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拜登时代: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将要去往何方?

国际货币研究所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当地时间1月20日,拜登(Joe Biden)正式宣布就职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据美联社报道,拜登政府团队曾在日前表示,在拜登就职后将立即展开为期10天的闪电行动,以签署一系列行政命令的方式调整美国宏观政策走向。拜登政府时代正式来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将如何调整?拜登政府推行经济政策又会面临哪些挑战?中美关系又将去往何处?就上述问题,本文特地将国内外知名媒体、IMI专家和智库学者的观点整理如下。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特朗普任期四年内,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美国的经济政策以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为主基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国国内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000万例,死亡超过40万例,特朗普政府失败的防疫政策使得疫情失控,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且持续的负面冲击。拜登在就职前于1月14日晚间公布了总规模约为1.9万亿美元的新冠疫情救济计划——“美国救济计划(the American Rescue Plan)”,并在就职当天及之后几日内签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疫情衍生的经济危机、气候变迁和种族不平等加剧等问题。《经济参考报》的文章分析认为,拜登政府的政策调整趋势明显,且力图改善民生困境。拜登及其团队在日前的简报中声明,要着手解决“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种族不平等”这四项危机,不但要扭转特朗普政府造成的最严重损害,还要开始推动国家前进。拜登政府将重返《巴黎协定》,撤销针对一些国家的移民禁令,推行严格的防疫措施。拜登政府的多项政策,包括延长学生贷款的暂缓偿还期限、无力支付房租者的清退期限等,都意在缓解疫情导致的经济困境与民生困境,应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困难与不均衡。
对于拜登政府的1.9万亿美元救助计划,IMI研究员张瑜指出,1.9万亿美元将主要花在三个地方:一是启动全国疫苗接种计划以遏制新冠疫情,让学校安全开学;二是向遭受危机冲击的工薪家庭提供救济,包括向每人发放1400美元的现金支票;三是支持正在抗击疫情的社群,包括为小企业提供支持、保护急救人员、运输工人和其他重要工人的岗位。张瑜认为,救济法案的救济焦点越来越着重于居民部门,两轮财政刺激下预计全年美国个人总收入同比增速均值有望达到7.9%。
IMI特约研究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认为,从目前来看,拜登政府上任初期重点推动的经济政策有:加强对疫情的防控,避免疫情再度大规模扩散,即使因此可能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也在所不惜;推动新一轮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的通过;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而由曾任美联储主席的耶伦出任财政部长,就是一着很好的先手棋;四是修改移民政策,据说拜登政府将会显著放松针对高科技人员的移民政策。
拜登政府的重要内阁成员也颇引人关注,尤其是启用前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担任财政部长。拜登政府的内阁成员以在华盛顿经验老到的”老臣“居多,不同于特朗普”任人唯亲”和“忠诚”的选拔标准,拜登更看重内阁候选人的专业素养和政治能力。对于耶伦担任财政部长,张明认为,耶伦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和伯南克一样,货币政策总体上都是偏松的。基于其自身的研究表明,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前提下,过紧的货币政策通常是导致萧条加剧的重要原因。预计耶伦担任财长之后,一方面,美国财政部将会继续推动宽松财政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考虑到耶伦的美联储背景,预计美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将会进一步加强。美国政府存在很强烈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动机,尽管现代货币理论(MMT)被大多数学者视为洪水猛兽,但事实上美联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MMT操作。

