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贲圣林:从技术、管理和金融视角看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浙大AIF Author 勤勤恳恳的


近日,第四届国际健康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受邀参会,作“科技×管理×金融——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商学院视角 A World-Class Healthcare System in China Powered by Technology  Management  Finance”主题演讲。演讲主要围绕三部分观点展开:我国医疗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国外医疗体系的对比分析,目前我国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能力提升和金融服务赋能三动力来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同时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发挥中国特有优势,建立一个高效、普惠、便捷的医疗平台。
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前来参加第四届国际健康金融高峰论坛。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科技×管理×金融——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商学院视角 A World-Class Healthcare System in China Powered by Technology  Management  Finance”,我将围绕这三个视角,探讨如何多维度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
具体地,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作分享:第一,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前世今生。第二,中国与国际其他主要经济体医保体系的横向对比。第三,三驱并驾,助力多层次医保体系的建设。

 1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前世今生

首先回顾“前世”,即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历程。建国之初,公费医疗制度确立。80年代末至90年代,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过去40年,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一大趋势是过度的市场化,信奉芝加哥学派的实践者里根、撒切尔推动了私营化、民营化的改革。中国也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学习和模仿欧美。
自90年代起,我国对住房、教育、医疗领域进行市场化运营。市场化以来,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甚至老百姓们将这三大民生领域改革后的面临的压力戏称为“三座大山”。直到2009年,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总目标被提出。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2020年,新一轮医改提出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这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构建适合中国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是健康中国、和谐中国、阳光中国的必备基石。再来讲讲“今生”,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重要进展:第一,医疗保险覆盖人群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全民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1亿。我来自江苏农村,昨天我特地问了问我父母,他们说每年交380块钱就能参与基本医保,可以报销百分之六七十的医疗费用。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已覆盖占全球人口约19%的中国人民。第二,基本医保用药的保障范围渐趋优化。截至2020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药品已达2800种。第三,准入谈判和集中采购推动药价逐步降低。2020年,集中带量采购共覆盖87个品种,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3%,老百姓看病“减负”卓有成效。
随着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初成。第一层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功能;第二层次,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我自己曾在跨国企业工作,公司为我们购买一些补充性的医保;第三层次,商业健康保险,主要分为普通商业健康保险与个人税收政策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第四层次,慈善与互助。公益慈善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力量的共同参与。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吉林省心脏病医院院长,他们医院有许多海外医生,成本不低,但是通过众筹各方力量,做了非常多公益性的善举,给吉林省的小朋友们做了两万多例心脏手术。

 2

医疗保障体系的国际对比与寻差距

从2018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来看,中国仅占比5.4%。对比国际其他经济体,美国达到20%,折合投入5万亿美元,但从效益来看也不见得十分理想。来参加活动前我特地问了今天参会的跨国公司的代表,他们认为占比在9~10%比较合适。例如欧盟国家,其投入占比就在10%左右。另外,我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模式,医疗卫生费用占比仅4.5%。新加坡的医保体系是比较高效且福利相对全民化的。所以医保体系建设不是说钱花得越多就一定越好,而更涉及到效率、公平等顶层设计的问题。
从卫生费用支出的具体结构来看,新加坡属于储蓄型医保系统,政府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约50%。社会型医保体系,例如中国、德国、法国、日本,政府支出加社保支出占比大致在80%左右,中国相对少些,约69%。在全民医保型国家里,瑞典政府支出占比最高,达85%。英国的全民医保,其医保管理和覆盖范围值得我们学习。而市场主导型医保体系,以美国为代表,商业保险支出占比达40%。此外,更重要的是科技可能会重塑、颠覆整个医疗系统。从我个人感受来看,教育和医疗可能会是未来最受科技颠覆、变革最猛烈的两个行业。我们当前效率太低,技术革命带来的浪潮十分迅猛,科技能够助力解决很多问题。

 3

三驱并驾,助力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

三驾齐驱,助力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应当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管理能力提升为支撑、以金融服务赋能为抓手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结合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构成来看,科技已给医保体系带来了哪些改变?第一层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用户量已突破5亿,覆盖近40%参保人。其支付功能可在208个城市使用,覆盖超过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2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如果医疗行业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进一步普及,灰色收入将会锐减。第二层次,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例如平安养老险的“团体保险线上核保模型”,可支持 100%自动化输出核保解决方案。第三层次,商业健康保险。太平洋健康的“智控罗盘”通过大数据建模等手段多维度实时评估理赔案件,形成可视化风险评估报告。目前我们的理赔承诺太高、效率太低,科技赋能将使理赔流程更加健康透明。第四层次,慈善与互助。例如蚂蚁集团的“相互宝”,累计已互助54次,帮助超过11万受助成员。
在未来,科技还能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一是场景化。借助科技的力量,将医疗嵌入生活各个层面与各种生活场景,比如现在已有许多银行将金融服务与医疗行业场景结合起来。二是透明化,让医疗的过程与价格变得更加透明。三是普惠化,助力医疗全渠道覆盖、全人群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四是去中介化,赋能事前事中事后全链路服务。

二、以管理能力提升为支撑
宏观层面,从中国优势出发,抓制度建设、顶层设计,完善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
中观层面,完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行业政策、行业标准的构建,在标准化、简单化、阳光化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微观层面,应着力缓解信息不对称,做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区分,进一步规范药企定价

三、以金融服务赋能为抓手
以金融服务赋能为抓手,差异化,多元化,社会化赋能医疗保障体系。凸显其公共属性的同时拓宽医疗机构融资渠道,让我们的健康医疗体系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放眼国际,和很多美国的联合健康都非常不错的资本市场表现,和辉瑞、诺华等国际医药巨头相比丝毫不差,我认为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这类补充性机构的发展模式在中国是否适用。
我所在的浙大国际联合商学院、浙大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也有如国际养老金实验室等相关项目,期待以后能与各位健康管理、医疗保障等行业的同仁们一起努力。最后做个简单的小结:首先,医疗保障具备公共属性,是我国三大民生领域之一,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一个体现第二,全世界医疗保障体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和制度优势,我们要积极发挥人口众多、资源协同的优势,构建真正适合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第三,在顶层设计定调后,我认为应当从发展科技、重视管理、用好金融这三个维度推进具体执行,充分发挥这三个因素的乘法效应我们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强化风险识别能力,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参与主体,建立一个透明、公平、高效、普惠、便捷、安全、方便的平台。我们中国有独特的优势,我希望,也邀请各位,一起祝福一个更健康、更阳光、更数字化,也更和谐的中国。谢谢大家!

编辑  李璿

来源  浙大AIF公众号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管涛:国际资本市场当前暗流涌动 抵御风险冲击是重要课题
视点 | 边卫红:美元国际地位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资本市场形势分析——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61期主题报告
独家 | 鄂志寰:对国际资本市场形式的观察与思考
海外之声 | 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