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城市竞争力与金融科技人才相互加速彼此成就

CFT50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7月2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信息科技专委会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协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分论坛:数字金融人才培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暨《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报告》开题”在北京成功举办。IMI研究员蓝国瑜出席会议并参与了圆桌论坛“金融科技人才与城市竞争力”的研讨。蓝国瑜解释了金融科技人才与城市竞争力之间为什么会呈现加速彼此成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指出应当将金融科技人才实际创造的经济效益纳入城市竞争力考察指标中;同时他还对地方政府如何促进金融科技建设、吸引金融科技人才给出了建议。


以下为会议纪要:

 1

金融科技人才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基于近几年金融科技项目投资孵化的经验,金融科技人才和城市竞争力之间不仅仅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还是一个加速度的相互成全、彼此成就的关系。


首先,如果一个城市本身的经济体量比较大、金融业比较发达,例如北上深,那么该城市金融企业的总部就比较多,金融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的细分领域就会更多,继而能够创造更多的金融场景,让金融科技人才发挥拳脚和展现价值。达华智能近几年投资孵化的项目都是从欧洲和北美引进来的,这些项目之所以会来到国内,是因为最初的需求产生于国内的银行和企业,项目负责人首先提供咨询服务,继而留下来开始技术开发,最后把项目做成企业、吸引人才,不断地做大做强。这就是城市本身的力量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科技人才所产生的吸引作用。


其次,金融业本身有高信用和高背书的潜在特征,而科技企业含有规模效应和低成本复制的特点,这样会导致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只要发展一两个成功的客户就可以迅速做大,很快就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或者垄断玩家。我们投资孵化的项目主要着眼于面向监管需要的市场风险管理,在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领域和投资组合的资本优化管理领域仅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已经走在行业前沿,引起了该行业内几家国际巨头的恐慌。基于上述实践经验,我认为金融科技人才和城市竞争力之间有加速互相成全的关系。

 2

构建金融科技人才成熟竞争力指数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构建金融科技人才城市竞争力指数,我基于企业视角,认为评价指标里可以加强对金融科技人才实际创造的经济效益的考察。之所以着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金融科技行业是“政产学研”高度融合的,也是新颖、交叉、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评价一个金融科技人才发挥了什么作用,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就是考察其到底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如果做出的产品有市场,自然能获得订单,这个团队就能存活下来,进而生生不息地发展。尤其是考虑到我国金融科技企业要面临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是硬功夫还是虚功夫,通过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比一比就能比出来。如果把有限的资源提供给最需要的人,那么我国金融科技人才的数量优势就能更多地转化为高质量优势。

 3

地方政府如何更好地支持金融科技建设

对于政府支持金融科技发展,我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希望地方政府能着力解决“票子”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是从企业端出发,地方政府可以主动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业务订单。金融科技企业的业务订单受制于金融机构强监管的缘故更为复杂和更为冗长,如果地方政府不把金融科技当做一个行业来培育的话,很难在这个行业产生新的巨头,出现新的玩家。目前很多地方的城商行非常有实力,如果能够引导地方城商行或是地方省属、市属证券公司以及保险机构主动地提供一定的业务订单,就能吸引到更好的金融科技企业落地。二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地方政府要提高金融科技人才的收入水平。金融科技既是金融又是科技,作为在这么一个交叉学科就业的人才,收入至少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即在金融业和科技业当中选择一个来比肩其平均收入水平,这对提高金融科技人才团队落地运营的稳定性很有帮助。


第二,希望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监管机构能促进监管部门与企业的沟通。尤其是对新兴公司而言,很容易会被犹豫是否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尤其是在这几年金融加强监管的情况下;如果有好的沟通渠道了解清楚监管层的思路,那么企业创新就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又不会逾越红线。


第三,希望地方政府主动加快产学研的资源融合。行业要实现盈利,最终要靠规模经济和快速扩张,以及专利保护、软件著作权保护等措施,。产学研融合单靠企业来牵头是很难成功的,主要还是需要地方政府来搭台,把更多企业和学校的资源融合起来,效果会更明显。

编辑  徐诗惠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追忆|朱青:陈共老师带我走上社会保障研究之路

视点|数字金融人才培养需要做好“三个协同”

国际金融科技观察|危机期间信息技术对银行的重要性:下篇

周月秋:量价结合优化货币政策调控

孙天琦等:危机期间欧美债务临时性全额担保机制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