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驻华首席代表:关注新兴市场经济复苏,展望未来发展
编者按
12月8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举办的“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出席会议并就疫情后经济复苏问题发表演讲。他认为随着疫情后各国经济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复苏态势强劲;但现在复苏力度在逐渐降低,以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疤痕效应”,世界经济面临着很强的不确定性。他认为强有力的政策目标实行是发达国家和中国破除疫情影响的关键,而且IMF为低收入国家提供了大规模紧急融资和SDR并减免债务,明年还会实行信托基金帮助这些国家经济转型,并专注增加绿色投资,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
以下为会议纪要全文:
非常高兴能够再次到人民大学做客,
今天的发言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复苏水平。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经济复苏非常强劲,但复苏水平并不均衡。很多低收入国家和新兴市场正遭受更为严重的“疤痕效应”。
二是展望未来发展。受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会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全球风险分布不平均,经济有下行风险。
三是政策目标实行。我们重点关注包括疫苗接种政策、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和气候变化等。
1
全球经济复苏,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遭受“疤痕效应”
图1介绍了经济展望报告中的要点。疫情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全球的经济增长水平。今年世界GDP增长为5.9%,预计明年是4.9%。去年是经济大萧条以来世界经济表现最糟糕的一年,全球经济下跌3.1%,相比于全球金融危机后(2009年)的零增长也非常低。对此世界各国也做出了快速而有力的政策响应,今年的经济反弹非常强劲,增长高达5.9%,这也是80年代以来的最快增速,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平均增速是3.5%,预计明年将会更接近这一平均增速。
图1
图2展示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除中国),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对它们来说更加显著。对于全球经济展望来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非常重要。左图展示了经济增速,其中棕色代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绿色代表发达经济体;从1995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始终高于发达经济体。中间的图展示了全球产出占比,1995年发达经济体在全球产出中占比58%,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合计占比42%;2020年这一比例发生了扭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比达到了50%左右,发达经济体占比42%左右,前者全球产出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后者。右图展示了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各个经济体2020年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已经跻身全球前列。现如今我们谈论到的全球排名前四的经济体中,有两个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这一类经济体遭受疫情所带来的“疤痕效应”更为严重,考虑到这类经济体的规模,其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图2
图3展示了预计经济增速。相比于7月份的展望结果,此次的最新展望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调整。红色字体展示了最新预测结果,并展示了相比于7月份展望结果的调整情况。2021年预计全球增速是5.9%,2022年预计是4.9%。图3-1展示了发达经济体的预计经济增速,图3-2展示了发展中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的情况。我们再次发现很多国家的恢复力度非常强,比如中国2021年8%的经济增速,印度9.5%的经济增速等。
图3-1
图3-2
我们怎样应对“疤痕效应”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前面我们分析了GDP增速,而图4则展示了GDP指数。左图表示的是发达经济体,中间的图表示新兴市场,右图表示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深蓝色曲线表示当前的预期,浅蓝色曲线表示疫情发生前所做的预期。两条曲线之间的差异即“疤痕效应”,疫情所导致的经济产出的减少。左图显示,至2022年,发达经济体将会大幅度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浅蓝色曲线与深蓝色曲线在右侧重合。相反,中间的图显示,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到明年为止他们产出的水平还是低于疫情前的预测。而从右图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的产出水平还是低于疫情前预计的水平,这恰恰是我们所讨论的“疤痕效应”的体现。
图4
