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2021年超乎预期,2022年意义重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永利 Author wang yongli
编者按
近日,IMI学术委员、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发表文章。文章指出回首2021年,受到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超乎预期的地方。首先,新冠疫情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根本性遏制。其次,新冠疫情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再加上美国等国家贸易保护、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盛行,大国关系更趋尖锐复杂,使全球经济难以实现良好恢复。第三,美国总统换届并没有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打压。第四,根据疫情控制和经济增长出现良好态势,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进一步增强。展望2022年,文章指出2022年对我国而言意义重大,但2022年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在全球范围内尽快得到根本性遏制。其次是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分化与国际关系更趋紧张。第三,面临复杂国际环境,中国内需拉动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2021:超乎预期
2
2022:意义重大
自1999年全面深化住房、教育、医疗体制改革,推动三大产业加快发展,以及2000年正式确认中国将于次年加入WTO吸引大量国际资本和产能涌入中国,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十多年之后,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出现重大转变:政府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资源性收入占比由快速上升转为快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政府税费收入压力增强、负债规模快速扩张;货币投放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央行外汇占款由大幅增长转为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稳,难以大幅反弹,货币投放越来越依赖银行信贷派生,由此带动全社会负债率快速上升;适龄劳动人口增长出现拐点,国家全面放开单独二孩,人口政策由紧变松;股票市场由大幅上涨后出现大幅下跌,形成“股灾”留下深刻后遗症,很多企业脱实向虚,热衷于资本操作,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深陷流动性陷阱难以自拔。种种因素显示,原有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国家正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工作重点。
一个大型国家经济转轨转型,没有3到5年时间都难以探底进入转轨转型关键调整期。如果说2015年成为中国经济转轨转型真正的拐点,那么,2020年开始中国经济转轨转型进入最为关键的调整期,经济增长有可能仍需3年左右时间才能触底反弹,迈入新的发展轨迹、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所以,2021年尽管经济发展出现前高后低快速下滑的态势,各种矛盾集中暴露更加尖锐,但多项治理整顿与改革举措能够推出,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总结和适度调整节奏与力度,是非常难得的,也为2022年乃至今后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受基数因素影响,2022年上半年经济可能再次出现负增长,需要观察的是两年平均增速的变化,如果平均增速能保持5%以上,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就是非常好的成绩,并将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当然,2022年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就是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在全球范围内尽快得到根本性遏制。这仍是当前影响国际经济社会运行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是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分化与国际关系更趋紧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日趋明显,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宏观政策刺激,推动全球性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与高负债、高泡沫、高风险并存现象不断增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大规模刺激性宏观政策的实施,更使这一状况雪上加霜。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主要不是需求扩张拉动,更多的是供给受困所致。全球经济发展出现分化,美国大规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收缩可能引发全球货币金融剧烈波动,大国关系和地缘矛盾更趋紧张,亟需避免插枪走火出现极端恶果。这些也必然对中国的外需和出口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面临复杂国际环境,中国内需拉动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中央已明确要加快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但需要清醒地看到,国内大循环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拉动,而这方面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隐忧。从国内住户部门本外币存款减去其贷款后的净存款情况看,2000年之后一直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末达到28.16万亿元,之后受去杠杆影响开始不断下降,到2018年末下降至24.55万亿元,比2012年末的24.88万亿元都低了,说明这一时期住户部门贷款新增规模超过存款,尽管有利于增强当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但实际上是在透支未来的增长动力。2019年开始反弹,达到26.80万亿元。2020年末达到30.25万亿元,到2021年11月末为30.68万亿元,仅比2015年末增加2.5万亿元,这一增速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速,这恐怕也是近年来消费增速相对低迷的重要原因。现在住户部门本外币存款突破100万亿元,贷款突破70万亿元,由于分布差距不断拉大,越来越多的人依靠负债生活,一旦就业不稳、收入下降,就可能严重影响其消费增长,甚至严重影响年轻人结婚生子。在消费增速低迷情况下,要推动企业部门扩大负债和投资以及推动银行扩大信贷投放也并非易事,最后只能更多地依赖政府扩大负债和投资或转移支付。但自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负债率快速提升,投资回报率并不理想,再加上2020年以来持续的强力抗击疫情,政府财力消耗巨大,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非常沉重,要其继续扩大负债和投资也并不容易。需求收缩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对此需要高度警惕和积极应对。
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充满挑战,压力可能更大。但这并非只是中国单独面临的局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演进的当下,世界分化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气候环境与公共卫生趋于极限,数字货币、元宇宙等野蛮发展,给世界稳定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国家都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相比而言,中国依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依然是最具发展潜力、最有调节余地的国家。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大政方针,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2022年中国经济一定能克服困难挑战,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2022年中国还将迎来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以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召开。
2022年中国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的未来,而且对世界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可谓意义重大,令人充满期待!
来源 王永利个人公众号
编辑 李明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