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戴稳胜:深圳先行先试综合改革方案中的资本市场内外循环展望

戴稳胜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深圳“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先行先试”。深圳应当如何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文章全文: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综合改革方案》)要求深圳“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先行先试”,并给出了若干明确的先行先试的具体领域,如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CDR)。建立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上市机制。优化私募基金市场准入环境,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深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等,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如2022年,各方面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2025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是对深圳前四十年改革开放重大贡献的肯定,更高水平下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重担非深圳莫属,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对深圳的赋予的重担与期望,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市场发展机制与路径的探索,是新的国际形势下促进内外双循环中国金融业引进来、走出去的重大战略举措。

 1

先行先试,非深圳莫属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成为国内外重要的金融中心。最新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排行中,深圳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全国第三位。但与北京上海相比,深圳金融有着鲜明的特色,资本市场先行先试改革的落脚点,非深圳莫属。一是资本市场发展与生态体系完备。我们所谓资本市场当然是包括了股市、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在内的与货币信贷市场相对应的直接融资体系。从金融规模上讲,深圳不及北京与上海,但是一方面资本市场深度发展,2015至2017年深交所连续三年IPO全球首位,2019年按市值是全球第八大、按交易规模则是全球第三大交易所。二是生态体系完备,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等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规模与实力全国依靠,经纪、资管、投行等业务量占到全国的1/3。二是鲜明的科创与发展导向。至2020年上半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310家,居北京之后为全国第二位,而其中科创企业为主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则全国第一位。金融服务实体、金融推动科技的作用非常明显。

 2

发展导向,科技引领

深圳40年的发展贯彻了发展导向与科技创新引领。综合区域性试点方案中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目标依然是坚持发展第一,科技导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发展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发展与创新驱动。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资本市场与直接融资在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纳斯达克、硅谷风投直接间接地支持了特斯拉、谷哥、亚马逊等创新型企业成为世界科技巨头。与纳斯达克市场、硅谷创投行业相比,我国科技支持型资本市场无论是规模体量,还是发展深度与广度上,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试点方案中深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完善新三板转板机制,理顺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优化CDR制度,吸引优质企业回归A股;优化私募基金市场和创业投资企业市场,一系列改革的目标都在于探索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

 3

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下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探索

深圳资本市场未来的改革实践,要结合先行先试改革方案全篇来看。我们认为,改革方案赋予了深圳从根本上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进行探索的重任。社会主义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坚持劳动价值论并坚持按劳分配。改革方案强调,要增加一线劳动者的报酬,同时要“建立要素市场评价贡献机制”,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技术成果转化相关制度。这里的要素就包括技术、管理、知识等,而我们认为,这些要素本质上就是劳动成果的表现形式,对这些要素的市场评价机制,就是对劳动成果的市场评价机制,就是对“按劳分配”形式的探索。事实上,创新企业境内发展股票或存托凭证、新三板挂版公司转板上市、私募基金市场准入环境优化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为技术成果的转化、要素市场的完善、以及按要素贡献决定报酬,从而充分体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实现多种形式的按劳分配,提供了最优良、市场化的实现手段。资本市场的先行先试,必然是在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之下,对资本市场运行内在驱动要素的先行探索。

 4

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深圳资本市场的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指出明确体现了资本市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试点方案中明确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深圳依法发起设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深圳依法合规获取支付业务许可证。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一方面试点方案明确了引进来的不仅仅是海外金融机构,还包括国际金融规则体系;另一方面,引进国际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规则体系必然要与我国国情相匹配,要进行适合我国发展需求的改造。如前所述,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目标,还是发展导向与科技创新,因此海外金融中诸如金融泡沫体系内自我循环的因素要加以剔除。因此适应中国发展目标的国际规则的引进、吸收、转化、融合,就是深圳资本市场未来改革试点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而以深圳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促进国际国内金融、特别是金融规则的循环互动,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与社会运行机制的可复制的金融规则。更进一步地,长期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和服务能力的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对全球创新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也将越来越强,而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与规则,也极有可能随着我国金融机构、创新企业对外服务范围的拓展走向全球,中国金融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也将一步步提升。

编辑  郭瑞华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易纲:新发展格局下扩大金融业开放的思路

视点 | 王永利: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设想的战略目标海外之声

BIS行长:面对未知的风险——中央银行的关键作用

周末读史 | 白银走上主导货币舞台的步伐与明中期的“邱濬方案”(一)

焦瑾璞:全球黄金市场变局下的中国角色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