 2

未来挑战重重

特朗普已经离任,但特朗普主义仍存,7400万张普选票意味着特朗普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新冠疫情加剧了美国底层人民与精英阶层的对抗,加剧了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不仅如此,新冠疫情在美国持续蔓延,入冬以来疫情形势更是加速恶化,给美国经济和市场信心带来沉重打击。特朗普支持者攻占美国国会大厦,引发全球震惊
通胀问题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拜登政府政策的有效性。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提醒道,尽管当前美国的通胀率还很低,但在大规模刺激政策和长时间低利率的环境下,短期通胀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期间的封锁摧毁了某些行业的产能,若不断增长的需求与供给发生冲突,某些领域的物价可能会迅速攀升,例如休闲和服务业。
张明认为,美国在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后续经济复苏将面临四个困难:一是疫情演进依然具有不确定性,疫苗出台以及大规模推广的时间表尚未确定,而一旦加强疫情防控力度,就可能对短期内经济复苏造成负面影响;二是美国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冲击并未被充分消化,企业也并非美国政府救助的重点,这意味着未来美国依然可能出现企业信用危机;三是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率已经处于历史性高位,未来继续实施大规模财政扩张政策的空间较为有限;四是美联储2020年扩表迅速,一旦2021年通胀有所反弹,美联储可能被迫边际收紧货币政策,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
而美国未来的挑战不仅仅是新冠疫情给经济复苏带来的阻力。美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深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早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就已经存在并逐渐显现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院长、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宏观金融稳定与创新中心主任王建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宏观金融稳定与创新中心研究助理雷晋莎认为,疫情爆发只是压垮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基本面早在疫情前就已经存在严重问题,无法支撑经济继续扩张。2008年金融危机后,生产效率快速下降和缺乏新的增长点一直困扰着美国经济,私营部门的近几年投资相对疲软,但股票市场却连创新高。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脱节导致公司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在危机中表现得十分脆弱,迫使美联储和财政部动用刺激工具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但这却为美国和全球经济埋下隐患。未来美国在中长期仍将面临着反全球化加速、政府债务飙升、贫富进一步分化和可能的通胀问题等诸多挑战。
对于美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张明指出,美国社会在大选后呈现的分裂其实从2016年上一次美国大选起就表露无疑,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国内收入财富分配失衡程度持续加剧所导致的。从1970年起至今,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至今,美国国内的收入财富分配失衡都在不断加深。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中低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几乎没有改善,美国国内社会阶层流动性显著下降,这导致中低收入阶层的焦虑、愤怒情绪不断上升,这种情绪又被别有用心的政客用民粹主义的怒火点燃,成为近年来美国政府乱象的根源。

 3

中美关系展望

特朗普在任四年内,悍然发动对华贸易战,无端打压中国企业,阻挠中美正常人员交往,并在全球伙同反华势力企图遏制中国发展,中美关系不断恶化。拜登上台后,不仅要面对特朗普留下的“烂摊子”,还要重新审视美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尤其是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前中国央行顾问余永定认为,中美贸易战并无赢家,美国付出了十分高昂的代价。他希望拜登政府能够扭转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走向,将贸易问题放在世贸组织规则框架下,遵循世贸组织的精神,不偏不倚地谈判、解决。要达成可持续的贸易协定,前提必须是中美应为竞争对手,而非敌人。首要工作在于,两国应在世卫组织的主持下或与世卫组织合作,制定遏制新冠肺炎的综合计划;第二个重点工作就是实现中美贸易关系正常化,并在一定时间内取消双方的所有附加关税;另外,拜登政府已将应对气候变化列为政府优先事项,这也是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两国在这一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指出,拜登上台后,中美之间贸易合作的领域和力度会更大,并恢复、加强与中国的人文交流,减少对中国企业到美国金融投资的限制,并在清洁能源领域、气候领域、公共卫生与反恐等议题上加强合作,重回国际组织,争夺世界规则制定权和领导权。当然,拜登政府在对华态度上仍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拉拢盟友在科技、技术、网络安全等领域对中国实施限制与打压,在香港、南海、台湾、环境、劳工与人权等问题上仍将对中国保持施压态势。中国应当对内专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美平等基础上加强合作,对美国可能的围堵实施“合纵连横”战略,同时不断加强双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完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则指出,拜登上任后中美关系不会马上掉头向好,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被任命为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凯瑟琳·戴(Katherine Tai)被任命为美国贸易代表,说明今后两国关系可能会面临更复杂的博弈。新形势下,拜登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调整,总体上仍可能有助于稳定两国经贸关系。拜登政府会更加关注新的谈判,以解决诸如国有企业、政府补贴、透明度等美方眼中的所谓结构性问题,并在建立数字经济新规则、抗击新冠疫情大流行、汇率和外部平衡等领域,关注、寻求与中方的合作。中国有理由将美国权力转移看作是一个对中美关系带来正面改变的契机,通过双边对话合作处理外部失衡,有理由期待看到相对而言较为稳定和更具建设性的中美关系。
本文综合了《经济参考报》、《金融时报》、公众号“一瑜中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等媒体报道和学者观点

编辑  郭瑞华

撰稿  郭瑞华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宣昌能:应用科技手段提升外汇监管效能

国际金融科技观察 | 欧洲银行业管理局:未来一年的监管重点

周月秋:科技赋能商业银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RUC之声 | 吴晶妹:展望“十四五”,征信建设需要“征信法”

中国资本市场再设计:基于公平效率、富民强国的思考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