视。
近期美国等出现二次疫情,其经济并未产生相应的回落。我们不清楚疫苗何时出来,但世界经济对于疫情的敏感度正在下降。未来我国防疫物资的出口增速仍在高位但将边际递减,非防疫物资出口会有更积极的表现。我国消费当前的回升主要并非居民收入上升的结果。失业率高企叠加消费倾向低迷,使得消费修复仍偏慢。这也是今年消费低于市场预期的原因,大家事前没有很好剥离疫情的复杂影响。消费内部的修复不均衡,疫情期间囤积的日用品等必选消费已明显减少,而可选消费的上升态势还未结束。
房地产等传统动能的当月同比增速已回到疫情前。叠加房价上升,近期开发商负债受限,使得加速销售回款变得迫切。鉴于利率的领先规律,商品房销售单月同比拐点可能在四季度。建安投资受到资金掣肘也会边际往下。前期土地成交活跃,未来半年土地投资有望维持高位。从当季同比看,房地产投资四季度或将下来;但累计同比看,房地产投资景气可持续到明年一季度后。总的看来,疫情冲击的特殊性决定了本轮基建等传统总需求刺激的克制程度。三季度政策发力下宏观景气程度明显抬升。四季度外需向好但基建减弱,经济整体回升幅度料将趋缓。明年上半年GDP会由于基数原因将有跳跃式上升,尽管这未必意味着经济完全修复。

 3

宏观政策是否回归常态及资产价格如何演绎?

各国实践表明,即使经济未完全修复,但名义GDP出现拐点后,政策利率的拐点随即出现。如果三、四季度经济回升,那么银行间利率走势是清晰的。值得一提的是,从现在到年底,CPI会由于猪肉高基数等会持续下降,而PPI同比回升。过去两者出现“剪刀差“时,银行间利率往往震荡。此外,明年一季度靓丽的经济同比数据可能引致利率抬升。利率拐点过后货币数量拐点也将出现。当出口由负转正,也意味着社融拐点的可能到来。如果三季度末、四季度初社融存量增速出现拐点,叠加PPI回升,那么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最强的时候就可能过去。映射到资产配置策略上,我们倾向于目前以防守的姿态迎接未来更好的进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尽管遭遇诸多非常态冲击,但这阻挡不了我国经济回归常态化的经济基本面和市场化的运行规律。

编辑  郭瑞华

来源  “伍戈经济笔记”公众号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王兆星:民资投入“两新一重”是“双循环”的基础

IMI锐评 | 2020年服贸会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IMI工作论文 | 双边互换协议和跨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

王忠民:数字化投资时代的中国范式

IMI工作论文 | 资产波动形态与信用利差之谜——经典 Merton 模型框架下的拓展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