图5左图考虑了经济体的综合情况,并进行了更长远的预测;虚线表示疫情前对产出水平的预测,实线表示最新预测的产出水平。截至目前,中国(绿线)最新预测结果非常接近疫情前预测值。发达经济体(蓝线)最新预测结果要高于疫情前的预测值,这说明强有力的刺激,尤其是美国的刺激是有效的。红线代表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经济体,可以看出这一类经济体具有严重的 “疤痕效应”,直至2024年,预测与疫情前预测的差距还是会有超过5%,疫情过去五年后“疤痕效应”仍然存在。右图展示了相比于疫情前产出的损失,即左图中实现与虚线的差额。我们分析发现有些地方受疫情的影响较大,所受影响最大的是除中国之外的新兴市场和亚洲地区,2022年产出比疫情之前的预测值低9%。所受影响居于第三位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样承受巨大的产出损失。居于第四位的是所有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美国所受影响最小,预计2024年的预测经济水平要高于疫情前的预测值,这意味着他们的刺激比较有利。
图5
图6左图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过去两年的经济平均增长率情况。中国的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平均增速高达5.1%。新兴市场和发展经济体的平均增速是2%,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但衡量“疤痕效应”的时候,我们应该观察疫情导致的经济增长降速水平,右图显示了这一水平。截止年末,美国和中国是GDP增速最为接近疫情前的水平的国家,而印度的GDP增速和疫情前的预测相比减少接近10%;东盟五国减少接近1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减少5%;这表明疫情带来了严重的“疤痕效应”。
图6
2
展望未来,需关注通胀与劳动力市场问题
关于通胀问题,低收入国家在疫情期间受到的打击最大,应重点强调其通胀问题,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大大的影响到了这些低收入国家。图7右图显示,粮食安全最没有保障的国家其经受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也是最大的,这也是低收入国家受疫情打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图7
图8介绍了劳动力市场表现。右图显示,产出恢复水平超出劳动力恢复水平。对比产出和就业率的恢复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发达经济体还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力市场指标,尤其是就业率,相比于产出恢复速度较慢。左图显示的是不同年龄层、不同技能组的对比,我们观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表现,可以发现在就业率方面年轻、女性、低技能个体的损失最大。
图8
图9展示了美国失业率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美国和欧洲之间有一些差异。左图U3是最常见的失业率的衡量指标,U6是更宽口径的失业率衡量指标。可以看出U3、U6在疫情后均大幅下降了,且水平均已经恢复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这表明美国的就业形式良好。黑色代表就业人口比例,它的恢复没有那么明显。右图显示了劳动参与率的变化情况,其结果更明显。美国疫情后的劳动参与率远低于疫情前,有假设提出女性因抚育孩子离开劳动力市场导致劳动参与率降低,但数据显示这一假设并不成立。有孩子而离开工作岗位的女性为柱状图中的红色部分,其比例并不大。灰色部分表示提前退休,绿色部分为老龄化,蓝色部分表示其他的情况。至少从这一数据来看,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比较低迷。
图9
3
政策应对,疫苗接种,流动性与气候问题
为什么发达经济体和中国的表现优于其他国家?关键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有更大的政策活动空间以做出应对措施,如通过强有力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应对疫情的冲击,这便是他们在疫情后恢复更佳的原因之一。
图10
另一原因是疫苗接种。这些国家更容易获得疫苗,因此可以保护好自己国家的人民,使人们更快地恢复健康。各国政策的首要任务应是加快疫苗接种,疫苗的益处是显著的,它可以挽救生命、避免出现新变异,从而支持经济复苏。IMF提出了实际的提案,截至今年年底,每个国家40%的人口要完成接种;截至明年6月,实现接种70%,但疫情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将会在未来五年抹去5万亿美元的GDP。目前我们休戚与共,只有每个国家的疫情都结束了,疫情才算彻底结束了,所以任重道远。图11介绍了疫苗接种情况,左图显示,在发达国家有60%的人口已经完成了疫苗接种,而低收入国家的接种率还比较低,只有4%。
图11
图12
图13介绍了我们如何帮助低收入国家。图13-1显示了我们给87个国家提供了紧急融资,金额达到1180亿美元。这是我在IMF工作以来见过的最大规模的短期融资。同时我们也在加大额度,很多紧急融资都是一次性进行拨付的,没有事先的贷款条件也不需审查。图13-2介绍了我们用贷款安排为29个低收入成员国家减免债务的情况,总计7亿美元。图13-3介绍了IMF在帮助推动G20暂停偿债协议(DSSI)上所作的工作。另外,G20核准了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各国也可以通过这个框架来获得债务减免。
图13-1
图13-2
图13-3
图14介绍了我们的SDR分配。今年分配的配额高达6500亿美元,是历史之最。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其中给予低收入国家300亿美元,某些低收入国家分配到的新配额占到了其GDP的6%。我们同时也在探索通过SDR给予低收入国家更多帮助的途径,例如让部分外部条件较好的国家自愿提供这些资源、为符合条件的成员国提供零利率PRGT贷款、建立弹性强和可持续的信托基金从明年开始安排运作。通过这一信托基金极大地支持成员国实现转型,尤其是向低碳和可持续的气候友好型的经济转型。
图14-1
图14-2
最后图15介绍了气候变化。众所周知,气候变化对于地球自身和繁荣发展都非常重要,所以IMF非常重视气候变化并将之视为重点工作。绿色经济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给我们带来转向选择可再生能源、新电网、高效节能和低碳出行的机会。一旦转型成功,便可以造福于地球,造福于经济。从中间的图可以看到,十年以后,绿色政策能够促进全球GDP增长2%,并创造3000万工作岗位,绿色政策指奉行减碳、加大绿色投资、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这一政策给我们带来更加绿色的增长模式,有利于经济,也会造福于地球和全人类。谢谢。
图15
观点整理 王雪 于欣怡
编辑 张必佳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