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月秋: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前景广阔

周月秋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导读


11月27日上午,IMI学术委员、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应邀参加“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1)发布会暨第四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在会上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1》进行点评,指出报告具有选题的战略性、创新指数的前瞻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前景的应用性这四个方面的特点,提出未来要围绕长江经济带区域均衡发展、有序推进生态治理、产业绿色转型三个角度开展进一步思考,并对绿色金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建议和展望。


以下为会议纪要:

 1

《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1》学术水平高、应用价值强

《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1》呈现以下方面的优点:一是选题的战略性。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的东中西三个大的领域,东边有长三角,西边有成渝双城,它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也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还是贯穿新发展理念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研究这个区域的绿色创新发展,对于研究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二是创新指数的前瞻性。与其他指数相比,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是在梳理绿色发展和创新理论起源基础之上,创设了绿色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子指数,再对照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创新制度、研发投入、创新基础、创新转化、创新产出、绿色经济、生态环境、健康生活等等多个层次来进行充实,前瞻地丰富了绿色创新发展的内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进行解读,对综合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三是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整个指数分为绿色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子指数的做法,对于全面衡量绿色创新更加具有针对性。由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使得对绿色创新的衡量更加立体丰富。从方法论来看,只要基础数据的来源是可靠的,测算结果的区分度就会很高,加上指数综合运用了无量纲化、逆向变换等技术手段,就使得测算的结果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维度上都具有比较高的可比性,总体来看是科学的、合理的。四是前景的应用性。指数为衡量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创新发展水平提供了量化的工具,可以用来衡量各地政府绩效考核、用来地方债务评级、用来投融资决策等等,整体应用前景比较广泛。

 2

未来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研究可进一步关注的领域

一是区域的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体量在我国举足轻重,根据2020年的数据,长江经济带只用了21.4%的土地面积便贡献了全国46.4%的经济总量。长江经济带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缩小区域之间的差异、实现相对均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长江经济带作为带动中国经济的龙头,就更需要运用好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制度优势,实现东中西的平衡协调发展。未来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的关注、聚焦区域的均衡发展,特别要关注大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及城市之间和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二是有序推进生态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石,欧美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告诉我们,做好长江流域的大气、土壤、水体污染防治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习总书记指示“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就是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低碳的绿色发展新路子。长江流域的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保护区、森林、湿地面积、干支流和湖泊水体的污染程度、富营养化状态、生物多样性程度和人类活动变化等指标都需要做进一步的跟踪分析。这其中哪些是不可逆的、哪些在治理上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等问题都要理清。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是一个有序的过程。

三是产业绿色转型。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化工围江”曾经是长江经济带非常突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就说明了生态、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长江流域的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形成自然资源能源节约的消费模式和生态环保的经济转型增长方式。

 3

关于绿色金融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是不断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绿色金改试验区在长江经济带的布局是比较密集的,可以以下游浙江、中游江西、上游贵州的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在长江经济带强化绿色金融发展的理念和氛围,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借鉴的经验,并且考虑适时在经济带扩大试验区的试点范围,拓展延伸经济带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促进政府发展基金与金融业融资资源的协同配制。积极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稳健运营,强化基金与经济带11个省市地方政府的有效合作,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经济带节能环保领域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经济带的绿色低碳产业,助力生态保护。充分调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证券、基金等等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强化长江经济带发达地区对于发展中地区绿色融资业务的开展、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指导,促进绿色融资资源在经济带各省市之间跨区域优化配置。

三是加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多方信息合作。探索建立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信息平台,在各类金融服务资源,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投融资需求之间形成更好的直通共享机制。同时,加强绿色金融信息交流、绿色金融发展研讨、绿色金融人才培训、投融资供需双方的对接,从而提升绿色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绿色生态发展。

观点整理  吴桐雪

编辑  张紫祥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刘伟:以绿色带动创新,以创新促进绿色
视点 | 朱太辉:货币供给的内外生争论迷局
观点集锦|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模式与路径——第四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
RUC之声|代志新: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海外之声丨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新冠疫情带来的启示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