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钱宗鑫:“双循环”格局下如何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当代金融家 Author 钱宗鑫 郭 康

近日,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钱宗鑫等撰文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与“双循环”建设紧密相扣。国内大循环的稳定畅通需要国内经济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实现效率提升以及环节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磨合,因而需要加快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针对堵点漏点,因病施治、对症下药。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其路径选择,通过立足国内国际,致力打通国内与国际市场循环发展的堵点和痛点,将我国经济发展更深程度嵌入全球市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投融资中发挥的作用,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发掘人民币市场潜力。

在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新发展格局强调的“国内大循环”,是通过强大的国内经济吸引国际资源要素,提升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以及国际投融资领域的地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可以推动内循环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有序流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与“双循环”建设紧密相扣,促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也是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两者都需要强大的国内经济做支撑,而畅通国内大循环则是夯实筑稳经济基础的重要环节。

 1

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仍存堵点

国内大循环的稳定畅通需要国内经济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实现效率提升以及环节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磨合,因而需要加快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润滑内循环中的各项流动,针对堵点漏点进行疏通补足。其中,因病施治、对症下药尤为重要。

商品贸易壁垒亟待破除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各省份或行政地区之间仍存在较为隐蔽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地理上的跨地域贸易障碍,造成了程度不一的跨省贸易壁垒,进一步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加剧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不一致。国内统一的大市场难以形成。然而,近年来我国通过政策制定、政府推进等措施,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如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已经度过了较为剧烈的整合阶段,一体化水平稳步上升(李晓欣,2020)。在全国市场一体化有所改善的基础之上,国内各地区也展现出程度不一的一体化进程。综合来看,全国层面的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要低于局部地区(吕冰洋和贺颖,2020),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区域城市群的市场统一程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市场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跨省城市的省界效应更为显著(唐为,2021)。

现代流通体系仍需完善

现代流通体系是打通内循环堵点的重要工具。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然而,国内流通体系建设目前仍存在物流运输成本高、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流通速度慢等问题。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7.2%,同时期的美国该数据为8.27%,约为我国的1/2,显示我国较发达国家存在更高的物流成本。十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下降明显,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取得大幅进步,至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4.7%。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8%〜9%的平均水平相比较,我国物流成本显著高出很多。

2018年12月国务院颁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明确要求到2025年,将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2%。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通效率。

减轻人才流动阻碍,打破市场分割现状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有赖于人才的无障碍流动。劳动力作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在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当前,我国的户籍制度仍是阻碍劳动力要素流动的最重要原因。户籍制度与流动人口的工作、医疗、社保以及其他生活要素息息相关,是保障劳动力基本生活条件和福利的重要制度。合理的户籍制度能够吸引人才流入,同时维持流入劳动力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外来劳动力的保留率。然而,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往往无法满足流动人口在工作地的生活需要,许多企业无法解决单位内流动人口的落户问题,异地办理相关事项的成本投入较高,增加外来人才由于流动而产生的各项生活压力,阻碍劳动力要素在国内市场的流动。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也表现为农村和城市市场的分割。农村是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地,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相对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农村劳动力却难以进入城市市场。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及Wind数据库的数据,自2010年至2020年,我国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省内就业的农民工比重逐年增加,而省外就业的农民工占比逐渐降低,各省之间劳动力要素的流动依然存在障碍。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63.89%,距70%仍有提升空间。“十三五”期间,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多地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普遍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的政策措施。“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深化改革,畅通劳动力要素流动。

 2

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的相关建议

推动流通体系改革,降低流通成本

针对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可以从流动体制改革、劳动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制定政策和措施加以改进。

首先,完善流通体系,建设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通过城市间物流网络布局破除妨碍生产要素流通的地理障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以便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通。此外,扩大物流网络的深度,将农村和边境地区纳入流通网络,缓解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在配送端,通过增加配送点数量提升配送效率,同时在城市和农村交界处建设功能完善的配送衔接设施,适应城市配送和乡村配送的不同特点。

其次,优化流通环境,强化完善区域间监管协作

针对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市场分割和流通阻碍,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不同地区的共同协作,在商品、生产技术及生产要素方面加强合作和交流,逐步破除此类贸易壁垒。各地政策制定过程中以公平正义为原则,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在地区、行业准入方面公平竞争。此外,强化区域间监管协作,建立合理完善的信用追踪体系并在不同地区之间构建合理的数据分享平台,共享市场监管信息,严厉打击监管套利行为,共同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此外,在技术与数据流通方面,健全合理的技术与数据交易机制,完善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建设完备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动技术在区域间的流通,并且加快全国技术交易市场的整合,完善数据与技术交易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最后,创新流通方式,推动建立绿色化流通体系

随着当今科技创新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流通方式已经难以覆盖所有流通领域,需要结合最新研发成果对流通方式加以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将数字科技与流通体系建设相融合,提升流通体系和流通方式的智能化与现代化水平。此外,在创新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流通体系,鼓励各市场主体通过绿色物流网络完成运输过程。

提升劳动力保障水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强化法律保护,健全劳动力市场监管机制

减轻劳动力市场分割,首先需要通过建立合法通道有效保护劳动者权益。针对目前劳动力法律体系未能有效覆盖的领域进行讨论与研究,尽快查漏补缺,制定适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合理秩序和法律体系。此外,完善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制度,合理运用监管科技,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管理劳动力市场中的不良现象,提升保障水平。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力基本权益

首先,逐步消除社会保障制度的偏向性,提高劳动力市场治理能力,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体的保障水平,为流动人口制定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措施,逐渐减轻由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造成的劳动力分割现象。其次,保证充足的社会保障资金并加强资金监管。社会保障资金与保障效果密切相关,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中,应该严格监控相关资金的收支管理以及具体用途,及时发现资金流动各阶段隐藏的风险和隐患,避免出现资金空转以及社会保障资金被随意挪用的腐败现象。在资金运用端,保障社保基金投入到安全稳健的渠道,以获取稳定收益,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完善劳动力培训体系,缓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

针对农村和城市劳动力需求不匹配的情况,第一,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培训,打造适合农村市场的培训体系,针对就业需求进行有目的性的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劳动力进行相对高层次的思想教育,发掘培育劳动力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为劳动力升级做足准备;第二,健全劳动力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城乡劳动力市场提供交流途径,减少双方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拓宽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匹配效率。

构建统一的竞争标准,保障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

统一的竞争标准是保证公平竞争的必要条件,它保障了竞争的活力与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注重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目前,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严重扰乱侵害了市场上的公平公正竞争,甚至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比如,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的意识薄弱,导致知识产权被窃取并遭受经济损失。因此,我国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权利人的基本权益。以提升知识价值为导向,提高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收益过程中的分享比例,推动企业实行对于创新人才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创新积极性。推动关于物权、合同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相关法律制度的公平性,废除违背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条款。

积极推动反垄断,保护公平竞争

建立健全相关反垄断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各市场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  杜欣泽

来源  《当代金融家》杂志2021年第7期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董熙君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观点集锦|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基本面成因及启示——164期大金融思想沙龙

视点 | 鄂志寰:离岸市场发展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涂永红:离岸人民币市场可强化金融助力“双循环”格局

国际金融科技观察 | 危机期间信息技术对银行的重要性:中篇

吴晓求:推动金融变革的力量是什么?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