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熊园: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稳增长路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金融杂志 Author 熊园
近日,IMI研究员熊园发表题为“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稳增长路径”的文章,该文章将刊于《中国金融》2022年第6期。文章指出,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国家稳增长的决心很大,也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已有政策有望加快落地执行,更多支持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后续稳增长效果将逐步兑现,我国经济也能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以下为文章全文:
2022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体看,报告延续了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一系列重要会议的主要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尽管面临内外部严峻挑战,仍把GDP增长目标定为5.5%左右,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具体看,2022年经济工作,稳增长稳就业是硬要求,一系列组合拳已经或即将陆续出台,也会更注重宏观政策有效性,避免“一刀切、运动式”,这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直面困难、爬坡过坎。
1
GDP增长目标5.5%左右,体现了主动作为、迎难而上
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样,报告继续强调“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新增指出“今年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包括: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存在风险隐患;等等。其中,新增提及大宗商品,应是对当前油价高企的担心。
GDP增长目标5.5%左右,既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也达到了市场预期的上限。“5%~5.5%”是各方对今年GDP目标增速的普遍预期,政府工作报告将目标最后定在了5.5%左右,达到预期的上限。报告也指出,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此外,这一目标还有两大考量:一是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按经验规律,GDP增长1个百分点大概拉动200万左右新增就业,而今年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稳就业压力确实不小;二是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也和基于地方两会目标倒推的结果一致,31省市只有北京、天津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在5%以上,其余各省均是5.5%左右或更高。
2
政策总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力稳增长。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历次会议一样,延续强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好“六稳六保”: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此外,报告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进一步凸显了稳增长是硬要求。
多次强调各方要敢于担责、充分调动积极性、避免“一刀切”。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样,报告继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并进一步强调了需要各方更加主动作为,提高积极性、创造性,包括: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防止政策执行“一刀切”、层层加码,持续为基层减负;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恪尽职守、凝心聚力抓发展。
3
多措并举,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已经或正在连续出台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对于货币政策,报告要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扩大新增贷款规模,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预示后续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第一季度社会融资增速有望升至10.5%~11%;未来2~3个月有望再次降准降息。对于财政政策,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2021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而且考虑到2021年结转结余规模较大,今年可用财力明显增加;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为3.65万亿元,持平2021年,而且会更注重“前置”发力。数据显示,1~2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近9000亿元,接近占全年额度的四分之一,明显快于往年同期。
强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报告继续强调“房住不炒;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近期多个城市的房地产政策有所调整,如广州市下调房贷利率、郑州市放开限售限贷,后续各地的相关政策有望进一步实质性松动,既包括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调整认房认贷标准、放松限购限售等需求端政策,也包括加快保障房建设、放松预售金管理、优化“三条红线”等供给端政策。此外,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3月5日颁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各地给“新市民”购房放宽条件,这是有较大“想象空间”的新政策,后续可关注各地的配套措施。
新老基建共同发力,重点关注四大发力方向。一是重大项目建设,报告要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根据“十四五”规划,交通、能源、水利是重点。二是城市更新,近年来民生基建重要性不断提升,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来抓,报告也要求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三是轨道交通建设,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统计显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六大城市群计划新增的城市圈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已达1.5万公里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3年拟新开工里程超过6000公里,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领域。四是数据中心建设,报告提出要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据信通院测算,2020年数据中心投资约3000亿元,未来两三年有望达1.4万亿元。总体看,基建发力只会迟到不会缺席,预计今年基建增速可能达到8%左右甚至更高。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可期。报告要求,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测算发现,乐观情形下,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达到两位数。
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报告要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总体来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消费要实现明显回升难度较大。
4
稳增长效果有望逐步兑现,但尚需政策不断加力
从今年前两个月经济表现来看,整体有喜有忧。
喜在于:其一,2月制造业、非制造业PMI为50.2%、51.6%,较1月分别回升0.1个、0.5个百分点,均明显强于季节性,尤其是,2月PMI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回升1.4个、0.6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是近半年以来首次回升至扩张区间,指向内需有所修复。其二,以美元计,1~2月出口金额5447亿美元、同比增16.3%,虽较2021年有回落,但仍强于季节性,表明出口有韧性。其三,复工节奏明显提速,体现为节后发电用电高于往年,高炉、焦化企业开工率环比上行。
忧在于:其一,房地产企业拿地意愿普遍低迷,居民按揭贷款连续2月同比少增,说明房地产销售未见回暖。其二,沥青开工率、挖掘机销量等数据仍然处于近年来低位,指向基建尚未发力。其三,1月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虽然大幅增长,但居民短期贷款连续3月同比少增,指向消费仍疲软。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国家稳增长的决心很大,也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已有政策有望加快落地执行,更多支持政策也将陆续出台。笔者认为,后续稳增长效果将逐步兑现,我国经济也能爬坡过坎、行稳致远。需注意的是,鉴于当前经济运行扰动不少,经济修复节奏仍有变数,比如:近期国内疫情多地散发,对消费和项目施工影响会比较大;受地缘冲突影响,油价已大幅走高,将推高上游原材料价格,也会进一步挤压中下游行业利润;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陆续收紧货币政策,增加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掣肘。
来源 熊园观察
编辑 张必佳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周月秋:创新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思考
国际金融科技观察 | 科技巨头的监管:现状与展望
会议征文 |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2夏” 暨金融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征文启事
盛松成:中国今年GDP目标完全有条件实现,美国加息影响有限
RUC之声 | 代志新:促进共同富裕的税收制度与政策研究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