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党小卉:金融科技赋能新三板 高质量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9月4日,2021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本次论坛为服贸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全国股转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党小卉出席并发表演讲。党小卉从金融科技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新三板改革发展角度,结合新三板运用金融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探索、思考和愿景,讲了几点看法和体会。
1
研判形势: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资本市场发展格局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持续创造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有力推动资本市场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
第一,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重塑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生态,有力促进证券交易所提质增效。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前沿阵地。新兴金融科技的快速创新及其广泛应用,正在全面重塑全球交易所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
在投融资方面,金融科技着力强化便利供需对接,有效破解传统融资难题。全球越来越多的交易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介投融资标的信息,通过云计算技术等开发新的发行平台,便利供需双方精准匹配,减少发行成本和缩短发行时间,提高投融资双方对接成功率。
在交易运营方面,金融科技着力增强交易系统性能,提高市场业务运营效率。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上市企业交易需求,提升市场流动性,全球大部分交易所通过精简数据结构等新技术,提高交易系统容量、降低订单处理延时,减少交易订单执行风险,增强市场定价效率。目前,全球领先的交易系统,每秒可处理32万笔订单,延时小于40微秒。
在产品服务方面,金融科技着力丰富信息产品,提供多样化便利服务。一些知名交易所运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云计算等技术,为市场提供多种服务,如自动生成个性化统计报告、同步提供模拟交易平台、搭建服务新媒介等。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少交易所支持APP等非接触式服务,帮助投资者线上开户和交易,实现线上平台轻松操作。
在市场监管方面,金融科技着力加强智能监察,筑牢风险防线。随着资本市场风险隐蔽性、复杂性、传染性上升,一些交易所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精准侦测违法违规交易、及时标注财务异常信息、“画像”识别公司运营风险,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通过大数据预测市场走势,预警预判风险,分析社会舆情,实现科学精准风控。
第二,金融科技与证券交易所业务深度融合,有效引导资本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集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性世界难题。国内外实践表明,证券交易所作为资本市场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能有效引导资本要素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业投资热情、优化企业财务结构,是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小、散、弱、杂”和缺乏固定资产抵押物、新型商业模式、非线性增长营收等“天然属性”,不少交易所积极探索,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质效。
在投融资方面,分类运营,分层施策。不少国际性证券交易所创建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场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在短时间内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商业模式、盈利前景进行综合评估,精准测定其信用水平,通过分类、分层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完成不同成长阶段的投融资对接,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上市服务。
在交易系统方面,注重个性化选择,快速降低成本运营。为满足中小企业差异化交易需求,减少投资者交易成本,部分交易所相继推出多个新型交易系统。如世界知名交易所均可提供多种报价订单显示和执行功能选择,为投资者量身定做交易方式,促成最优定价,极大提高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
在产品服务方面,提速增效,降低成本。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短、小、频、急、散”等特点,创新发展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一些交易所推出全新的数据服务产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文本信息及散户投资偏好进行分析,形成量化指标,辅助市场投资决策,有效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
在市场监管方面,精准监察异动,有效防范风险。针对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信用资质差异大、抗风险能力弱等现象,不少交易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市场异常波动,识别市场主体违规行为,提升发现违法交易的准确率。例如,部分监察系统实行投资者实名制交易,利用指纹、人脸、虹膜等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减少非实名交易的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等行为。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织者、建设者和监管者,证券交易所要增强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和推动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探索对金融科技的规范监管,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精准施策、趋利避害,促进金融科技与资本市场形成互利共赢、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2
