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1995-2018年43个代表性国家的跨国分析表明,全球失衡通过估值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整体增强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外币净资产为正的发达国家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对外净资产会产生估值效应,但不会影响经济增长,而该效应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存在货币政策估值效应传导渠道。其中,外币净资产为正的新兴市场国家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产生的估值效应会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外币净资产为负的则会强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在遭到货币政策冲击后,中国对外净资产同样能够产生估值效应,但未显著影响经济增长。本文为全球失衡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关键词:全球失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估值效应作者 | 宋科(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雅鑫(IMI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苏治(IMI特约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背景下,部分国家持续出现经常账户逆差,而另一部分国家持续出现经常账户顺差的全球失衡现象已是常态,其在各国对外资产负债表中的表现为对外净资产规模的扩张,以及币种结构和投资结构的错配。随着失衡程度加剧,深度参与全球化国家的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存量因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而产生明显估值变化,形成估值效应,并开始在净国际投资头寸变动中发挥着与经常账户余额同等重要的作用。那么,估值效应的存在以及规模扩大是否会影响各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于不同国家对外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差异较大,估值效应对各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效果是否具有异质性?事实上,当前已有不少文献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尝试基于估值效应视角,进一步检验全球失衡程度加剧是否会影响各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亦即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估值效应传导渠道的存在性与异质性问题。准确测算估值效应是检验货币政策估值效应传导渠道的重要前提。从现有文献来看,估值效应通常用t+1期末与t期末对外净资产存量变动额减去t+1期间金融账户余额来表示,但部分研究在测算估值效应时往往会忽略对外净资产和金融账户余额的货币计量单位。作为一种衍生变量(derived measures),一国对外资产负债存量和金融账户余额均换算成以美元为单位测算的估值效应和均换算成以当地货币为单位测算的估值效应会出现正负符号相反的现象。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发现,仅考虑t期末净国际投资头寸由汇率波动引致的估值效应时,如果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趋势与美元兑本币的汇率变动趋势相同,且美元兑本币的汇率波动幅度更大时,两种估值效应的符号就会相反。进一步地,本文通过构建简单模型,系统分析了货币政策估值效应传导渠道的理论机制。当本国遭到货币政策冲击后,家庭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存量因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的估值效应会影响其预算约束,进而影响其投资和消费;非金融企业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存量因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的估值效应会影响其外部融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和产出;商业银行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存量因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的估值效应会影响信贷供给,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投资与生产。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用面板VAR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外币净资产为正或负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估值效应传导渠道的异质性。经验分析表明,发达国家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会产生显著的估值效应,但并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即货币政策估值效应传导渠道不存在;新兴市场国家存在货币政策估值效应传导渠道,其对外净资产存量因货币政策冲击产生的估值效应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对外币净资产为正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货币政策冲击后对外净资产存量产生的估值效应会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而外币净资产为负的新兴市场国家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对外净资产存量产生的估值效应会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此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外部失衡通过估值效应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遭到货币政策冲击后,我国对外净资产同样能够产生估值效应,但尚无法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在当前新发展格局下,本文提供了全新的经验证据和明确的政策启示。第一,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协同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要特别注意增加对外资产中以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比重,尽可能保持对外净资产币种结构的平衡。第二,要更多关注对外资产负债存量变化对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考虑到由汇率波动引起的估值效应对宏观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必要构建并发布以对外净资产币种结构为权重的金融汇率。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货币政策效率、完善风险对冲机制、改善投融资环境,以减轻估值效应对经济实体可能带来的影响。 编辑 李璿
来源 《世界经济》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