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焦瑾璞:普惠金融领域需进一步研究关注的问题及其破解之法

国际货币研究所 IMI财经观察 2023-03-28

导读

2022年12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承办,四川省金融学会、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四川天府银行等单位联合支持的 “‘2022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暨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讨会”系列货币金融圆桌会议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举办。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焦瑾璞于会上参与主题研讨。

焦董事长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进一步提出普惠金融四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如何应对数字化背景下金融模式的变化、如何衡量普惠金融的发展等。他指出风险和盈利之间要有效平衡,通过制度设计确保中小型银行真正履行好职责。

以下为文章全文:

大家好!刚才听了廖行长对成都分行辖区普惠金融的介绍,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一直都走在全国前面。刚才也听了何青教授对天府指数的介绍,可以说以成都为中心的金融圈的实力和天府指数的影响力一直呈现蒸蒸日上的好苗头。

尽管我的岗位一直在转变,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到上海,从上海又回来。但是我对普惠金融的研究、跟踪和学习可以说是初心不改,多年来一直在这方面收集材料和研究案例。普惠金融能够发展到现在,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特别是我国的普惠金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16年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上提出的数字普惠金融和普惠金融衡量指标体系,都是在全球首屈一指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大家的实践、努力和关注,可以说中国是发展普惠金融最好的国家之一。最近,G20普惠金融工作组公布了新的报告,也是把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最佳实践介绍给大家。近几年普惠金融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第三方支付、手机支付、网上银行等方式在日常使用中都非常方便,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可持续性都在不断发展。

结合今天会议的主题——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大家刚才谈了很多问题,如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一直存在。我们一直在谈这个问题,为什么仍然无法解决呢?我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几个需要进一步研究、关注的问题及其破解办法。


01

普惠金融的理念及其内涵、外延


普惠金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和解决贷款数额的问题,它也是一个金融生态的概念。可以想象到,金融发展到今天难道仅仅是原始的存贷汇吗?肯定不是,它是一个生态链。金融发展到现在有三百年的历史,这三百年的历史基本上是一百年一个跨越,可以说二战以后金融的发展一直到现在,基本体现在贷款数量的不断增长,银行越大越好,越往强壮发展越好,要追求规模效应。那么下一步是否需要这样?我认为,尤其在下一步数量化、经济化和数字化的情况下,大量的银行会下沉,下沉后的整个普惠金融格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引起我们很多的思考。

普惠金融发展到现在,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并且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可能是一种格局和发展方式的改变。

刚才我听讲中想到一个领域就是快递行业。我有几个学生从事快递行业,有的是做大件快递,有的是做零单快递,真正利润率高、收益率高的还是零单业务。快递就是因为解决了送货上门这一个问题,就迎来了整个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金融同样是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普惠金融的内涵、外延认真把握好,一方面不能把普惠金融作为慈善救助,另一方面也不能把普惠金融作为政治任务式的一种推行,这样反而违背了普惠金融的初衷,这是第一个问题。


02

数字化背景下金融模式的变化


数字化是趋势,并且逐步发展到比如手机一类的小型终端。在数字化覆盖了边边角角的情况下,交易成本可能会变得非常小。线上交易去掉了时间成本,去掉了一些调研成本,更多的是需要和依靠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比如刚才廖行长讲到的天府信用征信体系,这是必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信用化、数字化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身份所对应的行动轨迹、财富形象、经济行为等画像都可以被刻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一定要高度重视数字化的挑战和模式应用,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普惠金融成本、风险和盈利之间的有效平衡。可以说这些应用也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虽然年轻人基本不存在这些问题,但“一老一少”群体中肯定存在数字鸿沟。一种新的模式,会产生极大的约束条件。反应在金额领域,其信贷成本、运营流程等均会有颠覆性的概念出来。


03

普惠金融的发展的衡量


当我们谈到普惠金融发展时,重点是怎么衡量普惠金融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现在有一些学者,比如黄益平、贝多广等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那么有没有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普惠金融衡量体系和衡量标准呢?在国际上有世界银行、IMF,也有其他的社会机构的普惠金融的指标体系,我国国内尚缺乏这类指标体系。人民银行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是人民银行作为政府机构,其评估结果基本不对外公布,在我当金额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的时候,其实一直在推进这件事情。刚才听了天府金融指数的报告,我感觉这是件好事,如果能够坚持下去,比如35个大中城市的比较和发展脉络就出来了。对于普惠金融也是这样,有没有一套更好的指标体系,现在这种指标体系是对工作的一种衡量。在指标体系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来体现它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一致性,因为没有经济效应不可持续,没有社会效应就失去了普惠金融的目标。在学术研究上,一直有一个概念叫做普惠金融的使命飘移,就是说普惠金融愿望是好的,但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偏离了使命。我最近在整理金融史,总结2006年、2007年、2008年这几年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我感到当时我们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原来的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是不能跨区域的,这是普惠金融的地域原则,它有一定的区域限制。但最后银监会“四棒”理论出来,城市信用社变成城市商业银行,又去掉了“城市商业”,如变成成都银行、四川银行,越来越大了。还有农村信用社变成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现在把“商业”、“合作”也去掉了。这样必然是削弱了它本身的一种服务社会的区域性原则,导致普惠金融的使命漂移。

最近我读到一些文章介绍德国的复兴开发银行,他们有三百年历史,为什么德国的银行能够一直坚守小微贷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需要非常明确的政策导向,一定要有地方金融政策的制度设计,这种“制度设计”是指要有一套自己的东西,怎么使中小型商业银行真正的能够履行好它的职责,能够完善好它的使命。


04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很重要,是“指挥棒”,扮演着定规则、划跑道的角色。在整个金融发展中,监管部门更多地强调风险,但缺乏对发展的规划。监管部门除了行驶监管职责之外,一定要对我国的中小微金融、金融支持和普惠金融要有适当超前的发展规划。各个部门的“十四五”规划基本上都出来了,但是整体来看仍然缺少超前性的、创新性的、具有光明前景的规划出来。


观点整理:马吉娟

本文监制:崔甜甜



版面编辑|马林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