积极探索:运用金融科技助力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近些年,新三板在市场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紧跟金融科技创新趋势,积极践行“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 “科技让服务更加温暖”的创新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业务服务平台,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集中交易需求,自主掌控交易系统。创新型中小企业每个发展阶段均需要解决融资、股权定价、团队激励、投资人退出等问题。根据挂牌公司多元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新三板实行市场内部分层管理。为降低投资者信息收集成本,合理分配监管资源,新三板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市场需求的挂牌公司提供“管家式”服务。由于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各具特色,交易需求差异较大,对交易系统的速度、灵活度和可扩展性等均提出较高要求。为此,新三板聚焦高性能、低延迟、大容量、可扩展的目标,运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自主掌控交易系统,持续推动系统升级。目前交易系统以强大的高兼容性支持市场集合竞价交易、连续竞价交易、做市交易和盘后大宗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涵盖普通股、优先股等交易品种,在同一市场保障不同类型的交易灵活高效、安全稳定执行。
第二,提高监管智能化水平,开发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系统。新三板海量挂牌公司是市场监管的最大挑战。据有关统计,公司监管条线每年处理各类定期报告万余份,临时公告30余万份。为提高新三板监管质效,2018年5月全国股转公司开发上线“新三板信息披露智能辅助核查监管系统”(简称“利器系统”,是对挂牌公司等市场主体进行全景式分析、可视化监管的智能平台)。“利器系统”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监管模式,通过充分总结交易所市场监管实践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标准,构建信息披露违规、财报粉饰、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指标库,并在此基础上精准发力,智能筛查、标签提醒,有效识别挂牌公司风险点,处理风险违规事项。自2019年上线以来,“利器系统”对挂牌公司财务异常、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公司筛选率达85%,缩短年报审查时间25%以上,展现出良好效果。
第三,拓宽挂牌公司间接融资渠道,开发上线“投融通”服务平台。新三板挂牌公司经过挂牌审查、持续监管,公司治理结构较为完善、信息披露合法合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是商业银行潜在的优质客户资源。为拓展挂牌公司间接融资渠道,新三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建设“投融通”平台,通过数据模型对投融资双方供求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和检索,采取智能推送方式促进信息互动,为银企精准对接铺设“高速公路”。2019年“投融通”上线以来,累计服务1600多家挂牌公司,为超500家挂牌公司提供“一对一、面对面”银企对接服务。
第四,筑牢安全风险防线,自主研发新一代市场监察系统。为确保市场安全稳定运行,新三板综合运用大数据、流计算、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精心打造新一代监察系统。该系统综合考虑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股权结构、交易方式、投融资特点,拥有实时监控、事后核查、分析研判、调查取证、违规处理等监察功能,实现了交易监管业务的集成化、可视化、智能化。新一代监察系统上线以来,有力保护新三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支持中小企业股权价值发现,促进投融资功能有效发挥。3
规划愿景:金融科技赋能新三板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更好促进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新三板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努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全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专业化运作,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与交易所业务深度融合。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是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核心要义,需要一支专业化科技研发队伍,善于把交易所的业务精准转换为金融科技的系统功能。新三板已经初步打造一支“技术能手”挂帅、“忠专实”的专业团队。为加强市场建设、支持改革发展,新三板将进一步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领域布局,积极研究第二代交易支持平台、业务办理系统、官网等技术系统。在金融科技能力建设方面,更加注重发挥专家咨询委的作用,利用好技术专家等“外脑”力量。
精细化管理,不断夯实科学数据基础。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在市场准入方面,新三板将有力推动挂牌公司的培育与精选;在公司监管方面,努力平衡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生产经营规范成本的关系;在市场出清方面,巩固完善挂牌公司“进退有序”的良好机制,促进市场“优胜劣汰”。立足长远,新三板将完善数据标准和维护更新机制,提升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共享,促进数据监管服务效能进一步释放。
特色化服务,持续优化服务平台系统设计。为更好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新三板将建设统一业务系统(UBS),提升数据和业务服务能力,建立信息披露云服务(3Cloud),实现信息披露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企业成本,推动实现各类业务办理在线化、移动化、智能化,提供业务交流友好界面。进一步优化“投融通”平台,提高企业与投资者互动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投融资对接效率;推动周边支持系统改造,协调券商升级交易软件功能,提升投资者交易便利性。
智能化监管,进一步增强风险监控能力。持续提高“利器”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拓展“利器”系统的应用场景,逐步实现对各类市场主体行为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优化新一代监察系统,完善风险监测平台,加强对市场运行风险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与事后评估,实现全方位全链条监管。加强应急管理,修订网络安全、交易结算、挂牌公司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增置市场网络安全设施,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构建集“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于一身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为市场运行筑牢“铜墙铁壁”。
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是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趋势和潮流,是资本市场监管服务的发展方向。新三板将坚守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初心,积极践行“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 “科技让服务更加温暖”的愿景,不断探索前沿技术应用场景,着力优化关键信息数据治理,创新提升市场科技服务水平,持续增强科技监管能力,努力建设数字化智慧型现代证券交易所。
编辑 杜欣泽
来源 2021中国金融科技论坛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